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2年人类第一次诱导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e killer cell, LAK),到2010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免疫疗法第一次由Rosenberg博士应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并获得成功,再到2017年诺华CAR-T免疫疗法Kymriah受FDA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免疫疗法已进入新的时代。CAR-T疗法的研发除了集中于CD19、CD20、CD22和BCMA(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靶点,如双靶点、基因编辑赋能CAR-T等新方向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相较实体瘤受限于肿瘤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效果更为明显,包括已上市的Yescarta、Kymriah、Tecartus、Breyanzi和Abecma的适应症均为血液肿瘤。本文将就CAR-T在血液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免疫程序转换前后江苏省健康儿童的脊灰抗体水平。方法分别于疫苗转换前后采集江苏省内5岁以下健康儿童血清样本200份,使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测定脊灰中和抗体,比较分析疫苗转换前后脊灰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的差异。结果疫苗转换前脊灰抗体Ⅰ型阳性率为98.50%,Ⅲ型抗体阳性率为92.00%,
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传统的以鸡胚为基础生产的灭活或减毒活疫苗生产周期长,且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或抗原转变,常导致生产用的疫苗株和流行株表面抗原不相匹配,造成流感疫苗有效性显著降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快速高效的流感疫苗生产策略来克服这一局限性。近些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和各种递送系统的开发使得核酸疫苗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