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美德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基本,是当代文化复兴的动力,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班主任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德育课堂,通过整合素材、捕捉教育契机、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和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引领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德育;传统文化;价值观;道德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6-0056-02
【作者简介】包彩娥,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江苏江阴,214400),高级教师,无锡市班主任能手,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江阴市教科研新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美德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基本,是当代文化复兴的动力,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德育课堂,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推进学校的道德教育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力量,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必然要求班主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德育的全过程。班级德育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班主任必须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班级德育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提炼、生成,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道德追求引导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一、整合素材: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班级德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特点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德育素材的开发,德育内容的系统规划和德育环节的整体设计,从而提高德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德育的规律,充分挖掘班级德育中的文化因素,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班级德育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重组和整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教材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有所感悟,细细品味,产生心灵震动和思想共鸣。
例如,为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笔者学校组织了“当青春与经典诗文相遇”为主题的古诗词吟诵大赛,此举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学生们用一颗颗热爱古典诗词、热爱传统文化的心诠释了唐诗宋词之美。学生们设计了多幕剧《青玉案》,将诗词与音乐结合,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别具风格。学生们通过词句的吟诵,深深感悟作品中包含的情与境。强敌压境,国事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溺于歌舞享乐,作者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通过诗的韵、乐的美,展现国学之美,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了实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深入灵魂的德育才能直击人心,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班主任通过对德育内容的加工处理,安排有意义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深入感悟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作为炎黄子孙,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心存温情和敬意,增强尊重与理解,自觉认同与承担。
二、捕捉契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把时政热点和德育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借势”对德育内容进行再补充,有助于增加德育内容的厚度和质感。
笔者在设计主题班会《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我的中国梦》时,充分利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热点事件,设计了视频观看、小组讨论、自由交流等环节,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中,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学生心中升腾激荡,一股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胸中涌动。学生深切地感悟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它浸润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正在成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学生深深地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政府的强大、中华民族的振兴,更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一切有效的价值引领都是基于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有自由思想和发展的生命体。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精髓融入学生的心底,必须营造开放、民主的德育文化和德育环境,机智地捕捉教育契机。
三、德育实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班主任在班级德育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实现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再加工,还必须把目光聚焦在德育活动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单纯依靠说教的手段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采取更加丰富的活动形式加以延伸,努力做到让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笔者针对部分学生劳动意识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勤劳俭朴的美德教育,强化传统的劳动价值观。开展了一系列延伸活动:(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张贴上墙,让学生熟练背诵。(2)结合“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内容,让学生设计并表演小品,让学生在小品欣赏以及问题讨论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认识到享乐思想的危害性,明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的道理。(3)组织“益锋”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学雷锋月”系列活动,把雷锋精神、志愿者精神、公益精神融入学生们的生活中。班主任组织全体学生庄严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益锋’志愿者,尽其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者精神,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严守规范,自觉维护志愿者队伍的荣誉,积极参与平时的服务活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此外,笔者还经常带领学生利用双休日到当地社区参加“志愿者在行动”的清除垃圾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和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养成劳动的习惯,提高对劳动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
当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内化为学生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他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到重要的支配和决定作用。班级德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增强了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升华、导行”的目的。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在班级德育中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成为其基本行为准则,就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成为感召学生心灵的伟大力量!
【关键词】德育;传统文化;价值观;道德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6-0056-02
【作者简介】包彩娥,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江苏江阴,214400),高级教师,无锡市班主任能手,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江阴市教科研新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美德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基本,是当代文化复兴的动力,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德育课堂,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推进学校的道德教育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力量,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必然要求班主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德育的全过程。班级德育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班主任必须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班级德育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提炼、生成,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道德追求引导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一、整合素材: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班级德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特点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德育素材的开发,德育内容的系统规划和德育环节的整体设计,从而提高德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德育的规律,充分挖掘班级德育中的文化因素,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班级德育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重组和整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教材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有所感悟,细细品味,产生心灵震动和思想共鸣。
例如,为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笔者学校组织了“当青春与经典诗文相遇”为主题的古诗词吟诵大赛,此举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学生们用一颗颗热爱古典诗词、热爱传统文化的心诠释了唐诗宋词之美。学生们设计了多幕剧《青玉案》,将诗词与音乐结合,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别具风格。学生们通过词句的吟诵,深深感悟作品中包含的情与境。强敌压境,国事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溺于歌舞享乐,作者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通过诗的韵、乐的美,展现国学之美,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了实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深入灵魂的德育才能直击人心,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班主任通过对德育内容的加工处理,安排有意义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深入感悟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作为炎黄子孙,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心存温情和敬意,增强尊重与理解,自觉认同与承担。
二、捕捉契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把时政热点和德育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借势”对德育内容进行再补充,有助于增加德育内容的厚度和质感。
笔者在设计主题班会《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我的中国梦》时,充分利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热点事件,设计了视频观看、小组讨论、自由交流等环节,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中,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学生心中升腾激荡,一股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胸中涌动。学生深切地感悟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它浸润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正在成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学生深深地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政府的强大、中华民族的振兴,更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一切有效的价值引领都是基于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有自由思想和发展的生命体。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精髓融入学生的心底,必须营造开放、民主的德育文化和德育环境,机智地捕捉教育契机。
三、德育实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班主任在班级德育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实现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再加工,还必须把目光聚焦在德育活动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单纯依靠说教的手段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采取更加丰富的活动形式加以延伸,努力做到让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笔者针对部分学生劳动意识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勤劳俭朴的美德教育,强化传统的劳动价值观。开展了一系列延伸活动:(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张贴上墙,让学生熟练背诵。(2)结合“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内容,让学生设计并表演小品,让学生在小品欣赏以及问题讨论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认识到享乐思想的危害性,明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的道理。(3)组织“益锋”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学雷锋月”系列活动,把雷锋精神、志愿者精神、公益精神融入学生们的生活中。班主任组织全体学生庄严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益锋’志愿者,尽其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者精神,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严守规范,自觉维护志愿者队伍的荣誉,积极参与平时的服务活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此外,笔者还经常带领学生利用双休日到当地社区参加“志愿者在行动”的清除垃圾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和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养成劳动的习惯,提高对劳动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
当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内化为学生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他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到重要的支配和决定作用。班级德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增强了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升华、导行”的目的。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在班级德育中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成为其基本行为准则,就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成为感召学生心灵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