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学作品教学:价值与实施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23444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英语文学作品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等大有裨益。教材编排和学生需求以及考试导向决定了英语文学作品教学的必要性,可以按照导读激趣、细读梳理、深读赏析、研读提升的流程展开英语文学作品教学。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细读;深度;研读
  英语文学作品是英语民族语言艺术和智慧的结晶,能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英语民族的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汲取其精神文化的精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对文化知识内容要求的描述为: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戏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感悟其精神内涵,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可见,高中英语文学作品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等大有裨益。
  一、高中英语文学作品教学价值
  (一)作为教材的承接与补充
  高中英语各模块要求学生阅读的语篇类型逐渐丰富,如散文、戏剧、影視、学术论文摘要、文学名著、书评和影评等,文学作品在其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现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非常有限,以2020年译林高中英语教材为例,高一年级共4册教材,只有必修二Unit 4 Extended Reading 板块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必修三Unit 2 Extended Reading板块The Last Days of Pompeii(《庞贝城的末日》)两篇小说节选。因此,英语文学作品教学并非脱离教学实际,而是对教材的一种必要承接与补充。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心智发展和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不少学生升入高中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觉得初中、高中英语学习的差异性很大,关键就在于学生初中阶段的阅读量不能适应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需求。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篇幅长、词汇量大、话题丰富、体裁多样、思维要求高。为有效衔接学生的初高中英语学习,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力。
  (三)满足高考题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课标》在《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三》(高考命题主要依据)312中明确要求,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电影、电视等,分析评价语篇所包含的审美元素。313中要求,能根据需要创建不同形式的语篇。这一要求对应的便是高考中的读后续写题型。因此,英语文学作品教学能满足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将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转化为深度阅读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文学作品教学实施
  高中英语文学作品教学不同于常规的阅读教学,并不以学生阅读后完成题目为最终目的,而是读者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阅读的目的是语言的感知、情感的触动、兴趣的培养、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学的策略应更侧重于体验、感悟和分享。
  (一)导读激趣
  教师的导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起始阶段,由于作品的篇幅较长、生词较多,学生往往会心生胆怯,缺乏坚持阅读的信心。阅读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即一开始的阅读过于认真细致,导致后阶段完成阅读的时间仓促。这些情况都会降低学生对文学作品研究的兴趣。因此,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科学的阅读计划也有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阅读时间,掌握学生的阅读节奏。网络打卡是一种常见的计划实施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用打卡软件每天向教师汇报自己阅读的进度,从而达到自我监督的作用。教师也可以设计每日阅读登记卡(卡片内容见表1),明确学生的阅读任务,收集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短语、句式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难点。
  导读环节,教师可以介绍英语文学作品的故事背景,呈现故事梗概,也可以借助趣味性较强的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例如,The Call of the Wild(《野性的呼唤》)一书,作者杰克·伦敦运用拟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只叫作巴克的狗,从美国南部的加州被卖到北部的阿拉斯加,历尽磨难,最终回归荒野成为狼群的首领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教师可以播放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也可以搜索相关配图,引导学生欣赏,让跌宕的情节、优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思,在共情中激发学生深入作品、深度阅读的兴趣。
  (二)细读梳理
  实施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文本解读是核心环节。英语文学作品大多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语言精彩、内涵有趣,只有细读梳理、多元解读,才能充分发挥其语言学习价值和育人功能。
  1.解读创作背景。
  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文学作品创作的背景可以通过阅读作品的前言、内容简介甚至标题和插图获取,只有充分了解作品故事发生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描述的内容。例如,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妈妈的银行账户》)记叙的是一个普通美国家庭中的生活琐事,却成为一本风靡美国的小说。主人公一家从挪威移民到了美国加州,到旧金山淘金。当时的美国是个移民大国,被称为“移民大熔炉”,人们都拥有一个美国梦,坚信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便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立足这一时代背景,主人公一家人共同患难、共同奋斗的真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亲人之间的磕碰、争让、搀扶等带给读者一种置身其中的温馨感,学生也容易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2.梳理结构线索。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章节中内容的表达方式和组织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梳理英语文学作品的结构线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培养学生体悟作品内涵的能力。设计分析小说要素、根据情节制作思维导图等阅读任务,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结构和线索。   图1是一位学生读完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地心游记》)之后制作的思维导图。在阅读、思考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主人公和侄子在途中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袭击等种种险情,得到惊世发现,最后回到地面的过程。
  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特征,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制作事件线索或时间轴、为作品做海报、呈现读者的一句话评价、根据细节创作主角插图、总结情节概要等任务,引导学生细读梳理文本结构。
  3.理解语言表达。
  语言的大量输入是信息转化和信息输出的前提。因此,要引导学生细读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词汇、短语、句式,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英语文学作品中通常有不少词汇属于熟词生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情境或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例如,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中,有一些表述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But the first awareness was of Mama.”中的awareness属于熟词,但是必须基于语境理解,这句话可以译为“但是我第一个想起的是妈妈”;“When Nels graduated from grammar school, he wanted to go on to high school.”這句话中的grammar school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介绍当时美国的学制,将该句译为“纳尔斯初中毕业,要进高中”。类似的文化背景知识还有“Christine’s costume for the school play, Dagmar’s tonsil operation, my Girl Scout uniform.”中的Girl Scout,它是指当时美国学校中的女童军,相当于现在的学生组织或社团,等等。这些词汇的理解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有利于学生维持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兴趣,深度理解作品的完整情节。
  (三)深读赏析
  英语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多元的,所以理解作品之后,学生有必要对人物形象、主题内容和文化价值进行鉴赏。人物形象的鉴赏主要从人物性格、人物语言和人物心理等几个角度入手,而修辞手法和体裁类型则是主题内容鉴赏的主要方面。通过鉴赏作品,学生的文化理解会加深,理性分析能力会增强,价值判断标准会强化。
  人物形象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都要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实现。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其内心世界、情感历程等都跃然纸上,折射时代发展的典型特征,表达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但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生活画卷,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本质。在深度阅读英语文学作品、透彻理解人物的过程中,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知不断加深,对真、善、美的认同不断强化,进而净化心灵、愉悦情感、升华思想。例如,在The Kingdom of the Snow Leopard(《雪豹王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分析Tom和好朋友Mahir去雪豹王国度假途中,Tom戴面具吓跑了跟踪者并帮助Mahir保住了珍贵的“闪耀之星”后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的内容如下:
  “What’s the matter?” asked Mahir when he saw the worried look on Tom’s face.
  “That man with the scar is here in the airport, the man who took photographs of you in the school grounds,” said Tom, a note of panic in his voice.
  “I know. I saw him in the airport in London too,” said Mahir.
  “You didn’t tell me,” said Tom.
  “I didn’t want to frighten you,” said Mahir. “That man is watching me but he can’t barm me.”
  “You don’t know that. He could shoot you,” said Tom. “He could kill you.”
  “No, he won’t do that,” said Mahir calmly. “He didn’t kill me in England and he won’t kill me here. He wants something from me but I don’t know what it is. We have to be patient and wait. We’ll find out soon.”
  由于对话,特别是画线部分语句,真实地折射出两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深读人物对话,能够体会语言背后的弦外之意。教师再提供表达范式,为学生的表达搭建支架,鼓励学生交流作品中最喜欢的角色,描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阐述欣赏的理由,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四)研读提升
  英语文学作品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介质。导读环节用于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文化,感知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和精神气质,帮助学生认知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细读环节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理解语言,增强语用意识和语言能力,领略语言的美,感受语言的魅力;深读环节的赏析离不开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学生跨越时空,与经典对话,体悟优秀人物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汲取精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则可以通过研读这一环节来实现。研读就是解读语言的情感,研究语言表达中的隐喻、暗示和象征等手法。英语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研读文学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英语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矛盾冲突有着较强的逻辑架构,学生在研读中需要通过推理、辨析、判断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的能力。   1.阅读辨析。
  以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为例,教师在学生完成文本梳理和赏析之后,设计以下问题:“Mama’s bank account is virtual. Do you think this virtual security is reliable?(妈妈的银行账户是虚拟的,你觉得这种虚拟的安全感是否可靠?)”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并且能够促使学生有效调动所积累的相关话题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语用意识,实现语言的输出。
  2.演绎和呈现。
  演绎和呈现是对英语文学作品理解的升华和创造性表达,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为整本书写摘要、整本书评价、给作者写一封信、角色扮演或课本剧创作等。其中,为整体书写摘要这一方式最为常见。这种演释方式实际上为读者与作者开展“对话”提供了桥梁。以下为学生撰写的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第一章的摘要:
  Dickens paints a picture of an ambivalent age, simultaneously “the best of times” and “the worst of times.” Life proceeds in both France and England as if there would never be any change. Both France and England have a cruel sense of justice but England, unlike the more repressive France, is suffering under a great deal of criminal disorder. Burglaries and highwaymen continue their unpleasant reign despite the omnipresent hangmen. The potential for sudden change  is appreciated by either regime.
  撰寫摘要,表面上指向文字,但流露的是生命的深层情感,是以文字为中介形成对生命的注解,实现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可以激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深入研读,可以唤醒和强化我们的内心情感,让我们不断成熟,走向深邃。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2]黄军生.基于学生发展目标的英语文学阅读选材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14(7).
  [3]黄远振,兰春寿,黄睿.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外语界,2013(1).
  [4]张伊娜.英语文学阅读是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2019(75).
  [5]陶明天.从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到引导学生个人成长——论高中选修课“英语文学欣赏入门”的课程目标与实施[J].英语教师,2011(11).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任务驱动扎根于课堂教学,产生语言、知识、技能与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语文综合效应,任务群学习才更具现实意义。任务驱动学习的课堂不可缺失“语文味”,应彰显文本特质,落实任务设计的适切性;直击学科特征,落实任务推进的分解性;建构审美体验,落实任务探究的互动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文本特质;学科特征;审美体验  任务驱动是学习任务群实施的重要表征,它能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区域创新环境对高质量创新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以中国内地部分省市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风电产业创新质
文言文教学开展基于助学案的同伴学习,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三峡》一课教学,学生以助学案的“学习过程”板块为主要依据.讨论环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
摘要: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基础比较薄弱、眼界比较狭窄的现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激趣—对话—迁移……”的“分时段课堂”教学模型,以实现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创新力”等学习力的统整提升。以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说明“分时段课堂”教学模型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分时段课堂;激趣;对话;迁移;学习力  我校20
使用2005-2018年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多元化与协作研发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多元化与协作研发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两者的交互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中介中心度与技术多元化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最显著,且这种促进作用仅存在于技术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因此,企业应采用技术多元化战略,主动选择中心度较高的网络位置,特别是占据网络成员联系最短路径。
摘要:不管高考怎么命题,数学教学仅靠“刷题”和“套路”都是不行的,必须认真思考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不是呈现解题步骤,而是讲清楚并让学生体会到解题思路。为此,数学教学要传授数学思想,努力达成“应试”与“素质”的平衡。  关键词:新高考;数学教学;思维能力;解题思路;数学思想  一、“刷题”和“套路”不行了:从“八省联考”数学卷说起  2021年的“八省聯考”数学
在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复习中引入创意实验,开设《“魔盒”的奥秘》复习课.以“魔盒”中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收集
尽管偏向技术进步被视为可再生能源消费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但现有研究普遍忽视其对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影响。基于偏向技术进步理论框架,运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以及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间的替代弹性,进而判断2000—2017年中国内地各省域的偏向技术进步是否推动了可再生能源转型。研究发现,整体上技术进步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间偏向于使用更多化石能源,且二者之间具有替代关系,这表明整体上偏向技术进步不利于可再生能源转型。分省域看,仅有上海、浙江和湖北的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且可再
随着VUAC时代的到来,创新的驱动作用愈发凸显。基于职业生涯关注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调节定向理论,以上海和深圳两市2007-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职业生涯关注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企业生命周期负向调节高管职业生涯关注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企业生命周期越长,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越小;制度环境正向调节高管职业生涯关注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越好,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越显著
课程标准与统编教材都重视强调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革命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需要有更巧妙和精细的教学策略支持.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在整理公开发表的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