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时间紧迫,广大高三学生忙于复习备考。在这一阶段,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应考的针对性成为政治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就这个阶段的复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各种变化,把握考试方向
1.研究考标的变化。每年三月份,高考考标已经公布,与上年相比,政治学科高考考标总会有新变化。针对变化进行复习,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学生的负担。
2.研究考题的变化。一是试题难度有所提高,更加关注解题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水平。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的四个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就是根据解题的思维过程确定的。除少数试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外,大部分试题都以背景材料为载体进行设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二是试题答案由过去的简略、每点分值过大变为答案全面、赋分点增多、每点分值缩小,较好地避免了阅卷尺度难把握的缺点。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精读教材,记忆、理解、整合知识
政治知识肯定是需要记忆的,记忆是活学活用的前提。但死记硬背的结果只会是不断背,不断遗忘,所以一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最好结合具体、有效的方法进行记忆。在理解、记忆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生也应整合知识,即归纳、总结、比较知识,注意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三、精选习题,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时,教师应精选习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训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可重点掌握以下四种方法:①排谬法(排错法)。即排除偷换概念(如鱼目混珠、张冠李戴、外延大于或小于等)、观点绝对化、位置颠倒、关系不成立等错误的选项。②排异法。即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③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选项。④选正法。即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学生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细读材料。即找出题眼,确定中心,分出层次。②审清设问。即弄清设问的规定性条件。③找准关联。即根据设问要求,确定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选择应采用的知识。④组织答案。即多角度进行分析,分出主次、层次,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后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组织答案,做到材料与知识一体化。⑤规范作答。即答题时要做到要点化、术语化、条理化、整洁化,忌出现逻辑混乱、条理不清、卷面脏乱等问题。
四、围绕主干知识,整合时政热点,进行强化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围绕主干知识,关注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强化训练。高考往往以重大时政热点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在复习时我们要关注两类时政热点问题:一是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一揽子计划、出台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等;二是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时政热点,如改革开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共建和谐世界等。对于这些时政热点问题,教师可结合相关材料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并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整合时政热点时,学生应该做到宏观把握、微观切入,以符合高考的要求。
一、研究各种变化,把握考试方向
1.研究考标的变化。每年三月份,高考考标已经公布,与上年相比,政治学科高考考标总会有新变化。针对变化进行复习,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学生的负担。
2.研究考题的变化。一是试题难度有所提高,更加关注解题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水平。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的四个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就是根据解题的思维过程确定的。除少数试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外,大部分试题都以背景材料为载体进行设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二是试题答案由过去的简略、每点分值过大变为答案全面、赋分点增多、每点分值缩小,较好地避免了阅卷尺度难把握的缺点。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精读教材,记忆、理解、整合知识
政治知识肯定是需要记忆的,记忆是活学活用的前提。但死记硬背的结果只会是不断背,不断遗忘,所以一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最好结合具体、有效的方法进行记忆。在理解、记忆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生也应整合知识,即归纳、总结、比较知识,注意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三、精选习题,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时,教师应精选习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训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可重点掌握以下四种方法:①排谬法(排错法)。即排除偷换概念(如鱼目混珠、张冠李戴、外延大于或小于等)、观点绝对化、位置颠倒、关系不成立等错误的选项。②排异法。即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③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选项。④选正法。即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学生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细读材料。即找出题眼,确定中心,分出层次。②审清设问。即弄清设问的规定性条件。③找准关联。即根据设问要求,确定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选择应采用的知识。④组织答案。即多角度进行分析,分出主次、层次,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后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组织答案,做到材料与知识一体化。⑤规范作答。即答题时要做到要点化、术语化、条理化、整洁化,忌出现逻辑混乱、条理不清、卷面脏乱等问题。
四、围绕主干知识,整合时政热点,进行强化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围绕主干知识,关注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强化训练。高考往往以重大时政热点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在复习时我们要关注两类时政热点问题:一是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一揽子计划、出台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等;二是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时政热点,如改革开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共建和谐世界等。对于这些时政热点问题,教师可结合相关材料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并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整合时政热点时,学生应该做到宏观把握、微观切入,以符合高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