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治疗过程的心理护理和静脉保护的重要性。 方法 对接受化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并对其中16例患者配合进行静脉保护。 结果 通过护理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理反应,同时进行静脉保护,顺利完成住院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静脉保护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化疗;心理护理;血管保护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135-02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作为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已被肿瘤患者所接受。化疗二字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会条件反射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由于多数化疗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于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代谢增值旺盛的器官细胞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恶心、呕吐、脱发及抗癌药物对血管壁、皮肤的损伤等副作用,因此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脏器的损伤[1],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及早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好心理状态,以取得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同时,在化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静脉保护,以减少患者的肉体痛苦,并愉快积极地配合化疗,最终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就临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
化疗前患者本身大多表现为抑郁、恐惧、拒绝接受、悲观失望,怀疑治疗效果和医护能力,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慰藉和救助。化疗中则以困惑失望,拒绝继续治疗,寻求偏方秘方,抑郁愤怒,迁怒他人沉默寡言,自暴自弃,企图自杀,药物依赖心理盲目要求增加药物剂量为主[2],此外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中的一项治疗方案,每个恶性肿瘤的患者平均需要化疗3~5个疗程,多则6~8个疗程。而每个疗程一般是5~8 d或10 d,由于化疗患者在治疗阶段因药物毒副反应而引起心理障碍。两者相互影响,使不良反应加重,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重病情及降低生存质量,这种身心交互影响应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
2 化疗心理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即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结合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减少一切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2.2 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化疗前的护理主要需保护肿瘤患者的真实病情,以免患者过于恐惧。对已经知道自己病情的患者,应给予科学的解释,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排除不利于治疗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其次尽快向患者介绍化疗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化疗期间的护理重点在于化疗反应如脱发、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促其调整其心理状态,争取家属的在亲情、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和鼓舞,加强营养支持管理,激发患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治疗。总之,护理人员应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有高度的重视,对接受化疗的患者及早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去战胜病魔。
3 静脉保护
在化疗过程中反复穿刺及大剂量抗癌药物的刺激,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血管壁弹性、脆性的改变、血管阻塞、药液渗出刺激周围皮肤,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加重心理负担。为解决上述不利影响,因此为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 合理应用静脉
化疗患者有计划的应用静脉至关重要,应从初次化疗时就重视,对于预计外周浅静脉不能完成化疗时,应考虑深静脉置管为最佳,减少对外周静脉的损伤,防止药物渗漏[3]。
3.2 遵守化疗药物注射原则
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后,进行常规静脉输液,确认针头在静脉内后首先必须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再输注化疗药物,待采用化疗药物后再将备好的生理盐水10~20 mL注入以减少抗癌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使药物进入血管内防止外溢[4]。
输液过程密切观察局部血管反应,在化疗过程中严防药物外漏,以免刺激皮肤,造成局部红、肿、热、痛、脱皮、甚至皮下坏死。一旦发生药液外溢,要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处理,可进行局部冷敷,用0.25%~0.50%普鲁卡因封闭或用外敷中药如意金黄散。
笔者在治疗中观察了一组病例,取5 d为1个疗程,给药前后注入生理盐水者16例,首先观察4例,采用同一患者的左、右手静脉相互对照的方法,左手化疗前后注入生理盐水,右手化疗前后不注入生理盐水,1个疗程结束后,左手输注3次,右手输注2次,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左手输注后的静脉及沿静脉行走的皮肤无色素沉着,血管壁的弹性、脆性再次注射时无明显变化。而右手输注后的静脉及沿静脉走向的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血管壁的弹性、脆性有改变,表现在下次注射时易刺破血管壁致穿刺失败,或穿刺成功由于血管壁的脆性增加,导致药液外渗。经几个疗程后,观察其左手静脉壁的损伤程度较右手明显减轻,患者本人也明显感觉到在化疗的过程中,左手的疼痛要减轻的多。
观察均以4~5个疗程为例,药后继注生理盐水组:血管变硬的占13%,穿刺一次成功的72%;未注生理盐水组:血管壁变硬的占49%,静脉出现条索状者占11.2%,穿刺一次成功者占39.8%。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左手静脉壁的损伤程度较右手明显减轻。说明此法确实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临床观察及患者的体会,此法对于应用化疗药物患者的静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 结论
笔者通过护理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理反应,配合精心静脉保护,完成住院治疗,使患者心理消除了多重障碍,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系统的化疗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密切配合。合理选择血管,有计划地应用血管,能够相对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的刺激时间,有利于血管的恢复,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增强患者信心,最终能够帮助患者消除癌症与死亡的等号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兰,和惠卿. 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526.
[2] 黎彩红.癌症患者化疗前与化疗中心理特征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98.
[3] 王彬.静脉化疗患者血管的保护[J].吉林医学,2008,29(22):2049.
[4] 王冰.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全面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42-43.
(收稿日期:2011-05-20)
[关键词] 化疗;心理护理;血管保护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135-02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作为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已被肿瘤患者所接受。化疗二字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会条件反射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由于多数化疗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于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代谢增值旺盛的器官细胞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恶心、呕吐、脱发及抗癌药物对血管壁、皮肤的损伤等副作用,因此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脏器的损伤[1],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及早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好心理状态,以取得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同时,在化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静脉保护,以减少患者的肉体痛苦,并愉快积极地配合化疗,最终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就临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
化疗前患者本身大多表现为抑郁、恐惧、拒绝接受、悲观失望,怀疑治疗效果和医护能力,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慰藉和救助。化疗中则以困惑失望,拒绝继续治疗,寻求偏方秘方,抑郁愤怒,迁怒他人沉默寡言,自暴自弃,企图自杀,药物依赖心理盲目要求增加药物剂量为主[2],此外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中的一项治疗方案,每个恶性肿瘤的患者平均需要化疗3~5个疗程,多则6~8个疗程。而每个疗程一般是5~8 d或10 d,由于化疗患者在治疗阶段因药物毒副反应而引起心理障碍。两者相互影响,使不良反应加重,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重病情及降低生存质量,这种身心交互影响应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
2 化疗心理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即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结合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减少一切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2.2 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化疗前的护理主要需保护肿瘤患者的真实病情,以免患者过于恐惧。对已经知道自己病情的患者,应给予科学的解释,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排除不利于治疗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其次尽快向患者介绍化疗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化疗期间的护理重点在于化疗反应如脱发、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促其调整其心理状态,争取家属的在亲情、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和鼓舞,加强营养支持管理,激发患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治疗。总之,护理人员应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有高度的重视,对接受化疗的患者及早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去战胜病魔。
3 静脉保护
在化疗过程中反复穿刺及大剂量抗癌药物的刺激,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血管壁弹性、脆性的改变、血管阻塞、药液渗出刺激周围皮肤,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加重心理负担。为解决上述不利影响,因此为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 合理应用静脉
化疗患者有计划的应用静脉至关重要,应从初次化疗时就重视,对于预计外周浅静脉不能完成化疗时,应考虑深静脉置管为最佳,减少对外周静脉的损伤,防止药物渗漏[3]。
3.2 遵守化疗药物注射原则
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后,进行常规静脉输液,确认针头在静脉内后首先必须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再输注化疗药物,待采用化疗药物后再将备好的生理盐水10~20 mL注入以减少抗癌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使药物进入血管内防止外溢[4]。
输液过程密切观察局部血管反应,在化疗过程中严防药物外漏,以免刺激皮肤,造成局部红、肿、热、痛、脱皮、甚至皮下坏死。一旦发生药液外溢,要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处理,可进行局部冷敷,用0.25%~0.50%普鲁卡因封闭或用外敷中药如意金黄散。
笔者在治疗中观察了一组病例,取5 d为1个疗程,给药前后注入生理盐水者16例,首先观察4例,采用同一患者的左、右手静脉相互对照的方法,左手化疗前后注入生理盐水,右手化疗前后不注入生理盐水,1个疗程结束后,左手输注3次,右手输注2次,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左手输注后的静脉及沿静脉行走的皮肤无色素沉着,血管壁的弹性、脆性再次注射时无明显变化。而右手输注后的静脉及沿静脉走向的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血管壁的弹性、脆性有改变,表现在下次注射时易刺破血管壁致穿刺失败,或穿刺成功由于血管壁的脆性增加,导致药液外渗。经几个疗程后,观察其左手静脉壁的损伤程度较右手明显减轻,患者本人也明显感觉到在化疗的过程中,左手的疼痛要减轻的多。
观察均以4~5个疗程为例,药后继注生理盐水组:血管变硬的占13%,穿刺一次成功的72%;未注生理盐水组:血管壁变硬的占49%,静脉出现条索状者占11.2%,穿刺一次成功者占39.8%。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左手静脉壁的损伤程度较右手明显减轻。说明此法确实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临床观察及患者的体会,此法对于应用化疗药物患者的静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 结论
笔者通过护理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理反应,配合精心静脉保护,完成住院治疗,使患者心理消除了多重障碍,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系统的化疗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密切配合。合理选择血管,有计划地应用血管,能够相对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的刺激时间,有利于血管的恢复,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增强患者信心,最终能够帮助患者消除癌症与死亡的等号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兰,和惠卿. 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526.
[2] 黎彩红.癌症患者化疗前与化疗中心理特征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98.
[3] 王彬.静脉化疗患者血管的保护[J].吉林医学,2008,29(22):2049.
[4] 王冰.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全面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42-43.
(收稿日期:201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