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
目前,在国土资源调查、监测、规划与管理中主要依赖于国外的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尽管这些国外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有较高的图象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但仍存在下列问题:(1)受成像效率的影响。难以满足我国大面积区域性的国土资源调查,监测、规划与管理等需求。(2)昂贵的数据价格,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成本。同时,国土资源工作对卫星数据的需求有其特殊性,需要大力发展国产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既能用于业务化地形图测绘,也能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等业务。卫星配备的4米分辨率前后视全色、2.5米分辨率正视全色和10米分辨率正视多光谱相机为国土资源查与监测提供了高分辨率影像。多光谱影像和精确三维空间位置等全方位的信息。
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信息
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且分布广泛。而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与空间位置相关,灾害管理特别是灾害预警以及灾害紧急救援对卫星数据的分辨率和实时性要求都很高,现有的遥感数据以中、低分辨率为主,缺乏能有效应用于预警、监测、评估等的精确灾害管理。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能有效地对地震、洪涝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灾后评估,扩充灾害遥感监测能力,丰富天地一体化灾害监测体系。
地震灾害的应急监测
通过识别山体滑坡、道路破坏、房屋倒塌、堰塞湖等地形变化的过程,在灾情及时侦察反馈、前线指挥调度、交通状况监测、堰塞湖监控、环境评估、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挥决策。满足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灾区政府实施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控的急需。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
监测洪水的发生过程,及时预测和预警灾情的发展趋势,评估灾害损失,定时为国家提供可能出现的灾害预警信息和发生灾害后的发展过程预警信息。结合大比例尺地面观测数据,可开展受灾村镇人口数目估算、防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损失评价、灾后重建家园分区功能规划。
森林草原火灾监测
我国的森林火灾以每年近5000次,毁林约7万公顷的速度吞噬着有限的森林资源,森林受害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森林火灾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破坏。资源三号卫星高分辨率数据能辨别森林林火,及时、准确预报火险等级,发现火情;结合多源数据在火灾监测中的综合应用方法,实现全国范围的动态监测,形成对火灾发生地区的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跟踪监测能力。
旱灾定量监测
旱灾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灾害之一。遥感在旱情监测方面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定量化和标准化,资源三号卫星高分辨率数据能开展旱情遥感监测结果的区域标定和定量分级,通过与气象、农业等信息的集成,估算各类干旱指数及其综合指数,形成标准化的旱情监测预测业务流程,反映旱情实况和未来短期旱情发展变化的信息,进行全国及地方的旱情监测预测。
沙尘暴监测
利用资源三号卫星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能准确提取沙尘暴途经区域下垫面的各种参数,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建立我国北方戈壁、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的空间数据库,结合与沙尘暴形成有关的气象要素和地形条件,研究沙尘天气与沙尘暴的相关问题,建立沙尘暴短期预警等技术系统。
因此,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能初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信息产品的应急供应能力,提高灾害发生前、中,后阶段的快速应急测绘保障能力,提高灾情评估精度和可靠性,实现灾后重建目标精确识别与信息获取,扩大对地观测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对灾害预警、监测、评估以及快速应急响应能力的应用需求。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在农业、林业、水利、环境、海洋、气象等应用卫星遥感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相关部门开展的生态林的遥感调查与监测、农业普查与监测、农情监测,精准农业、海域环境监测、重大工程的监测等工作,数字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粮食安全、农情监测等多项应用中,都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资源三号”各大系统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由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等六大系统组成。
卫星系统;卫星由有效载荷和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研制生产。
运载火箭系统:资源三号卫星将采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制生产的长征四号乙(CZ-4B)运载火箭发射。
发射场系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资源三号卫星发射。
测控系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卫星测控任务。
地面系统:地面系统负责接收资源三号卫星数据,并及时传送给应用系统。地面系统将在现有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全国接收站网的基础上,由分布在北京、喀什、三亚的三个地面接收站接收并传输。
应用系统:作为卫星主用户,国家测绘局负责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建设一个业务化运行的卫星应用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地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转化为高质量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形成基于资源三号卫星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与更新的技术应用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效益。
目前,在国土资源调查、监测、规划与管理中主要依赖于国外的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尽管这些国外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有较高的图象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但仍存在下列问题:(1)受成像效率的影响。难以满足我国大面积区域性的国土资源调查,监测、规划与管理等需求。(2)昂贵的数据价格,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成本。同时,国土资源工作对卫星数据的需求有其特殊性,需要大力发展国产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既能用于业务化地形图测绘,也能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等业务。卫星配备的4米分辨率前后视全色、2.5米分辨率正视全色和10米分辨率正视多光谱相机为国土资源查与监测提供了高分辨率影像。多光谱影像和精确三维空间位置等全方位的信息。
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信息
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且分布广泛。而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与空间位置相关,灾害管理特别是灾害预警以及灾害紧急救援对卫星数据的分辨率和实时性要求都很高,现有的遥感数据以中、低分辨率为主,缺乏能有效应用于预警、监测、评估等的精确灾害管理。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能有效地对地震、洪涝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灾后评估,扩充灾害遥感监测能力,丰富天地一体化灾害监测体系。
地震灾害的应急监测
通过识别山体滑坡、道路破坏、房屋倒塌、堰塞湖等地形变化的过程,在灾情及时侦察反馈、前线指挥调度、交通状况监测、堰塞湖监控、环境评估、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挥决策。满足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灾区政府实施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控的急需。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
监测洪水的发生过程,及时预测和预警灾情的发展趋势,评估灾害损失,定时为国家提供可能出现的灾害预警信息和发生灾害后的发展过程预警信息。结合大比例尺地面观测数据,可开展受灾村镇人口数目估算、防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损失评价、灾后重建家园分区功能规划。
森林草原火灾监测
我国的森林火灾以每年近5000次,毁林约7万公顷的速度吞噬着有限的森林资源,森林受害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森林火灾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破坏。资源三号卫星高分辨率数据能辨别森林林火,及时、准确预报火险等级,发现火情;结合多源数据在火灾监测中的综合应用方法,实现全国范围的动态监测,形成对火灾发生地区的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跟踪监测能力。
旱灾定量监测
旱灾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灾害之一。遥感在旱情监测方面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定量化和标准化,资源三号卫星高分辨率数据能开展旱情遥感监测结果的区域标定和定量分级,通过与气象、农业等信息的集成,估算各类干旱指数及其综合指数,形成标准化的旱情监测预测业务流程,反映旱情实况和未来短期旱情发展变化的信息,进行全国及地方的旱情监测预测。
沙尘暴监测
利用资源三号卫星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能准确提取沙尘暴途经区域下垫面的各种参数,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建立我国北方戈壁、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的空间数据库,结合与沙尘暴形成有关的气象要素和地形条件,研究沙尘天气与沙尘暴的相关问题,建立沙尘暴短期预警等技术系统。
因此,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能初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信息产品的应急供应能力,提高灾害发生前、中,后阶段的快速应急测绘保障能力,提高灾情评估精度和可靠性,实现灾后重建目标精确识别与信息获取,扩大对地观测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对灾害预警、监测、评估以及快速应急响应能力的应用需求。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在农业、林业、水利、环境、海洋、气象等应用卫星遥感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相关部门开展的生态林的遥感调查与监测、农业普查与监测、农情监测,精准农业、海域环境监测、重大工程的监测等工作,数字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粮食安全、农情监测等多项应用中,都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资源三号”各大系统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由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等六大系统组成。
卫星系统;卫星由有效载荷和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研制生产。
运载火箭系统:资源三号卫星将采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制生产的长征四号乙(CZ-4B)运载火箭发射。
发射场系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资源三号卫星发射。
测控系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卫星测控任务。
地面系统:地面系统负责接收资源三号卫星数据,并及时传送给应用系统。地面系统将在现有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全国接收站网的基础上,由分布在北京、喀什、三亚的三个地面接收站接收并传输。
应用系统:作为卫星主用户,国家测绘局负责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建设一个业务化运行的卫星应用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地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转化为高质量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形成基于资源三号卫星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与更新的技术应用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