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迎来全面改革,无论是观念还是教法都要革新,在传统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结合实际,突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学科能力的提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开展深层阅读,引导学生探究文本,透过文字挖掘内涵,有效激发其阅读意识,埋下种子,等待其思维发展、延伸,为终身阅读奠定基础。本文就结合实例具体阐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深层阅读策略,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层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下阅读教学,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语用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分析问题,原因主要在于课堂阅读过于浅层,大多是理解文字表面,在低水平徘徊,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对此,就要适当改善,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深化,在理解的层面上更进一步,以此激发学生思维,将其“理解”与“表达”有机结合。
一、衔接——整体感知,品味语言
这里的“衔接”,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新旧知识的过渡,而是在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遵循逻辑,将表层与深层衔接,相对做到深化,在“学段目标”的基础上促进理解,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其从整体到细节充分感知文本。
首先,可在教学内容上适当拔高,在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引发更深的思考,让其有更多发现和体会。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针对“保护弱小”展开探究,如果学生能够理解“保护弱小”的主旨以及母亲话语的内涵,那就是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如果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指向故事表达的秘密,那就是深层次,完成感悟任务。其次,就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借助阅读充分体会,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把握行文线索。在教学《爱如茉莉》时,我就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概括,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梳理文章,意识到文章是沿着“两条线索”描写“两个事件”,在这一过程中突出了“两个细节”。最后,就是品味语言,旨在提升学生对细节的把握,透过文字深入内里,感受文本独有的韵味,并且挖掘其隐含意义。在讲解《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我就抓住“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带领学生分析,学生找出关键词“少年”“甜蜜的笑”,这时,我提醒“‘漾出’意为液体因满而流出”,这与“甜蜜的笑”属于很特别的搭配。由此,学生便进一步体会到刘老师发自内心的快乐。
这样,便能做好整体到细节、内容到结构的衔接,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引导其深入探究,用心品味,领会字里行间的韵味、魅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阅读兴趣,积极投入到更深的思考中,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循环——巧用策略,感悟内涵
所谓“循环”,即整体与个体的循环,这种观点来自解释学,由来已久。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将其运用到课堂上,主要促进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提供学生更多表达、交流的平台,以此促进其思考、展示。
首先,是写作顺序与具体语言的循环。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为例,教学初我就先让学生谈谈对金字塔的理解,以此作为导入开启课堂,之后根据学生阅读需求给文章排序,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哪些需要重点介绍。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探究,在原有框架上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的,以此体会数字精确的表达效果,弄清楚层次,明白建造的具体阶段。最后,带领学生统观全文,借名字体会特殊含义,借外形和用途体会建筑价值。这样,就将“序”与“趣”结合,充分引导学生,让其由表及里深层阅读,认识到“物”的价值、“文”的意义。其次,是事件与细节表现的循环。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概括出主要事件:相救、送回、看望。在此基礎上,我提问学生:既然是敌军的孩子,为什么还要救?救了为什么还要送回去?想去看望为什么还要等到40年后?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其回到文本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我就会关注细节,弄清楚“主要事件”后捕捉细节描写,由整体到细节,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充分感悟文本内涵,以此深化感悟。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阅读就更有挑战性,并且充满趣味,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有平缓处可细细品,有高潮处可心潮澎湃,满足跳跃的心理需求,以此调动兴趣深入其中,促进能力思维发散。
三、互动——倾听述说,个性解读
课堂,通常来讲,是由“教”和“学”组成的,但是从学科角度来讲,语文课堂可以是由“倾听”和“述说”两个方面组成,这体现的是师生、生生互动、表达的过程,一方面输入语言,积极内化;另一方面感悟反馈,促进输出,以此循环往复,带动思考。
按照“倾听述说”的活动幅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倾听—述说—再倾听—再述说”,活动间隙较小,相对而言学生表达的空间大。以《爱如茉莉》教学为例,我就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围绕“写什么”展开讨论,这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接着,就是重点——细节体会,这是“爱”的着重表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之后班级汇报,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细节中“爱”的流露。最后,是语言的品味,这个比较开放,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理解个性解读,我会提供充足的时间交流,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感悟,以此触摸内涵,产生共鸣。
由此,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就能自由发挥,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借助文字深入内里,把握内涵,走进作者的世界,在与其产生思想共鸣的同时延伸话题,个性解读,以此促进思维发散。
总之,深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在传统基础上走出“低水平”“浅层次”的理解颓势,还能挖掘文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体验,以此实现素养提升。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层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下阅读教学,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语用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分析问题,原因主要在于课堂阅读过于浅层,大多是理解文字表面,在低水平徘徊,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对此,就要适当改善,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深化,在理解的层面上更进一步,以此激发学生思维,将其“理解”与“表达”有机结合。
一、衔接——整体感知,品味语言
这里的“衔接”,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新旧知识的过渡,而是在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遵循逻辑,将表层与深层衔接,相对做到深化,在“学段目标”的基础上促进理解,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其从整体到细节充分感知文本。
首先,可在教学内容上适当拔高,在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引发更深的思考,让其有更多发现和体会。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针对“保护弱小”展开探究,如果学生能够理解“保护弱小”的主旨以及母亲话语的内涵,那就是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如果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指向故事表达的秘密,那就是深层次,完成感悟任务。其次,就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借助阅读充分体会,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把握行文线索。在教学《爱如茉莉》时,我就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概括,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梳理文章,意识到文章是沿着“两条线索”描写“两个事件”,在这一过程中突出了“两个细节”。最后,就是品味语言,旨在提升学生对细节的把握,透过文字深入内里,感受文本独有的韵味,并且挖掘其隐含意义。在讲解《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我就抓住“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带领学生分析,学生找出关键词“少年”“甜蜜的笑”,这时,我提醒“‘漾出’意为液体因满而流出”,这与“甜蜜的笑”属于很特别的搭配。由此,学生便进一步体会到刘老师发自内心的快乐。
这样,便能做好整体到细节、内容到结构的衔接,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引导其深入探究,用心品味,领会字里行间的韵味、魅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阅读兴趣,积极投入到更深的思考中,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循环——巧用策略,感悟内涵
所谓“循环”,即整体与个体的循环,这种观点来自解释学,由来已久。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将其运用到课堂上,主要促进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提供学生更多表达、交流的平台,以此促进其思考、展示。
首先,是写作顺序与具体语言的循环。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为例,教学初我就先让学生谈谈对金字塔的理解,以此作为导入开启课堂,之后根据学生阅读需求给文章排序,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哪些需要重点介绍。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探究,在原有框架上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的,以此体会数字精确的表达效果,弄清楚层次,明白建造的具体阶段。最后,带领学生统观全文,借名字体会特殊含义,借外形和用途体会建筑价值。这样,就将“序”与“趣”结合,充分引导学生,让其由表及里深层阅读,认识到“物”的价值、“文”的意义。其次,是事件与细节表现的循环。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概括出主要事件:相救、送回、看望。在此基礎上,我提问学生:既然是敌军的孩子,为什么还要救?救了为什么还要送回去?想去看望为什么还要等到40年后?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其回到文本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我就会关注细节,弄清楚“主要事件”后捕捉细节描写,由整体到细节,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充分感悟文本内涵,以此深化感悟。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阅读就更有挑战性,并且充满趣味,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有平缓处可细细品,有高潮处可心潮澎湃,满足跳跃的心理需求,以此调动兴趣深入其中,促进能力思维发散。
三、互动——倾听述说,个性解读
课堂,通常来讲,是由“教”和“学”组成的,但是从学科角度来讲,语文课堂可以是由“倾听”和“述说”两个方面组成,这体现的是师生、生生互动、表达的过程,一方面输入语言,积极内化;另一方面感悟反馈,促进输出,以此循环往复,带动思考。
按照“倾听述说”的活动幅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倾听—述说—再倾听—再述说”,活动间隙较小,相对而言学生表达的空间大。以《爱如茉莉》教学为例,我就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围绕“写什么”展开讨论,这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接着,就是重点——细节体会,这是“爱”的着重表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之后班级汇报,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细节中“爱”的流露。最后,是语言的品味,这个比较开放,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理解个性解读,我会提供充足的时间交流,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感悟,以此触摸内涵,产生共鸣。
由此,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就能自由发挥,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借助文字深入内里,把握内涵,走进作者的世界,在与其产生思想共鸣的同时延伸话题,个性解读,以此促进思维发散。
总之,深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在传统基础上走出“低水平”“浅层次”的理解颓势,还能挖掘文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体验,以此实现素养提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