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课的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科学,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是否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究,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一句话,要“引生入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引生入兴”
优美的景色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引人入胜,永远不忘。一堂课的教学能否成功,学生有多大兴趣并积极思考,学习又有多大效果,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科学,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如何“引生入兴”,可尝试下面几种方法。
一、悬念引入
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是这样设计的(周长对一个农村七八岁孩子来说很抽象),今天数学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语文知识,周围是什么意思?(学生一听数学老师问语文问题就非常感兴趣,积极思考回答),接着我指着中间一学生问大家:他的周围有哪些同学?谁来说出他周围同学的名字来啊?接着又问:他周围一共有几个同学呢?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很快弄懂了周围是什么意思,还掌握了怎样计算周围同学的数量。接下来,我趁热打铁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四周标上了长度,问:你们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周围边的总长度吗?(同学们响亮回答:能。学生很顺利地算出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了)。然后老师揭示并讲解什么是周长,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图形周长的计算。这个引入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老师要讲什么数学问题,为周长这一概念制造了悬念。
二、问题引入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爱刨根问底,根据这一心理特征,课堂教学可以设计一些疑问,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思考,使问题得到解决学到知识。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先提出:组合图形很显然是由几个图形组合而成的,你知道组合图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吗?(出示几个组合图形物品)谁能说出这几个组合图形物品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起来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组合图形?(出示瓦房侧面图)我们知道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看谁能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一个一个问题的引入下,兴致勃勃,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知识。
三、事例引入
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也就是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甚至亲身经历过的事例,引起学生兴趣。例如:(我特意了解到一名学生家在粉刷房屋)在教学面积计算应用时,我是这样说的,某某同学家正在粉刷房屋,要粉刷的面积好大,其中有一个侧面形状是这样的(出示图形),顶部是个三角形,中间是个正方形,下面是个长方形,大家来帮助某某同学算算这个侧面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工资23元,他爸爸要拿多少钱给师傅。当老师提出与同学家有联系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实验引入
教师通过直观教具进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变为直观,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操作实验活动,四人一小组,其中两人面对面把四把学生尺的两端两两叠起,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手捏紧四个角拿起,然后拉或压,或左右摇动,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很容易变形。同样方法组成一个三角形,用手捏紧三个角,无论怎样拉、压或摇晃,三角形始终没有变形。此项试验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兴趣,全员积极参与,学到了知识。此项实验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教无定法,只要勤于思考,刻苦钻研,课堂上的“引生入兴”一定有突破和成功,闪现出更多的亮点。
作者简介:郭冬根,江西省遂川县珠田乡中心小学,邮编:34390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引生入兴”
优美的景色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引人入胜,永远不忘。一堂课的教学能否成功,学生有多大兴趣并积极思考,学习又有多大效果,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科学,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如何“引生入兴”,可尝试下面几种方法。
一、悬念引入
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是这样设计的(周长对一个农村七八岁孩子来说很抽象),今天数学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语文知识,周围是什么意思?(学生一听数学老师问语文问题就非常感兴趣,积极思考回答),接着我指着中间一学生问大家:他的周围有哪些同学?谁来说出他周围同学的名字来啊?接着又问:他周围一共有几个同学呢?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很快弄懂了周围是什么意思,还掌握了怎样计算周围同学的数量。接下来,我趁热打铁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四周标上了长度,问:你们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周围边的总长度吗?(同学们响亮回答:能。学生很顺利地算出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了)。然后老师揭示并讲解什么是周长,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图形周长的计算。这个引入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老师要讲什么数学问题,为周长这一概念制造了悬念。
二、问题引入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爱刨根问底,根据这一心理特征,课堂教学可以设计一些疑问,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思考,使问题得到解决学到知识。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先提出:组合图形很显然是由几个图形组合而成的,你知道组合图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吗?(出示几个组合图形物品)谁能说出这几个组合图形物品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起来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组合图形?(出示瓦房侧面图)我们知道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看谁能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一个一个问题的引入下,兴致勃勃,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知识。
三、事例引入
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也就是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甚至亲身经历过的事例,引起学生兴趣。例如:(我特意了解到一名学生家在粉刷房屋)在教学面积计算应用时,我是这样说的,某某同学家正在粉刷房屋,要粉刷的面积好大,其中有一个侧面形状是这样的(出示图形),顶部是个三角形,中间是个正方形,下面是个长方形,大家来帮助某某同学算算这个侧面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工资23元,他爸爸要拿多少钱给师傅。当老师提出与同学家有联系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实验引入
教师通过直观教具进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变为直观,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操作实验活动,四人一小组,其中两人面对面把四把学生尺的两端两两叠起,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手捏紧四个角拿起,然后拉或压,或左右摇动,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很容易变形。同样方法组成一个三角形,用手捏紧三个角,无论怎样拉、压或摇晃,三角形始终没有变形。此项试验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兴趣,全员积极参与,学到了知识。此项实验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教无定法,只要勤于思考,刻苦钻研,课堂上的“引生入兴”一定有突破和成功,闪现出更多的亮点。
作者简介:郭冬根,江西省遂川县珠田乡中心小学,邮编:34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