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今达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大队政治委员。1930年冬起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央局秘书长,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4秋起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长征中先后任红三军团第十一、第十三团政委,率部参加夺占娄山关、攻克遵义城、坚守老鸦山等战斗。到达陕北后,任军委骑兵团政委。1936年夏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
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省委书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9年7月调任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12月任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苏皖边区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指挥所部进行了打破日伪军蚕食、扩大解放区的多次战斗,并在日本投降前展开大反攻,收复苏北大片失地。
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因在指挥作战中负重伤,赴苏联治疗。1949年回国后参加渡江战役,并奉命组建华东人民海军,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人民海军的创立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等职。领导战略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研究、试验与生产,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1975年后,受命整顿国防科研事业和国防工业,领导并组织中远程、洲际、潜地核弹道导弹和侦察通信卫星的研制与试验工作。1980年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和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省委书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9年7月调任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12月任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苏皖边区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指挥所部进行了打破日伪军蚕食、扩大解放区的多次战斗,并在日本投降前展开大反攻,收复苏北大片失地。
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因在指挥作战中负重伤,赴苏联治疗。1949年回国后参加渡江战役,并奉命组建华东人民海军,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人民海军的创立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等职。领导战略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研究、试验与生产,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1975年后,受命整顿国防科研事业和国防工业,领导并组织中远程、洲际、潜地核弹道导弹和侦察通信卫星的研制与试验工作。1980年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和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