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对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肾盂肾炎;临床;治疗
肾盂肾炎是泌尿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厌食、间歇性低热、腰痛、腰酸、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感染等症状[1]。为了对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选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寒战、腰痛、膀胱刺激征、血尿、脓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并且均符合肾盂肾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6.9±3.9)岁;伴随肾结石、糖尿病、肾盂积水等患者有3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有9例,肾功能正常患者有5例。治疗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3±3.6)岁;伴随肾结石、糖尿病、肾盂积水等患者有2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有10例,肾功能正常患者有6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0.2g的左氧氟沙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0.1g的左氧氟沙星,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2]。治疗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4.0g的哌拉西林与0.5g的他唑巴坦溶于1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0-30min内滴完2次/d;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2.0g的哌拉西林与0.25g的他唑巴坦溶于1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0-30min内滴完2次/d[3]。本次治疗以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尿细菌培养阴性并且疗程结束后6周内细菌培养均阴性;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白细胞减少,尿细菌培养6周内持续阴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尿常规检查均未好转,或者患者病情加重[4]。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患者例数×100%。(2)对两组患者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记录并对比。(3)对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和腹泻以及皮疹等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经过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44例患者中痊愈20例(痊愈率为45.5%),显效15例(显效率为34.1%),无效9例(无效率为20.5%),则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治疗组44例患者中痊愈34例(痊愈率为77.3%),显效7例(显效率为15.9%),无效3例(无效率为6.8%),则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则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8.3±1.5)d,膀胱刺激征消失时间平均为(8.9±2.5)d;治疗组患者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5.2±1.3)d,膀胱刺激征消失时间平均为(5.5±1.7)d,则治疗组患者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狀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对照组44例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恶心、呕吐6例,腹泻4例,皮疹3例,则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治疗组44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恶心、呕吐2例,腹泻、皮疹各1例,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盂肾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尿路感染,主要是由致病菌感染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炎症,包括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与尿道炎、膀胱炎等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而肾盂肾炎一般都伴有下尿路感染[5]。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大多起病急,并且会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寒战、发热等临床症状,肾脏常常有两侧或是一侧的肾区叩击痛,并且对患者进行体检能够发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如果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可能会发生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急性肾盂肾炎临床上大多采用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应用过多就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从而也就会导致常规的药物抗菌效果越来越差,经常表现为反复性或顽固性的炎症。例如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都具有着抗菌活性。左氧氟沙星对治疗肾盂肾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患者服药后容易产生恶心、呕吐和腹泻以及皮疹等不良发应。针对这种情况,选取一些针对性更强、更新的抗菌药物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的特点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本品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同,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杀菌。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进行有效抑制,然后能够与酶发生不可逆的反应并且使酶失活来达到抗菌的效果,并且即使抑制剂清除后酶的活性也无法恢复,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联合使用将两种药物的优点进行了有机结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振煌,吴楠.头孢噻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38(11):1264-1265
[2]黄孝金.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44例临床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2011,14(25):51-52
[3]王曉蓓.6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5):255-256
[4]张晓东.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09):119-120
[5]黄柏勇,林新伟,董慧丽.综合药物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04(09):149-150
【摘要】目的:对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肾盂肾炎;临床;治疗
肾盂肾炎是泌尿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厌食、间歇性低热、腰痛、腰酸、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感染等症状[1]。为了对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选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寒战、腰痛、膀胱刺激征、血尿、脓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并且均符合肾盂肾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6.9±3.9)岁;伴随肾结石、糖尿病、肾盂积水等患者有3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有9例,肾功能正常患者有5例。治疗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3±3.6)岁;伴随肾结石、糖尿病、肾盂积水等患者有2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有10例,肾功能正常患者有6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0.2g的左氧氟沙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0.1g的左氧氟沙星,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2]。治疗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4.0g的哌拉西林与0.5g的他唑巴坦溶于1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0-30min内滴完2次/d;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2.0g的哌拉西林与0.25g的他唑巴坦溶于1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0-30min内滴完2次/d[3]。本次治疗以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尿细菌培养阴性并且疗程结束后6周内细菌培养均阴性;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白细胞减少,尿细菌培养6周内持续阴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尿常规检查均未好转,或者患者病情加重[4]。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患者例数×100%。(2)对两组患者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记录并对比。(3)对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和腹泻以及皮疹等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经过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44例患者中痊愈20例(痊愈率为45.5%),显效15例(显效率为34.1%),无效9例(无效率为20.5%),则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治疗组44例患者中痊愈34例(痊愈率为77.3%),显效7例(显效率为15.9%),无效3例(无效率为6.8%),则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则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8.3±1.5)d,膀胱刺激征消失时间平均为(8.9±2.5)d;治疗组患者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5.2±1.3)d,膀胱刺激征消失时间平均为(5.5±1.7)d,则治疗组患者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狀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对照组44例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恶心、呕吐6例,腹泻4例,皮疹3例,则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治疗组44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恶心、呕吐2例,腹泻、皮疹各1例,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盂肾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尿路感染,主要是由致病菌感染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炎症,包括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与尿道炎、膀胱炎等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而肾盂肾炎一般都伴有下尿路感染[5]。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大多起病急,并且会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寒战、发热等临床症状,肾脏常常有两侧或是一侧的肾区叩击痛,并且对患者进行体检能够发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如果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可能会发生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急性肾盂肾炎临床上大多采用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应用过多就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从而也就会导致常规的药物抗菌效果越来越差,经常表现为反复性或顽固性的炎症。例如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都具有着抗菌活性。左氧氟沙星对治疗肾盂肾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患者服药后容易产生恶心、呕吐和腹泻以及皮疹等不良发应。针对这种情况,选取一些针对性更强、更新的抗菌药物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的特点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本品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同,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杀菌。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进行有效抑制,然后能够与酶发生不可逆的反应并且使酶失活来达到抗菌的效果,并且即使抑制剂清除后酶的活性也无法恢复,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联合使用将两种药物的优点进行了有机结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热、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振煌,吴楠.头孢噻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38(11):1264-1265
[2]黄孝金.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44例临床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2011,14(25):51-52
[3]王曉蓓.6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5):255-256
[4]张晓东.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09):119-120
[5]黄柏勇,林新伟,董慧丽.综合药物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04(0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