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那么,二者应怎样有机结合?我认为,要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露痕迹地渗透德育,以文质兼美的文章熏陶感染学生,以优秀文化滋润学生,在培育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62-01
一、正确理解教材,把握德育渗透基本点
语文,不仅有灵动的语言文字,还有强烈的道德情感。它不仅是人类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條件。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把握德育渗透基本点,在教学中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如《顶碗少年》,讲的是顶碗少年在表演顶碗时连续两次失败,最后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终于获得成功,德育渗透的基本点是引导学生明白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道理;《示儿》一诗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还应关注德育渗透基本点:联系“北定中原”的背景体会诗人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从中受到熏陶,激发爱国热情……
正确理解教材,把握德育渗透基本点,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逐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深入研读文本,找准德育渗透切入点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文章丰富的情感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融合在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他们的崇高精神,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具体表现出来的。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善于抓住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以此为德育渗透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品析,深切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把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倔强的小红军》、《紫桑葚》等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教学此类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时代背景资料,展示关键词句,让学生细心品词析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和平的热爱,德育自然渗透到了教学中。
三、巧妙设计问题,落实德育渗透重难点
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语文教学中把握德育渗透基本点,找准德育渗透切入点,也就把握了德育渗透的重难点。如何真正落实这些重难点,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启发引导是关键。课堂提问是教师启发引导关键。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起到启迪思维,深化所学的作用。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就会如潮水一样翻滚的。这时候教师就要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巧妙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了蕴含在课文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德育渗透延伸点
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互相沟通,教学才更鲜活,才能进一步发挥育人的功能。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拓展德育渗透延伸点,促进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理解、思辨、反思,增强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如教学《体育课》这一课时,在了解了涅利能爬上横木顶靠的是自强、自立、锲而不舍的精神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这节体育课让我们明白了要怎样做人?”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发想说的兴趣,学生在倾吐中进一步受到感染熏陶。
总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自然融为一体,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62-01
一、正确理解教材,把握德育渗透基本点
语文,不仅有灵动的语言文字,还有强烈的道德情感。它不仅是人类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條件。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把握德育渗透基本点,在教学中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如《顶碗少年》,讲的是顶碗少年在表演顶碗时连续两次失败,最后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终于获得成功,德育渗透的基本点是引导学生明白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道理;《示儿》一诗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还应关注德育渗透基本点:联系“北定中原”的背景体会诗人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从中受到熏陶,激发爱国热情……
正确理解教材,把握德育渗透基本点,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逐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深入研读文本,找准德育渗透切入点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文章丰富的情感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融合在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他们的崇高精神,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具体表现出来的。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善于抓住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以此为德育渗透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品析,深切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把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倔强的小红军》、《紫桑葚》等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教学此类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时代背景资料,展示关键词句,让学生细心品词析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和平的热爱,德育自然渗透到了教学中。
三、巧妙设计问题,落实德育渗透重难点
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语文教学中把握德育渗透基本点,找准德育渗透切入点,也就把握了德育渗透的重难点。如何真正落实这些重难点,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启发引导是关键。课堂提问是教师启发引导关键。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起到启迪思维,深化所学的作用。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就会如潮水一样翻滚的。这时候教师就要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巧妙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了蕴含在课文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德育渗透延伸点
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互相沟通,教学才更鲜活,才能进一步发挥育人的功能。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拓展德育渗透延伸点,促进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理解、思辨、反思,增强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如教学《体育课》这一课时,在了解了涅利能爬上横木顶靠的是自强、自立、锲而不舍的精神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这节体育课让我们明白了要怎样做人?”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发想说的兴趣,学生在倾吐中进一步受到感染熏陶。
总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自然融为一体,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