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来,新引进工业项目251个,总投资26亿元。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华特色的近农工业发展之路。
2007年,西华县的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河南108县排序中,由2006年的98位,跃居83位。尽管是提升了15个位次,但是,作为一个无矿产资源的农业县来说,非常不易。赵新安常讲,“咱跑,人家也在跑。要想比别人跑的快,就要突破常规。”
农业县发展的主角依然是靠打品牌,根据地方特色和实际情况,西华县培育了“逍遥胡辣汤”、“西华的哥”、“浴池服务”、“土地承包”四大品牌。全县19.5万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四大劳务品牌的10万多人。2007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总收入达20亿元以上,四大劳务品牌创收占80%。
作为农业县,近年来,西华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西华粮食总产达5.41亿公斤,连续4年实现丰产丰收。
打造农业品牌依然是西华县的主打,西华的农林牧近年成绩斐然:该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绿色小康县”。人均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综合评定排名居周口市各县级首位;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2007年被选定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西华流传“领到茄子颗,一亩一万多”的新谚语。农民种植黑木耳人均1万元收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考察了田口乡滩上村食用菌种植产业后对其评价很高。
对县域经济发展,赵新安有个比喻,叫做扩头壮身健尾:把县域经济比作龙头,农村比作龙身,健尾指弱势群体;城市要不断的膨胀、扩大,才能起到龙头拉动作用;农村需要不断发展,要增加龙身实力;壮尾是帮扶那些落后的村、困难户,让他们的生活慢慢富裕起来。
为了群众的“大治”
“我第一年来,群众反映信的口气很硬,质问甚至是威胁:这个问题你们解决不解决,不解决我就去省里去北京上访。而现在群众写信都是先夸奖县委县政府,然后才提出所反映的问题。说明群众对新班子的成绩还是给予肯定的。”赵新安对此颇自豪。
群众给县委新班子打了满意分。去年元月,城关镇北关40多名群众敲锣打鼓将一块写着:“立雄心壮志,建美好家园”玻璃匾送到县城建指挥部。“城关镇杨庄村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用了4天多的时间,绣了一个连心结,送到县委。我带电视台采访,老太太却去了杭州女儿家。电话中她说连心结表明县委政府和群众心连着心。”常鑫领讲起一个老太太的表达方式。
“看到群众的支持,我就是冒点风险、担点责任、遭些舆论,也心甘情愿。”赵新安表述自己的心声。
“他随时带一个笔记本,一旦有感悟,或者有新思路,就立即记录下来。本子前半部分记会议等流水帐,后面记他自己的观点。”县委办公室主任卢海洋谈起赵新安写笔记的“嗜好”。他开大会座无虚席,无人走动,会后都争着要他的讲话材料,“我们不是怕他,而是能学习到新的观点。”
西华县还探索了1/3工作法,即把公务员分成三份:1/3外出招商,1/3下乡帮助新农村建设,剩下的1/3留守机关搞服务。
西华的奉母镇名字来源于兄弟们争夺抚养母亲故事,赵新安把这个作为尊老的典范推广,他身体力行,上任后的4个春节,每年大年初一他都在乡镇敬老院陪老人吃午饭。
对民生问题,赵新安的观点是,划分为多数人和少数人,多数人的民生靠发展,没有发展改善民生是纸上谈兵。少数弱势人群的的民生靠帮扶、救助解决。
对于西华巨变,赵新安归结为:决策源于实践,大变源于大干,发展源于平台。而西华的发展思路定位为“五靠”,即靠农业打品牌、靠工业壮实力、靠城建树形象、靠环境促发展、靠科教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