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构建学习型党支部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也是永远保持党支部战斗力的必然选择。构建学习型党支部需要从理念的构建、平台的搭建、机制的创新、方法的更新等多方面全方位推进,全面提升组织学习和管理功能,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 存在问题 两大要素 构建举措
一、引言
黨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既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观念,又是新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所以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等学校党组织中最基层的单位,高校的改革和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其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培养党员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的进取意识,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必将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影响党员发展质量。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完善,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党员发展体系和制度,学生党员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细节上和执行的环节上各个党支部还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整体。比如有的支部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倾向;有的发展标准不够严格,甚至出现人情发展、关系发展的情况;有的支部发展靠材料,忽视教育的作用;有的支部重视“发展前”,轻视“发展后”。许多支部在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上也不够重视,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手段,致使一部分党员入党后反而出现党性修养退步的现象。
2.学生党支部对组织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活动目的在于完成任务,缺乏思考与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在学院党委指导下开展工作,这种指导保证了支部工作的正常运转,但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单一的指示、命令,支部工作变成了服从、执行。长期下来,从支部书记到一般党员在开展工作与组织活动中严重依赖“上级”指示,丧失思考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这使得整个支部在工作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支部活动。许多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内容;强调声势,忽视效果;重视数量,忽视质量。久而久之,支部失去凝聚力,失去生机与活力,也失去对群众的影响力。
3.学生党支部活动少,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学生党支部往往要跨班级、跨年级组成,由于课程安排很难保证集中活动时间,这造成了支部活动过少。由于缺乏细致的组织和筹备,支部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浅显,这造成了许多党员对组织生活不感兴趣。组织建设不能够与时俱进,缺乏必要的创新,内容陈旧,手段单一。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支部生活还是以理论学习和支部会议为主。相对单一的教育形式和单调的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够激发成员的热情和兴趣,也就很难达到很好的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
4.基层党支部权责不清,组织缺乏动力。
要问学生党支部的作用是什么,很多人都会答学生党支部的存在是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这个回答看似对学生党支部的目标和任务都交代清楚了,只要一个个去执行和实现就可以了,但是这些目标都没有具体的指标,也没有明确达到这些目标作所需经历的过程和近期目标,让具体实践者感到无从下手。这使得学生党员缺乏明确的目标,不清楚应该开展什么工作,不清楚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不清楚如何发挥作用。这种只靠号召,空喊口号,只靠大道理式的权力和义务,没有具体指标和具体做法的指导,让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感到茫然无措。
三、建设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两大要素
1.学习型党员个体的培养和塑造。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相关技能且不断学习的人[1],“学习型的人”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的本质功能要求,但它毕竟不是人的本质,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要通过培养和引导逐步获得。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型的人”的培养和塑造,也就是构成学习型党支部主体的学习型党员的培养和塑造。按照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以增强个体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持续性为目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支部学习教育管理,培养学习型党员个体,促成学习型组织主体的形成;二是明确党员的学习目标,强化其学习动力、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动性;三是在党支部主体构成上,实现组织主体源头优化,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四是在组织功能上,围绕学习型组织构建要求健全支部组织的立体学习系统和制度配套等,实现组织主体学习功能强化。
2.构建适合学习的组织结构。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他还以系统动力学为核心,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著名的五项修炼作为对策:一是自我超越;二是改善心智模式;三是建立共同愿景;四是团体学习;五是系统思考[2]。后来中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学习型组织理论成为一门新的现代管理理论。不难看出,学习型组织强调团结、协调及和谐,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机制”,学习型组织精神的内核是学习、思考和创新,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3]。
高校“学习型党支部”首先是一个组织,从系统的角度看,它包含下列要素。第一,组织的主体是党员;第二,组织的客体是组织内外的各类知识;第三,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党员更好地适应变化,增强实践能力;第四,各种技术手段是学习的有效工具,为党员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支持;第五,党支部本身成为一个平台,是全体党员完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平台或学习发生的场所。在这五大要素构成的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模型中,学习是核心,知识和技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支部和党员是扩大和强化学习影响的基础。
从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出发,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在组织功能上应注重构成学习型党支部的各要素功能的发挥与实现。
四、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举措
按照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目标要求,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实际情况,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革新支部成员的固有观念,建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科学的理念是走向成功的决定因素。学习型党支部要求成员有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持久学习动力,这就要求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我们应从源头入手,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和考查阶段就引入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贯穿于学生党员的管理体系,在支部内形成一种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
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支部成员的培养,首先,应使培养对象认识到任何阶段的学习并不是终结性的学习,只是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培养,应实现由依赖型学习观向自主型学习观的转变。自主型学习观指导下的学生能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还能个性化地、创造性地学习。最后,实现由继承型学习观向创造型学习观的转变。持有创造型学习观的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创造性学习是继承性学习的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更具价值的科学性的学习。
总的来讲,就是要通过培养让支部成员树立终生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增强个体的学习主动性和持久性。
2.革新支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强调沟通互动,从“执行型”工作模式向“创造型”工作模式转换。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工作模式大多是由輔导员根据院党委要求布置工作,并监督评价支部工作的执行情况。这种上级指导、党支部被动执行造就的“执行型”党支部仅仅是把工作当任务,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上级党组织要调整思路,转变工作模式,变“指导”为“引导”。学生党支部要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执行”为“创新求变”,把完成工作变为学习、研究、创造的过程,勤于思考,超越自我,提高支部整体的创造力。
学生党支部在工作中还应改变单一的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的“单向型”工作方式,要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谈心、交流,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在“深度会谈”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愿景”,把工作目标转化为学生党员的个人成长需求。
3.发挥辅导员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的辅导员是实施学生管理的主体,辅导员应该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及时进行科学的再定位,以适应高校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改革要求。
首先,充当“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引导者,引导和鼓励党员“自我超越”。要想实现自我超越,就必须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辅导员应针对每个党员的特点,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在实现这一目标中自己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努力帮助他们达到并超越这一目标。
其次,充当学习型党支部的导航人,建立共同愿景,明确支部的奋斗目标。共同愿景是支部全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愿望、企盼和景象,是根植于党员心中巨大的感召力。辅导员可以根据学校、院系的中心任务来建立党支部的共同愿景,也可以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党员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党员的个人愿景合理地进行整合规划,从而建立共同愿景,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共同愿景。
最后,充当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示范者,通过言传身教,改善心智模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当前社会上各组织普遍存在的七种学习智障,分别有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积极主动、注重个别事件、煮青蛙的故事、经验学习的错觉和管理团体的迷思。这些学习智障在当代大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有的还比较严重。不论何种智障,都将成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障碍,都要求辅导员下大功夫加以消除。心智模式的改善需要时间,这就要求辅导员因“才”施教,耐心地引导学生们改善心智模式。
4.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革新支部工作评价观念和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引导支部工作按照预定目标健康发展,激励支部成员依照共同愿景不懈努力。过去我们在支部评价中关注更多的是是否召开过支委会,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作出了哪些决定,是否落实,党员是否认真参加组织生活,出席率怎样等形式问题。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要求。
依照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指组织成员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组织学习能力指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和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使组织保持可持续生存与健康和谐发展的能力”[4]。为了考查支部的学习能力,可以在支部考核中加入下列考核指标:一是支部学习制度的规范性。主要评价是否存在定期的组织学习制度?制度坚持情况如何?效率如何?二是支部学习的机制。主要评价支部获取外部知识的途径?支部内部知识共享的途径和效果?三是支部学习的成效。主要是通过支部学习给支部工作及支部成员产生哪些积极影响,以及运用新知识创新开展工作的成果。
总之,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从理念的构建、平台的搭建、机制的创新、方法的更新等多方面全方位推进,不断提升支部的组织学习和管理功能,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探索合适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丹雄.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再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3]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陈国权.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能力系统、学习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7,(11).
关键词: 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 存在问题 两大要素 构建举措
一、引言
黨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既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观念,又是新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所以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等学校党组织中最基层的单位,高校的改革和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其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培养党员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的进取意识,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必将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影响党员发展质量。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完善,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党员发展体系和制度,学生党员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细节上和执行的环节上各个党支部还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整体。比如有的支部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倾向;有的发展标准不够严格,甚至出现人情发展、关系发展的情况;有的支部发展靠材料,忽视教育的作用;有的支部重视“发展前”,轻视“发展后”。许多支部在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上也不够重视,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手段,致使一部分党员入党后反而出现党性修养退步的现象。
2.学生党支部对组织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活动目的在于完成任务,缺乏思考与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在学院党委指导下开展工作,这种指导保证了支部工作的正常运转,但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单一的指示、命令,支部工作变成了服从、执行。长期下来,从支部书记到一般党员在开展工作与组织活动中严重依赖“上级”指示,丧失思考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这使得整个支部在工作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支部活动。许多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内容;强调声势,忽视效果;重视数量,忽视质量。久而久之,支部失去凝聚力,失去生机与活力,也失去对群众的影响力。
3.学生党支部活动少,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学生党支部往往要跨班级、跨年级组成,由于课程安排很难保证集中活动时间,这造成了支部活动过少。由于缺乏细致的组织和筹备,支部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浅显,这造成了许多党员对组织生活不感兴趣。组织建设不能够与时俱进,缺乏必要的创新,内容陈旧,手段单一。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支部生活还是以理论学习和支部会议为主。相对单一的教育形式和单调的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够激发成员的热情和兴趣,也就很难达到很好的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
4.基层党支部权责不清,组织缺乏动力。
要问学生党支部的作用是什么,很多人都会答学生党支部的存在是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这个回答看似对学生党支部的目标和任务都交代清楚了,只要一个个去执行和实现就可以了,但是这些目标都没有具体的指标,也没有明确达到这些目标作所需经历的过程和近期目标,让具体实践者感到无从下手。这使得学生党员缺乏明确的目标,不清楚应该开展什么工作,不清楚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不清楚如何发挥作用。这种只靠号召,空喊口号,只靠大道理式的权力和义务,没有具体指标和具体做法的指导,让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感到茫然无措。
三、建设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两大要素
1.学习型党员个体的培养和塑造。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相关技能且不断学习的人[1],“学习型的人”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的本质功能要求,但它毕竟不是人的本质,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要通过培养和引导逐步获得。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型的人”的培养和塑造,也就是构成学习型党支部主体的学习型党员的培养和塑造。按照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以增强个体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持续性为目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支部学习教育管理,培养学习型党员个体,促成学习型组织主体的形成;二是明确党员的学习目标,强化其学习动力、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动性;三是在党支部主体构成上,实现组织主体源头优化,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四是在组织功能上,围绕学习型组织构建要求健全支部组织的立体学习系统和制度配套等,实现组织主体学习功能强化。
2.构建适合学习的组织结构。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他还以系统动力学为核心,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著名的五项修炼作为对策:一是自我超越;二是改善心智模式;三是建立共同愿景;四是团体学习;五是系统思考[2]。后来中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学习型组织理论成为一门新的现代管理理论。不难看出,学习型组织强调团结、协调及和谐,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机制”,学习型组织精神的内核是学习、思考和创新,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3]。
高校“学习型党支部”首先是一个组织,从系统的角度看,它包含下列要素。第一,组织的主体是党员;第二,组织的客体是组织内外的各类知识;第三,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党员更好地适应变化,增强实践能力;第四,各种技术手段是学习的有效工具,为党员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支持;第五,党支部本身成为一个平台,是全体党员完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平台或学习发生的场所。在这五大要素构成的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模型中,学习是核心,知识和技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支部和党员是扩大和强化学习影响的基础。
从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出发,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在组织功能上应注重构成学习型党支部的各要素功能的发挥与实现。
四、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举措
按照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目标要求,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实际情况,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革新支部成员的固有观念,建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科学的理念是走向成功的决定因素。学习型党支部要求成员有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持久学习动力,这就要求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我们应从源头入手,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和考查阶段就引入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贯穿于学生党员的管理体系,在支部内形成一种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
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支部成员的培养,首先,应使培养对象认识到任何阶段的学习并不是终结性的学习,只是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培养,应实现由依赖型学习观向自主型学习观的转变。自主型学习观指导下的学生能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还能个性化地、创造性地学习。最后,实现由继承型学习观向创造型学习观的转变。持有创造型学习观的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创造性学习是继承性学习的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更具价值的科学性的学习。
总的来讲,就是要通过培养让支部成员树立终生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增强个体的学习主动性和持久性。
2.革新支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强调沟通互动,从“执行型”工作模式向“创造型”工作模式转换。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工作模式大多是由輔导员根据院党委要求布置工作,并监督评价支部工作的执行情况。这种上级指导、党支部被动执行造就的“执行型”党支部仅仅是把工作当任务,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上级党组织要调整思路,转变工作模式,变“指导”为“引导”。学生党支部要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执行”为“创新求变”,把完成工作变为学习、研究、创造的过程,勤于思考,超越自我,提高支部整体的创造力。
学生党支部在工作中还应改变单一的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的“单向型”工作方式,要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谈心、交流,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在“深度会谈”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愿景”,把工作目标转化为学生党员的个人成长需求。
3.发挥辅导员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的辅导员是实施学生管理的主体,辅导员应该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及时进行科学的再定位,以适应高校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改革要求。
首先,充当“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引导者,引导和鼓励党员“自我超越”。要想实现自我超越,就必须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辅导员应针对每个党员的特点,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在实现这一目标中自己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努力帮助他们达到并超越这一目标。
其次,充当学习型党支部的导航人,建立共同愿景,明确支部的奋斗目标。共同愿景是支部全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愿望、企盼和景象,是根植于党员心中巨大的感召力。辅导员可以根据学校、院系的中心任务来建立党支部的共同愿景,也可以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党员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党员的个人愿景合理地进行整合规划,从而建立共同愿景,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共同愿景。
最后,充当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示范者,通过言传身教,改善心智模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当前社会上各组织普遍存在的七种学习智障,分别有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积极主动、注重个别事件、煮青蛙的故事、经验学习的错觉和管理团体的迷思。这些学习智障在当代大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有的还比较严重。不论何种智障,都将成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障碍,都要求辅导员下大功夫加以消除。心智模式的改善需要时间,这就要求辅导员因“才”施教,耐心地引导学生们改善心智模式。
4.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革新支部工作评价观念和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引导支部工作按照预定目标健康发展,激励支部成员依照共同愿景不懈努力。过去我们在支部评价中关注更多的是是否召开过支委会,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作出了哪些决定,是否落实,党员是否认真参加组织生活,出席率怎样等形式问题。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要求。
依照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指组织成员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组织学习能力指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和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使组织保持可持续生存与健康和谐发展的能力”[4]。为了考查支部的学习能力,可以在支部考核中加入下列考核指标:一是支部学习制度的规范性。主要评价是否存在定期的组织学习制度?制度坚持情况如何?效率如何?二是支部学习的机制。主要评价支部获取外部知识的途径?支部内部知识共享的途径和效果?三是支部学习的成效。主要是通过支部学习给支部工作及支部成员产生哪些积极影响,以及运用新知识创新开展工作的成果。
总之,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从理念的构建、平台的搭建、机制的创新、方法的更新等多方面全方位推进,不断提升支部的组织学习和管理功能,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探索合适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丹雄.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再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3]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陈国权.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能力系统、学习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