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导师制在英语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导师制为英语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开辟了新路。本文讨论了其对于提高学习、工作质量成效方面的优势,同时指出了操作过程中,在导师遴选和培养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完善建议。
   关键词:双导师制;应用型研究生;实施策略
   自2009年,研究生培养重点逐渐从精英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倾斜。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以具备从事某一专业或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必备职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培养方式上,采取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通常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进行实践学习,学制以两年为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系无论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都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针对其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培养特征,该类研究生培养主要采取双导师制模式,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专长,同时利用产学结合的模式促进研究生参与到社会具体工作中,赢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一、英语学科教学论专业实施双导师制的优势
   双导师制将社会和高校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共享,集理论与实践培养创新为一体,突出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优势。以英语学科教学论专业为例,在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实践经验丰富教师所担任的职业导师的合作指导下,有利于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将知识面拓展和社会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学习、校外导师则利用其工作经验和社会影响力,负责联系实习单位,争取研发课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造以问题为牵引的创新型学习环境。在校外实践过程中,职业导师还会就具体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适应岗位、总结经验,做到学以致用。另外,高校承担的课题任务多为理论研究为主,校外实践导师的加入能分担研究生实践学习阶段的指导任务,同时更好地为其实践提供实践指导。校内导师可对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自入学起就着手商定学生的研究方向。同时,校内导师还可以与校外导师进行切磋交流,不断思考改进校内课程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制订可行的培养计划。
   二、英语学科教学论专业实施双导师制的问题及对策
   1.双导师遴选制度。对于聘用学科教学论专业校外导师,各校虽然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但不够明确,没有量化指标,操作性不强,甚至出现挂名导师或导师终身制的现象。应在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和有意愿参与教师教育的教师中选择校外导师。此外,应建立开放、流动、竞争的选拔制度。由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公开招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结合的方式,专任导师和兼任导师结合,打破导师终身制。开展选拔工作之前,高校要收集整理相关实践教学单位的信息,把有一定理论基础、学术背景、实践经验、指导能力的专门人才记录在案,建立校外导师库。
   2.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管理制度。双导师制是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主线,但部分院校确定校外导师时间较晚,只有校外实践阶段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实践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其他阶段的参与度不强。在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外导师缺乏必要的沟通,校内导师对学生实践期间的表现了解甚少,很难发挥指导作用。同时,校外导师对学生既往的理论实践研究方向并不了解,实践过程中很难摸清重点对症操练。针对以上问题,在英语学科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做如下的制度安排:第一,尽早确定校外实践指导导师,使其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第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导师职权制度保障,要形成相应的凸显细节和程序的文件说明。为校内外导师搭建交流的平台,以保证双方各司其职。第三,研究生在实践结束后需通过校内外导师和高校同实践单位的多重考核,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因此,校内外培养及校内外导师个体间需统一培养评价标准,针对同一学生,需设定统一侧重点,以避免发生分歧。
   3.校外导师的激励考核制度。实践单位对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实践教学质量。但出于短期效益的考虑,部分实践单位忽视研究生实践学习中的“教育”功能,实践导师没有直接参与实践指导,学生没有获得真正的实践机会,这与既定的实践教育宗旨背道而驰。
   针对实践单位和实践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相应激发的现状,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校外导师薪酬、职称评聘、绩效管理和横向项目倾斜制度。对校外导师提供适当的补贴,对优秀导师进行奖励,总结他们的经验并予以推广,对不能履行职责予以解聘。通过激励与考核促进导师自身知识更新和导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将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双导师制对提升研究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起到了不容小觑的推动作用,但其具体实施操作模式仍需不断尝试、思考、认证和提升,以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乃至本科生培养所具备的巨大张力,真正实现现代教育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工作宗旨。
  参考文献:
  [1]吴苏芳.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2]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导师制为依托的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GZX0106)。
  
  作者简介:王姝(1981—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法与语言测试。
其他文献
医学科学是直接为人民大众健康服务的科学.它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要人民大众接受它,就必须向人民大众普及它的科学道理.
根据当前电力生产对温度测量系统准确性的要求 ,通过分析传统的系统综合误差校验方法的不足 ,提出一种用现场温度校验器进行实际加温校验的新方法
ICU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需要准确及时用药,而多数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因此,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为
【目的】对比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分娩镇痛中结合芬太尼连续输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和对产程及胎儿的影响。【方法】90例足月初产妇腰麻-硬膜外联
典型的股骨远端骨折往往是由高能量创伤所致或发生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常合并有开放伤口.因其局部骨皮质较薄且邻近膝关节,故坚强固定较困难,易发生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治疗
为进一步探讨合理使用胎头负压吸引助产术,本文分析了使用直径为5.5cm锥形金属胎头吸引器,抽气量为110-130ml和150-180ml时的一次性助娩成功率及对胎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