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颅内假性动脉瘤属于颅内动脉瘤中的少见类型,因其形成机制特殊,不具备真性动脉瘤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在处理上具有更高风险和挑战性.少数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可因自发性血栓形成而自愈,但多数动脉瘤会逐渐增大,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经发现应尽快积极处理.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种方法.现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11例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
【机 构】
: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ICU,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30060武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假性动脉瘤属于颅内动脉瘤中的少见类型,因其形成机制特殊,不具备真性动脉瘤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在处理上具有更高风险和挑战性.少数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可因自发性血栓形成而自愈,但多数动脉瘤会逐渐增大,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经发现应尽快积极处理.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种方法.现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11例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疗效预后情况,探讨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我院地处海拔3000m的高原地区,道路交通不便,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救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可能会耽搁最佳救治时间.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是近年来在创伤手术方面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根据患者情况、损伤情况及医疗条件等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综合救治方案[1].因此,利用DCO救治颅脑创伤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12年3月采取DCO救治颅脑
2013年本刊共刊出论文331篇.组织了颅脑损伤、颈椎损伤、胸腹部损伤、腰椎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创伤急救与多发伤、交通伤等重点号.特约著名创伤医学专家撰写专论和述评,阐述创伤医学的最新进展,对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刊出了大量相关专科学会制定的特殊损伤诊治指南,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具有重要价值.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和本刊编委会紧急响应,组织医师及时总结灾害伤员救治经验.这些研究基本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成熟的临床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设计初衷和理论依据主要是ACDR术后保留了正常的颈椎节段间的活动度和压力负荷传递的力学性能,使颈椎在椎间盘置换术后生物力学方面接近生理状态,从而阻止或延缓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椎病的发生.颈椎的生物力学比较复杂,其运动需要椎间关节、钩椎关节、后方小关节的协调,属
由于颌面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邻近颅底、颈部等重要部位,颌面部钢筋贯通伤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笔者报告1例钢筋自乳突内侧和寰椎横突上方刺入,贯穿颈面部,并成功取出.1 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从3 m高处坠落,钢筋白左颈部刺入,贯穿颈面部,当时无昏迷、恶心,无呼吸困难,无出血不止。
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质损伤、伸趾肌腱外露,创面修复非常困难,处理不当易导致骨质及肌腱坏死,甚至引发骨髓炎,治疗方法多需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我科于2009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前踝上皮瓣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4年1月8日我院收治1例严重多发伤伴心肺复苏术后、致死性三联征及MODS的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各脏器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致伤机制及涪陵中心医院救治共1.7d详细经过见唐中建文.2014年1月8日1:00直接转入我院ICU:体温37.8℃,心率129次/min,血压以去甲肾上腺素1μg·kg-1·min-1维持在114/62 mmHg(1 mmHg =0.133 kPa),呼
关节镜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器械的改良和操作技术的成熟,其已被广泛运用于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创伤骨科领域,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是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治疗的金标准,而这往往有赖于充分的手术显露,如果借助关节镜技术,则能够在微创条件下直视关节面,从而为骨折复位提供更准确的判断.此外,通过关节镜还可以进行骨、软骨和韧带的修复与重建,并对关节腔内的血肿和组织碎屑进行清
目的 观察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与患者预后及肾功能衰竭的关系,比较两者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 检测41例多发伤患者(ISS≥16分)伤后1,3,7,14 d血清Mb及CK浓度,同时记录伤后1d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ISS、GCS,以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伴有骨质疏松和(或)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是外科医师的首要目标,这要求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最佳疗效[1].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作为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标准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2].20世纪90年代Gotfried设计的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继承了DHS的
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质损伤、伸趾肌腱外露,创面修复非常困难,处理不当易导致骨质及肌腱坏死,甚至引发骨髓炎,治疗方法多需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我科于2009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前踝上皮瓣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