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基层教研部门,我们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努力破解减负工作难题,为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前提的
教师培训机制。为“减负"奠基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研意识淡薄、教学方法陈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因此,以研代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性工作。
以学促研,改变观念。一是学理论,即引导教师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把握“以学定教”的内涵,从关注自己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从“教授主义”的作业观转变为“发展主义”的作业观。二是学课标,即帮助教师研究并把握课程性质和特点,重点关注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定位,以便确定合理的教学难度,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三是学教材,即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本年级教材,还要通读各年级教材,了解本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其核心知识点,以便灵活驾驭教材;同时,要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将“推荐书目”与“自主阅读”有机结合,为科学减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批判反思,聚焦增效。以“批判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引导教师将目光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上来,抓住教学中的妙点、疑点、败点、常点进行反思。为突破缺乏深度的反思瓶颈,开展“反思我的反思”专题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思辨能力,改善其教学行为。
案例研究,行为跟进。为了有效整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我们构建了“确立主题—课堂观察—专题研讨—行为跟进”研究活动的基本流程,并以学定教为核心,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放在“四点”:立足点在于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于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在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在于促进师生的发展。这一研究方式促使教师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抓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合作研讨,加深了教师对减负工作的重视程度,基本形成了“以学生学习目标定教师教学目标、以学科内容特点创课堂教学情境、以学生学习流程定教师教学流程、以学情反馈需求行人文作业研究、为学生终身发展拓自主学习领域”的共识,全方位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构建以核心要素为重点的教学研究机制,为“减负”除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随意拔高教学难度、学生被动参与学习、课外作业量多且低效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核心要素。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精选精研,增强目标内容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适合或不接近学情,随意加深教学难度,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因素之一。对此,我们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分阶段开展校本化研究。第一阶段是分学科研读课程标准,即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成层级各有侧重地细化到每一册、每一单元及每一课时。第二阶段是以落实课程标准普适教学目标为基础,梳理提炼适合学生、课时所应落实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经过这样的研究和实践,整理出适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二是重点突破,提升学习方式的实效性。相对接受性学习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该方式往往停留于浅表形式,缺乏深度生成。对此,我们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突破。一是合理分组,强化效度。将全班学生按学生成绩、个性特征、能力倾向、性别等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或按学生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相似性组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等等。二是构建模式,强化方法。创设情景,呈现问题;组内合作,解决问题;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引进竞争,巩固合作。三是完善量表,强化纠偏。从学生参与状况、教师指导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及时作出调整。通过实践研究,尽可能地实现学生合作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深度研讨,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针对作业内容重复机械、作业形式死板单一的现状,开展原创作业设计大赛,促进教师根据学情分层布置、根据教情多样布置、根据班情特色布置、根据校情拓展布置等。针对教师作业讲评停留于对答案的纠错这一隋况,开展作业讲评有效性研究,解析作业讲评课内涵,梳理出作业讲评课的有效性,即作业内容选择、作业记录形式等。针对作业量多,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研发了伍家岗区中小学生阳光减负平台,通过班主任对各科作业协调整合即时控制作业量,通过家长信息反馈有效监测作业时间和难度,改变教师即兴布置作业的随意行为,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我们在消减低效作业的同时,还在搭建网络课外学习平台、提高学生闲暇时间利用率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研发了基于拓展综合实践时空、兼容真实生活体验的在线学习资源平台,为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开辟了新领域。
三、构建以效能监测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机制,为“减负”导航
多年来,我们力求从理清观察要素、量化教学效度、拓展诊断外延等方面人手,构建从课堂到教研组再到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是课堂教学评价:以学定教,因课施教。基于学生立场,着眼不同学科,研制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课堂教学范式,从学生因素权重优先、学生学习时空优先、效度检测全面关注学生、教师全程服务学生等四方面进行凸显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从观念上引领和制约教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及其学习状态和生命价值。
二是教研组建设评价:各科均衡,关注过程。我们以一年一度的学习型教研组评比为手段,以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基准,以学科为单元,通过现场汇报、互动答辩等环节的展示,将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有机结合,促使教研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为高效教学、科学减负提供保障。
三是学校管理评价:系统引领,多方推进。一方面,利用集体视导,综合阅、听、访、测、评多维信息对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进行视导、反馈,为学校找准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提供有效帮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伍家岗区中小学阳光减负平台提供的基础数据,对学校的学业负担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学业质量的重要依据,实现学业负担状况的网络化管理、监控和评价,为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真正的减轻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 罗登廉)
一、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前提的
教师培训机制。为“减负"奠基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研意识淡薄、教学方法陈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因此,以研代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性工作。
以学促研,改变观念。一是学理论,即引导教师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把握“以学定教”的内涵,从关注自己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从“教授主义”的作业观转变为“发展主义”的作业观。二是学课标,即帮助教师研究并把握课程性质和特点,重点关注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定位,以便确定合理的教学难度,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三是学教材,即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本年级教材,还要通读各年级教材,了解本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其核心知识点,以便灵活驾驭教材;同时,要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将“推荐书目”与“自主阅读”有机结合,为科学减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批判反思,聚焦增效。以“批判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引导教师将目光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上来,抓住教学中的妙点、疑点、败点、常点进行反思。为突破缺乏深度的反思瓶颈,开展“反思我的反思”专题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思辨能力,改善其教学行为。
案例研究,行为跟进。为了有效整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我们构建了“确立主题—课堂观察—专题研讨—行为跟进”研究活动的基本流程,并以学定教为核心,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放在“四点”:立足点在于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于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在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在于促进师生的发展。这一研究方式促使教师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抓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合作研讨,加深了教师对减负工作的重视程度,基本形成了“以学生学习目标定教师教学目标、以学科内容特点创课堂教学情境、以学生学习流程定教师教学流程、以学情反馈需求行人文作业研究、为学生终身发展拓自主学习领域”的共识,全方位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构建以核心要素为重点的教学研究机制,为“减负”除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随意拔高教学难度、学生被动参与学习、课外作业量多且低效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核心要素。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精选精研,增强目标内容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适合或不接近学情,随意加深教学难度,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因素之一。对此,我们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分阶段开展校本化研究。第一阶段是分学科研读课程标准,即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成层级各有侧重地细化到每一册、每一单元及每一课时。第二阶段是以落实课程标准普适教学目标为基础,梳理提炼适合学生、课时所应落实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经过这样的研究和实践,整理出适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二是重点突破,提升学习方式的实效性。相对接受性学习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该方式往往停留于浅表形式,缺乏深度生成。对此,我们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突破。一是合理分组,强化效度。将全班学生按学生成绩、个性特征、能力倾向、性别等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或按学生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相似性组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等等。二是构建模式,强化方法。创设情景,呈现问题;组内合作,解决问题;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引进竞争,巩固合作。三是完善量表,强化纠偏。从学生参与状况、教师指导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及时作出调整。通过实践研究,尽可能地实现学生合作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深度研讨,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针对作业内容重复机械、作业形式死板单一的现状,开展原创作业设计大赛,促进教师根据学情分层布置、根据教情多样布置、根据班情特色布置、根据校情拓展布置等。针对教师作业讲评停留于对答案的纠错这一隋况,开展作业讲评有效性研究,解析作业讲评课内涵,梳理出作业讲评课的有效性,即作业内容选择、作业记录形式等。针对作业量多,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研发了伍家岗区中小学生阳光减负平台,通过班主任对各科作业协调整合即时控制作业量,通过家长信息反馈有效监测作业时间和难度,改变教师即兴布置作业的随意行为,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我们在消减低效作业的同时,还在搭建网络课外学习平台、提高学生闲暇时间利用率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研发了基于拓展综合实践时空、兼容真实生活体验的在线学习资源平台,为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开辟了新领域。
三、构建以效能监测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机制,为“减负”导航
多年来,我们力求从理清观察要素、量化教学效度、拓展诊断外延等方面人手,构建从课堂到教研组再到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是课堂教学评价:以学定教,因课施教。基于学生立场,着眼不同学科,研制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课堂教学范式,从学生因素权重优先、学生学习时空优先、效度检测全面关注学生、教师全程服务学生等四方面进行凸显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从观念上引领和制约教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及其学习状态和生命价值。
二是教研组建设评价:各科均衡,关注过程。我们以一年一度的学习型教研组评比为手段,以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基准,以学科为单元,通过现场汇报、互动答辩等环节的展示,将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有机结合,促使教研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为高效教学、科学减负提供保障。
三是学校管理评价:系统引领,多方推进。一方面,利用集体视导,综合阅、听、访、测、评多维信息对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进行视导、反馈,为学校找准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提供有效帮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伍家岗区中小学阳光减负平台提供的基础数据,对学校的学业负担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学业质量的重要依据,实现学业负担状况的网络化管理、监控和评价,为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真正的减轻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