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讲,宣誓日澳两国将加深双边安全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日本将对澳大利亚转移防卫性武器及相关技术。
演讲中重复强调和平的安倍,在一周前(7月1日)宣布通过内阁决议案解禁集体自卫权,赋予日本自卫队更多行使武力的权力。这一决定立即引来国内不少反战民众抗议,中国和韩国也表达不满。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对《财经》记者表示,安倍修改宪法解释是为了使用武力,相较他标榜的和平主义,安倍的诚意让人怀疑。
日本民众对于如何应对日本近年面临的新区域环境,尚无一致看法,但是对于安倍政府和其做法已经出现态度分化。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和东京电视台在6月27日-29日的调查,安倍的支持率在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后,还是达到了53%,在历届首相中仍属高点;但不支持他的比例也达到第二次上任以来的最高点——36%。《朝日新闻》于7月4日和5日就安倍政府为解禁集体自卫权而修改宪法解释进行了全国电话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认同集体自卫权解禁,远低于不认同的50%。
尽管日本社会反对声浪高涨,安倍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坚定地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推进。美国天普大学日本分校亚洲研究主任金斯顿(Jeffrey Kingston)对《财经》记者表示,安倍显然已打算要将日本带上右翼的道路,他一意孤行的做法,已经颠覆了日本战后形成的和平主义秩序。不过,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伊藤刚则对《财经》记者指出,日本周边环境已出现改变确是事实,但安倍通过行政权修改宪法解释的做法,将导致集体自卫权的解释随着首相的更换而会有所不同。
安倍政府去年12月开始推动的“积极和平主义”似乎走上了轨道,也为快速变化的亚太安全环境添加新变量。
2月20日,安倍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首次提出将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而非直接修宪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将先由内阁会议确定变更宪法解释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之后提交国会,接着再进一步修改自卫队法。
由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拟定的日本宪法,在第9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也不拥有宣战权。日本因而成为没有真正国防军队的“不正常国家”。
两度担任首相的安倍,对于将日本推上“正常国家”之路一直不遗余力。他于2012年12月上任后不久,就重新启动第一任时成立的“关于重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础的恳谈会”专家小组(下称:重建安保法律小组)。该小组于今年5月15日再度提出研究报告,指出宪法并未对日本的单独自卫或集体自卫权做出任何表达,历史上自卫队的单独自卫权来自宪法解释的调整,因此集体自卫权的解禁应该也能通过相同的方法完成,由此政府可以避开修宪。
安倍在报告出炉后,依据相关内容对政府内部以及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公明党进行协调。基于对政治现实的考量, 原本对相关修改持强烈反对立场的公明党,为继续待在联合政府作出了妥协。7月1日,安倍政府因而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相关诀议。包括民主党和社民党在内的五个在野党立即对安倍内阁的做法表示反对,但已无法撼动既定的议程。官房长官菅义伟对NHK表示,相关草案起草需要3个-4个月,整个法案的完成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安倍政府提出可以在八种可能的情况下行使集体自卫权,其中包括保护救援日本人的美国运输舰;保护受武力攻击的美国军舰;拦截飞过日本上空前往美国的弹道导弹;在“有事”状态下,保护负责发射弹道导弹的美国军舰;在美国本土受攻击时,保护在日本周边活动的美国军舰等。
接下来安倍政府将赋予自卫队实际执行任务的权利。基于宪法“禁止自卫队在海外行使武力”的条款,自卫队法严格限制自卫队在海外使用武器。因此一旦解禁集体自卫权,也需顺势调整自卫队法规定的海外武器使用标准。根据安倍2月对国会的阐述,在以下两种情形下自卫队应能使用武器:当自卫队附近的外国部队遭到攻击时,自卫队可以紧急使用武器进行保护,即所谓的“驰援保卫”;当海外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使用武器救援日本公民。
日本國内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主要分为两派人士,一派反对安倍改变日本“和平主义”的国家立场, 另一派反对的则是安倍使用的修改程序,该派认为安倍真正应该做的是修改宪法,而非通过行政程序的捷径。《朝日新闻》的社论指出,这种解释 “将政府不断重申为‘不能做’的事变成了‘能做’的事,这就像一场将黑说成白的转换”。
不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楚捷克对《财经》记者强调,尽管修改宪法解释充满争议,但日本政坛上短时间没有能有效抗衡安倍的政治力量,安倍也会持续推动其他安全政策。
例如今年4月安倍就松绑了武器出口原则, 让日本能参加国际合作计划和出口武器。《日本产业新闻》报道指出, 该政策修改已为日本赢得第一批军售订单,三菱重工在美国武器制造商雷神公司授权下,生产了拦截导弹“爱国者-2(PAC2)”的感应器,这批感应器很快将出口到卡塔尔。
不过,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对《财经》记者指出,安倍避开修改宪法,走修改宪法解释的捷径,不可避免将面临长期批评和对抗,因此他最终需要推动困难的修宪工程。
在被迫修宪之前,日本周边环境的改变和美国在亚太影响力的相对下降,显然为安倍的争议做法换来合理性。重建安保法律小组的报告就指出,“日本的周边安全环境已呈现前所未有的严峻”,即使从宪法的角度来看,日本 “国家和主权人民的求存不应该任何风险”。《日经新闻》也援引接近安倍幕僚的话称,“安倍时时刻刻接到自卫队和中国军队近距离对峙的报告,危机感不断升高。”
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首要目标是深化日美同盟,因此在内阁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后,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立即表示支持与欢迎日本在亚太安全扮演更积极角色。
在“积极和平主义”的政策下,日本还加强了和美国其他盟友的贸易和安全关系。安倍在访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时商讨了美国推动的贸易协定TPP,同时和澳大利亚达成协助其建造隐形潜艇的协定。 不过在这轮扩大外交关系的运作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日本和朝鲜可能改善的关系。朝鲜在绑架问题回应积极,让两国谈判进程出现高于日本预期的进展。根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菅义伟对媒体表示,东京与平壤正讨论建立热线;而日本共同社报道称,外相岸田文雄表示,安倍可能为绑架问题于8月访问平壤,届时安倍将可能成为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第一个接见的外国领导。
楚捷克指出,日本在对朝政策上展现出从未有过的效率,放开日本对朝鲜的禁运。曾深深依赖日本出口产品的朝鲜,已经积极为日朝两国的海上运输做准备。根据美联社报道,多年来航行于朝鲜元山港和日本新泻港的“万景峰号”已经待命准备重新执行任务。
在已经几乎陷入最低点的中日关系方面,两国开始进行试探性接触。5月4日担任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团体“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的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在与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前国务委员唐家璇举行会谈时表示,安倍希望借今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时,“不设前提条件下”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谈。
北京在不到一周内回应了安倍的提议。据日本媒体报道,5月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接见自民党代表团时,提出与安倍政府恢复对话的两个条件:安倍政府需承认东海岛屿控制权存在争议,以及安倍本人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两国第一次就如何恢复交流互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总统朴槿惠也提出安倍个人保证不再参拜靖国神社的要求,作为改善日韩关系的条件。
但楚捷克认为,从安倍的角度来看,他实在无法拿出北京想要的“礼物”。根据调查,日本民众普遍不支持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但是他们不认为任何国家有权利对首相提出这种要求;伊藤刚分析中日目前提出的条件,也认为利用11月APEC峰会的机会实现中日元首会谈可能有执行上的困难。
但双方并没有放弃尝试。6月27日,日本国土交通相太田昭宏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举行会谈,这是安倍第二次担任首相后,中日首次进行副总理级别会谈。紧接着7月1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伊原纯一也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孔铉佑进行磋商。
天普大学教授金斯顿认为,中日双方因为争议暂时将无法修复关系,但双方看来有意愿,也可能有机会促成对话。
中日关系在过去两年进入冷冻期。根据统计,今年1月-5月,日本对中国投资下降42%,但是日本经济并未反映严重受损,反而因多項改革政策稳定了经济增长。根据市场调查机构Focus-economics 7月1日公布的报告,日本经济今年一季度增长达到6.7%,为2011年三季度以来涨幅最大的一个季度,6月的制造业指数也回到正向增长。
不过,金斯顿认为安倍经济学的改革方案仍不够扎实,除了财团获益较大,没有感受到改革利益的普通民众正在失去耐心;中野晃一则指出,一旦日本经济再度转向负增长,安倍在日本面临的一连串挑战前将会愈显脆弱。
演讲中重复强调和平的安倍,在一周前(7月1日)宣布通过内阁决议案解禁集体自卫权,赋予日本自卫队更多行使武力的权力。这一决定立即引来国内不少反战民众抗议,中国和韩国也表达不满。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对《财经》记者表示,安倍修改宪法解释是为了使用武力,相较他标榜的和平主义,安倍的诚意让人怀疑。
日本民众对于如何应对日本近年面临的新区域环境,尚无一致看法,但是对于安倍政府和其做法已经出现态度分化。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和东京电视台在6月27日-29日的调查,安倍的支持率在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后,还是达到了53%,在历届首相中仍属高点;但不支持他的比例也达到第二次上任以来的最高点——36%。《朝日新闻》于7月4日和5日就安倍政府为解禁集体自卫权而修改宪法解释进行了全国电话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认同集体自卫权解禁,远低于不认同的50%。
尽管日本社会反对声浪高涨,安倍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坚定地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推进。美国天普大学日本分校亚洲研究主任金斯顿(Jeffrey Kingston)对《财经》记者表示,安倍显然已打算要将日本带上右翼的道路,他一意孤行的做法,已经颠覆了日本战后形成的和平主义秩序。不过,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伊藤刚则对《财经》记者指出,日本周边环境已出现改变确是事实,但安倍通过行政权修改宪法解释的做法,将导致集体自卫权的解释随着首相的更换而会有所不同。
安倍政府去年12月开始推动的“积极和平主义”似乎走上了轨道,也为快速变化的亚太安全环境添加新变量。
集体自卫权的修改
2月20日,安倍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首次提出将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而非直接修宪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将先由内阁会议确定变更宪法解释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之后提交国会,接着再进一步修改自卫队法。
由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拟定的日本宪法,在第9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也不拥有宣战权。日本因而成为没有真正国防军队的“不正常国家”。
两度担任首相的安倍,对于将日本推上“正常国家”之路一直不遗余力。他于2012年12月上任后不久,就重新启动第一任时成立的“关于重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础的恳谈会”专家小组(下称:重建安保法律小组)。该小组于今年5月15日再度提出研究报告,指出宪法并未对日本的单独自卫或集体自卫权做出任何表达,历史上自卫队的单独自卫权来自宪法解释的调整,因此集体自卫权的解禁应该也能通过相同的方法完成,由此政府可以避开修宪。
安倍在报告出炉后,依据相关内容对政府内部以及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公明党进行协调。基于对政治现实的考量, 原本对相关修改持强烈反对立场的公明党,为继续待在联合政府作出了妥协。7月1日,安倍政府因而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相关诀议。包括民主党和社民党在内的五个在野党立即对安倍内阁的做法表示反对,但已无法撼动既定的议程。官房长官菅义伟对NHK表示,相关草案起草需要3个-4个月,整个法案的完成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安倍政府提出可以在八种可能的情况下行使集体自卫权,其中包括保护救援日本人的美国运输舰;保护受武力攻击的美国军舰;拦截飞过日本上空前往美国的弹道导弹;在“有事”状态下,保护负责发射弹道导弹的美国军舰;在美国本土受攻击时,保护在日本周边活动的美国军舰等。
接下来安倍政府将赋予自卫队实际执行任务的权利。基于宪法“禁止自卫队在海外行使武力”的条款,自卫队法严格限制自卫队在海外使用武器。因此一旦解禁集体自卫权,也需顺势调整自卫队法规定的海外武器使用标准。根据安倍2月对国会的阐述,在以下两种情形下自卫队应能使用武器:当自卫队附近的外国部队遭到攻击时,自卫队可以紧急使用武器进行保护,即所谓的“驰援保卫”;当海外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使用武器救援日本公民。
日本國内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主要分为两派人士,一派反对安倍改变日本“和平主义”的国家立场, 另一派反对的则是安倍使用的修改程序,该派认为安倍真正应该做的是修改宪法,而非通过行政程序的捷径。《朝日新闻》的社论指出,这种解释 “将政府不断重申为‘不能做’的事变成了‘能做’的事,这就像一场将黑说成白的转换”。
不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楚捷克对《财经》记者强调,尽管修改宪法解释充满争议,但日本政坛上短时间没有能有效抗衡安倍的政治力量,安倍也会持续推动其他安全政策。
例如今年4月安倍就松绑了武器出口原则, 让日本能参加国际合作计划和出口武器。《日本产业新闻》报道指出, 该政策修改已为日本赢得第一批军售订单,三菱重工在美国武器制造商雷神公司授权下,生产了拦截导弹“爱国者-2(PAC2)”的感应器,这批感应器很快将出口到卡塔尔。
不过,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对《财经》记者指出,安倍避开修改宪法,走修改宪法解释的捷径,不可避免将面临长期批评和对抗,因此他最终需要推动困难的修宪工程。
在被迫修宪之前,日本周边环境的改变和美国在亚太影响力的相对下降,显然为安倍的争议做法换来合理性。重建安保法律小组的报告就指出,“日本的周边安全环境已呈现前所未有的严峻”,即使从宪法的角度来看,日本 “国家和主权人民的求存不应该任何风险”。《日经新闻》也援引接近安倍幕僚的话称,“安倍时时刻刻接到自卫队和中国军队近距离对峙的报告,危机感不断升高。”
积极外交活动配合
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首要目标是深化日美同盟,因此在内阁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后,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立即表示支持与欢迎日本在亚太安全扮演更积极角色。
在“积极和平主义”的政策下,日本还加强了和美国其他盟友的贸易和安全关系。安倍在访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时商讨了美国推动的贸易协定TPP,同时和澳大利亚达成协助其建造隐形潜艇的协定。 不过在这轮扩大外交关系的运作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日本和朝鲜可能改善的关系。朝鲜在绑架问题回应积极,让两国谈判进程出现高于日本预期的进展。根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菅义伟对媒体表示,东京与平壤正讨论建立热线;而日本共同社报道称,外相岸田文雄表示,安倍可能为绑架问题于8月访问平壤,届时安倍将可能成为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第一个接见的外国领导。
楚捷克指出,日本在对朝政策上展现出从未有过的效率,放开日本对朝鲜的禁运。曾深深依赖日本出口产品的朝鲜,已经积极为日朝两国的海上运输做准备。根据美联社报道,多年来航行于朝鲜元山港和日本新泻港的“万景峰号”已经待命准备重新执行任务。
在已经几乎陷入最低点的中日关系方面,两国开始进行试探性接触。5月4日担任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团体“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的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在与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前国务委员唐家璇举行会谈时表示,安倍希望借今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时,“不设前提条件下”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谈。
北京在不到一周内回应了安倍的提议。据日本媒体报道,5月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接见自民党代表团时,提出与安倍政府恢复对话的两个条件:安倍政府需承认东海岛屿控制权存在争议,以及安倍本人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两国第一次就如何恢复交流互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总统朴槿惠也提出安倍个人保证不再参拜靖国神社的要求,作为改善日韩关系的条件。
但楚捷克认为,从安倍的角度来看,他实在无法拿出北京想要的“礼物”。根据调查,日本民众普遍不支持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但是他们不认为任何国家有权利对首相提出这种要求;伊藤刚分析中日目前提出的条件,也认为利用11月APEC峰会的机会实现中日元首会谈可能有执行上的困难。
但双方并没有放弃尝试。6月27日,日本国土交通相太田昭宏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举行会谈,这是安倍第二次担任首相后,中日首次进行副总理级别会谈。紧接着7月1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伊原纯一也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孔铉佑进行磋商。
天普大学教授金斯顿认为,中日双方因为争议暂时将无法修复关系,但双方看来有意愿,也可能有机会促成对话。
中日关系在过去两年进入冷冻期。根据统计,今年1月-5月,日本对中国投资下降42%,但是日本经济并未反映严重受损,反而因多項改革政策稳定了经济增长。根据市场调查机构Focus-economics 7月1日公布的报告,日本经济今年一季度增长达到6.7%,为2011年三季度以来涨幅最大的一个季度,6月的制造业指数也回到正向增长。
不过,金斯顿认为安倍经济学的改革方案仍不够扎实,除了财团获益较大,没有感受到改革利益的普通民众正在失去耐心;中野晃一则指出,一旦日本经济再度转向负增长,安倍在日本面临的一连串挑战前将会愈显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