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er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72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取得患者同意后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B组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以治疗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B组治疗达标率为94.44%,显著高于A组(80.5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A组(1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非常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2.22;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患者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以及休克等不良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对此种疾病患者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当前该疾病临床上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其中利多卡因是应用最为普遍药物之一,但临床实践表明利多卡因存在治疗效果不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不足。本院采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72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72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取得患者同意后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为36名患者。其中A组男女性别比名为19:17,年龄介于55-82岁之间,平均值为(576±8.5)岁,病程介于03-2.1年,平均值为(1.35±042)年。B组男女性别比名为20:16,年龄介于56-82岁之间,平均值为(58.3±9.1)岁,病程介于02-2.2年,平均值为(1.42±0.4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A组采用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59049,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静脉推注+静脉滴注。首先按照1.0mg/kg初始用药剂量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每隔5min静脉推注一次,直至总用药量达到150mg,然后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给药速度控制在1.0~3.0mg/min。B组采用胺碘酮(国药准字H20044923,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静脉推注+静脉滴注。首先将150mg药剂混合于2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推注,静脉推注实践控制在10mm内,然后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初始给药速度控制在1.0mg/min,给药6h后调整为05mg/min。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1.3评价标准本实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和不良反應发生率两个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依据患者治疗后患者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著达标、达标和不达标三个级别,其中显著达标是指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患者的室性早搏下降幅度超过85%,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得到完全缓解;达标是指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患者的室性早搏下降幅度介于50-85%之间,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得到完全缓解;不达标是指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患者的室性早搏下降幅度不足50,室性心动过速症状仍未完全消失。其中(显著达标患者+达标患者)/小组总研究患者×100%=治疗达标率。另外统计治疗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和患者数量,并计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不良反应患者数量,小组总研究患者×100%=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分析,dZ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A组与B组治疗达标率对比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结果显示,B组治疗达标率为94.44%,显著高于A组(80.5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如表二所示:
  实验结果显示: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A组(1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利多卡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常用药物之一,但临床实践表明利多卡因存在治疗效果不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不足。而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具有阻断钠、钾、钙离子通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症状。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达标率为94.44%,显著高于利多卡因治疗患者,说明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利多卡因治疗患者(16.67%),说明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安全性较好。因此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非常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文章从单个站点甲醛法和脉冲紫外荧光法的SO2实测日均值出发,重点分析了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兼顾了其他多个站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与已有严格控制实验过程的比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