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书籍的商品化,书籍作为商品广泛流通,宋代刻书及书坊的数量大增,图书市场的繁荣使得书业广告随之发达,许多书坊纷纷在书中作自我宣传。至北宋中期以后印本书逐渐取代写本书,书业广告也大大发展。
一、宋代书籍广告的形式
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可见,当时的刻书业已经比较繁盛,并出现竞争之势。为了在书业竞争中凸显优势,有的刻书者或书坊会在书中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书坊的名称、地址,有的则会用较长的文字宣传刻印质量,以招揽读者。
宋代的书籍广告形式多样,刻书的牌记是宋代书籍广告的主要形式。宋代刻书,无论官刻、家刻、坊刻,常在书前、书尾或序后、目录后,或内文卷后,刻一牌记,记录刊印者姓名堂号、雕版时间地点、内容简介等。牌记是刻书家的字号标志,最初是为了便于读者识别,后来逐渐发展成版权记录。牌记有条状、碑状、椭圆形状等,有的加墨栏边框,因此又称墨围、碑牌、墨记、书牌子、木记、木牌等。
从文字内容和文字数量上看,书籍的牌记广告可以划分为几种形式:
1、标记型广告
最早出现的书籍广告是标记式的广告,一般都是简短的一句话,说明刻书的时间、地点、刻书人室名堂号。如陈宅书籍铺有“临安府睦亲坊陈宅经籍铺印”,“临安府棚北性亲坊巷口陈解元宅刊”等。这种简单的介绍型文字对刻书坊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也增加了书的销售量。在官刻书中出现的标记式广告很多,如临安府绍兴九年(1139)官刻《汉官仪》卷末有“绍兴九年三月临安府刻印”字样,白鹭洲书院嘉定十七年(1224)刻《汉书》有牌记为“甲申岁刊于白鹭洲书院”,广东漕司宝庆元年(1225)刻《新刊校定集注杜》刻有“宝庆乙酉广东漕司锓板”字样,刘氏天香书院无年号刻《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的序跋后有“刘氏天香书院之记”八字木记,宋官刻《资治通鉴》卷六十八末刻有“鄂州孟太师府三安抚位刊梓于鹄山书院”字样,南宋官刻《汉官仪》卷末刻有“绍兴九年三月临安府雕印”字样,南宋官刻《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每卷末刻有“宝庆乙酉广东漕司锓板”字样等等。
在家刻书中出现的牌记也很常见,如宋代家刻《周礼注》卷三后刻有“婺州市门巷唐宅刊”字样;饶州董应梦集古堂绍兴三十年(1160)刻《重广眉山三苏先生文集》,有牌记日“饶州德兴庄溪豢龙应梦集古堂善本”;婺州东阳胡仓王宅桂堂刻《三苏文粹》七十卷,目录后有真书图记云:“婺州东阳胡仓王宅桂堂刊行”;建安刘元起家塾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目录后题牌记“建安刘元起刊于家塾之敬室”;建安刘日新宅,开禧元年(1205)刻王宗传《童溪易传》三十卷,作者自序后日“建安刘日新宅锓梓于三桂堂”。
还有的是书坊刻的,如建宁黄三八郎书铺乾通五年(1169)刻《巨宋广韵》序后有“己丑建宁府黄三八郎书铺印行”;临安府洪桥子陈宅书籍铺刻《李丞相诗集》刻有“临安府洪桥子南河西岸陈宅书籍铺印”牌记一行。
2、介绍型广告
随着刻书事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刊语字数较多的书籍推销广告,在内容上用相当数量的文字介绍刊刻底本、校勘水平甚至新书预告,在刻书者的文字中常常会出现“的无差错”之类的提示语言。
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临安府荣六郎家刻本《抱朴子内篇》,在卷二十后刻有七十五字的牌记:“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绍兴壬申岁六月旦日。”南宋王叔边坊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目录后有木记云:“本家今将《前后汉书》精加校证,并写作大字,锓版刊行,的无差错。收书英杰,伏望炳察。钱唐王叔远谨咨。”’
宋绍熙二年(1191)建安余仁仲所刻《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卷末刻刊记百余字:“公羊各粱二书,书肆苦无善本,谨以家藏监本及浙江诸处官本参校,颇加厘正,惟是陆氏释音字或与正文字不同,如此序酿嘲陆氏酿作让隐,元年嫡子作适旧,舍作啥,召公作邵桓四年……若此者众,皆不敢以臆见更定,姑两存之,以俟知者。绍熙辛亥季冬朔日,建安余仁仲敬书。”荣家、余氏刊校之审慎,世所公认,加上这样的宣传广告,销售自然是没有问题了。
建安蔡琪嘉定年问刻《后汉书》,目录后刻广告用语“将读本校正,并无一字讹舛”;又如建阳龙山书院刻《挥麈录》在“余话总目”后有一段地道的广告词:“此书浙问所刊,止前录四卷,学士大夫不得见全书。今得王知府宅真本全帙四录,条章无遗,诚冠世之异书也。敬三复校正,锓木以衍其传,览者幸鉴。龙山书院谨咨。”
清人丁申在《武林藏书录》中记载:“松江府青浦之珠街阁圆沣禅院,王兰亭侍郎所舍之《妙法莲花经注》卷七末页木记云:‘本铺今将古本《莲经》一一点句,请名师校正重刊,选拣道地山场钞造细白上等纸札,志诚印造,见住杭州大街棚前,南钞库相对,沈二郎经坊新雕印行,望四远主顾寻认本铺牌额请赎,谨白。’”书中讲的是南宋杭州沈二郎“经坊”在刻佛经卷《妙法莲花经》时所作的牌记。
3、故事型广告
有的书籍广告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交代刻书的基本情况,还说明刻书缘起,少则数十字,多者上百字。
南宋绍熙年问,三山黄唐题识,两浙东路茶盐司所刻《礼记正义》,其书卷末有黄唐跋文一则云:“六经疏义,自京、监、蜀本皆省正文及注,又篇章散乱,览者病焉。本司旧刊《易》《书》《周礼》,正经注疏,萃见一书,便于披绎,它经独阙。绍兴辛亥仲冬,唐備员司庾遂取《毛诗》《礼记》疏义,如前三经编汇,精加雠正,用锓诸木,庶广前人之所未备。乃若《春秋》一经,顾力未暇,姑以贻同志云。壬子秋八月三山黄唐谨识。”
宋洪遵乾通六年(1197)刻《洪氏集验方》于卷末跋云:“右集验方五卷,皆予平生用之有着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刻之姑孰,与众共之。乾通庚寅十二月十日鄱阳洪遵书。”
这些书籍广告,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介绍刻书的背景,说明书的质量,提高商业信誉,从而引导读者购买。
4、牒文型广告
宋代的图书广告中,还有一种牒文式图书广告。牒文是朝廷公文,牒文式广告即官刻书中的广告性文字,具有告示天下的性质。由于北宋重文意识盛行,官刻书业非常发达,常常在其雕印的书中附上牒文,同时又在牒文中附上推销官府刻书的广告性文字,可谓一举两得。
北宋雍熙三年(986)敕准令国子监雕印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书省牒文载皇帝之敕令:“许慎说文起于东汉,历代传写,伪谬实多,六书之踪,无 所取法。若不重加刊正,渐恐失其源流。爰命儒学之臣,共详篆刘之迹……商榷是非,补正阙漏。书成上奏,克副朕心,宜遣雕镌,用广流布。自我朝之垂范,俾永世以作程。其书宜付史馆,仍令国子监雕为印版,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价钱收赎,兼委徐铉等点校书写雕造,元令差错,致误后人。……仍令国子监为印版,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价钱收赎。”宋代朝廷通过该牒文垄断雕印,同时也在书中告示允许私人“纳纸墨价“而“租型”。书籍中的牒文成了朝廷发布信息的一个媒介。
北宋朝廷还以牒文的形式推销官刻图书,将发售书籍的数量、地点、新书预告也一并告之读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记载:“宋国子监镂刻经史外,最重医书,且听人购买。吾所藏明仿宋本王叔和《脉经》十卷,前有公牒,略云‘国子监准监关准尚书礼部符,准绍圣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据国子监状,据翰林医学本监三学看治任仲言状。伏睹本监先准朝旨,开雕小字《圣惠方》等共五部出卖,并每节镇各十部,馀州各五部,本处出卖。今有《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王氏脉经》《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等五件医书,日用而不可缺。本监虽见出卖,皆是大字,医人往往无钱请买,兼外州军尤不可得。欲乞开作小字,重行校对出卖,及降外州军施行。本部看详,欲依国子监申请事理施行,伏候指挥。六月二十六日奉圣旨,依。抄如右,牒刊奉行’云云。”
二、宋代书籍广告的特点
纵观两宋书业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不难看出,当时的书籍已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而书籍广告也成为书籍产品的重要宣传方式。这些书籍广告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色:
1、具备一定的广告意识和品牌意识
宋代商业絮条,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在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的大环境下,广告意识与广告行为越来越成熟,对于广告策略也越来越重视,书籍广告也反映出商家的广告意识和品牌意识。
古人极为重视招牌字号,注重诚信观,把商号、招牌作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象征。宋代的许多书籍在广告中直接说明刊刻地点与刻书者的室名堂号,说明刻书者已有了一定的商业意识,如“婺州市门巷唐宅刊”、“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等,起到了广告的作用。
许多书籍广告中注明了刻书者的姓名,如建安黄善夫宗仁家塾刻有《史记正义》《前汉书》,《列传》第一卷末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字样,这也是古人诚信观的表现。书坊广告更是如此,如宋坊刻《巨宋广韵》序后刻有“乙丑建宁府黄三八郎书铺印行”字样,不仅是消费者识别商家的重要凭借,同时也是商家品牌信誉的表达方式,是商人早期的广告观念的体现。
2、具备初步的版权意识
宋代商人不仅重视品牌形象,还采用各种方法来防止别人冒牌盗用,因此打假广告自古有之。书籍中的打假广告也有很多,为了维护版权,许多书籍在广告中都会作一些说明。今存宋刊残本《东都事略》目录后还存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版”的木记。类似于现在的“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之类的用语。可见,书商的版权意识在宋代已初露端倪。
3、书籍广告策略多样
不论是简单地刻上书坊或书匠的名字,还是详细介绍刻书的内容及缘起,甚至将牒文附于牌记中,牌记广告的多样性,反映出当时书商们对书籍的销售讲究一定的广告策略。除了牌记广告之外,宋代图书市场的销售策略也层出不穷,书商们都想尽办法来推销图书。有的书坊用变相赌博的方式来兜售书籍;有的许诺只要“读得成句,便以一部相赠”,以此招揽顾客。南宋的著名书商陈起经常出版售价较低的图书,而且规定买书可以赊欠,“赊书不问金”,如果读者买不起书,可以先借去看,所谓“成卷好诗人借看,盈壶名酒母先尝”,这些手段既体现了书商的信誉和道德,也体现了商人善于运用促销活动来提高销售量。
参考文献:
[1][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世言雕版印书》[M].
[2][25][清]叶德輝.书林清话(卷二)[M].
[3][5][8][10][12][13][14][27][清]叶德辉[M].书林清话(卷三).
[4][6][11][15][17][29]范军.两宋时期的书业广告[J].出版科学,2004(1).
[7][9][16][20][21][24][28]耿相新.宋元时期图书广告初探[J].中国出版,2003(8).
[18][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五)[M].
[19]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M].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
[22][清]丁申.武林藏书录[M].
[23][26][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M].
一、宋代书籍广告的形式
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可见,当时的刻书业已经比较繁盛,并出现竞争之势。为了在书业竞争中凸显优势,有的刻书者或书坊会在书中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书坊的名称、地址,有的则会用较长的文字宣传刻印质量,以招揽读者。
宋代的书籍广告形式多样,刻书的牌记是宋代书籍广告的主要形式。宋代刻书,无论官刻、家刻、坊刻,常在书前、书尾或序后、目录后,或内文卷后,刻一牌记,记录刊印者姓名堂号、雕版时间地点、内容简介等。牌记是刻书家的字号标志,最初是为了便于读者识别,后来逐渐发展成版权记录。牌记有条状、碑状、椭圆形状等,有的加墨栏边框,因此又称墨围、碑牌、墨记、书牌子、木记、木牌等。
从文字内容和文字数量上看,书籍的牌记广告可以划分为几种形式:
1、标记型广告
最早出现的书籍广告是标记式的广告,一般都是简短的一句话,说明刻书的时间、地点、刻书人室名堂号。如陈宅书籍铺有“临安府睦亲坊陈宅经籍铺印”,“临安府棚北性亲坊巷口陈解元宅刊”等。这种简单的介绍型文字对刻书坊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也增加了书的销售量。在官刻书中出现的标记式广告很多,如临安府绍兴九年(1139)官刻《汉官仪》卷末有“绍兴九年三月临安府刻印”字样,白鹭洲书院嘉定十七年(1224)刻《汉书》有牌记为“甲申岁刊于白鹭洲书院”,广东漕司宝庆元年(1225)刻《新刊校定集注杜》刻有“宝庆乙酉广东漕司锓板”字样,刘氏天香书院无年号刻《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的序跋后有“刘氏天香书院之记”八字木记,宋官刻《资治通鉴》卷六十八末刻有“鄂州孟太师府三安抚位刊梓于鹄山书院”字样,南宋官刻《汉官仪》卷末刻有“绍兴九年三月临安府雕印”字样,南宋官刻《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每卷末刻有“宝庆乙酉广东漕司锓板”字样等等。
在家刻书中出现的牌记也很常见,如宋代家刻《周礼注》卷三后刻有“婺州市门巷唐宅刊”字样;饶州董应梦集古堂绍兴三十年(1160)刻《重广眉山三苏先生文集》,有牌记日“饶州德兴庄溪豢龙应梦集古堂善本”;婺州东阳胡仓王宅桂堂刻《三苏文粹》七十卷,目录后有真书图记云:“婺州东阳胡仓王宅桂堂刊行”;建安刘元起家塾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目录后题牌记“建安刘元起刊于家塾之敬室”;建安刘日新宅,开禧元年(1205)刻王宗传《童溪易传》三十卷,作者自序后日“建安刘日新宅锓梓于三桂堂”。
还有的是书坊刻的,如建宁黄三八郎书铺乾通五年(1169)刻《巨宋广韵》序后有“己丑建宁府黄三八郎书铺印行”;临安府洪桥子陈宅书籍铺刻《李丞相诗集》刻有“临安府洪桥子南河西岸陈宅书籍铺印”牌记一行。
2、介绍型广告
随着刻书事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刊语字数较多的书籍推销广告,在内容上用相当数量的文字介绍刊刻底本、校勘水平甚至新书预告,在刻书者的文字中常常会出现“的无差错”之类的提示语言。
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临安府荣六郎家刻本《抱朴子内篇》,在卷二十后刻有七十五字的牌记:“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绍兴壬申岁六月旦日。”南宋王叔边坊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目录后有木记云:“本家今将《前后汉书》精加校证,并写作大字,锓版刊行,的无差错。收书英杰,伏望炳察。钱唐王叔远谨咨。”’
宋绍熙二年(1191)建安余仁仲所刻《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卷末刻刊记百余字:“公羊各粱二书,书肆苦无善本,谨以家藏监本及浙江诸处官本参校,颇加厘正,惟是陆氏释音字或与正文字不同,如此序酿嘲陆氏酿作让隐,元年嫡子作适旧,舍作啥,召公作邵桓四年……若此者众,皆不敢以臆见更定,姑两存之,以俟知者。绍熙辛亥季冬朔日,建安余仁仲敬书。”荣家、余氏刊校之审慎,世所公认,加上这样的宣传广告,销售自然是没有问题了。
建安蔡琪嘉定年问刻《后汉书》,目录后刻广告用语“将读本校正,并无一字讹舛”;又如建阳龙山书院刻《挥麈录》在“余话总目”后有一段地道的广告词:“此书浙问所刊,止前录四卷,学士大夫不得见全书。今得王知府宅真本全帙四录,条章无遗,诚冠世之异书也。敬三复校正,锓木以衍其传,览者幸鉴。龙山书院谨咨。”
清人丁申在《武林藏书录》中记载:“松江府青浦之珠街阁圆沣禅院,王兰亭侍郎所舍之《妙法莲花经注》卷七末页木记云:‘本铺今将古本《莲经》一一点句,请名师校正重刊,选拣道地山场钞造细白上等纸札,志诚印造,见住杭州大街棚前,南钞库相对,沈二郎经坊新雕印行,望四远主顾寻认本铺牌额请赎,谨白。’”书中讲的是南宋杭州沈二郎“经坊”在刻佛经卷《妙法莲花经》时所作的牌记。
3、故事型广告
有的书籍广告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交代刻书的基本情况,还说明刻书缘起,少则数十字,多者上百字。
南宋绍熙年问,三山黄唐题识,两浙东路茶盐司所刻《礼记正义》,其书卷末有黄唐跋文一则云:“六经疏义,自京、监、蜀本皆省正文及注,又篇章散乱,览者病焉。本司旧刊《易》《书》《周礼》,正经注疏,萃见一书,便于披绎,它经独阙。绍兴辛亥仲冬,唐備员司庾遂取《毛诗》《礼记》疏义,如前三经编汇,精加雠正,用锓诸木,庶广前人之所未备。乃若《春秋》一经,顾力未暇,姑以贻同志云。壬子秋八月三山黄唐谨识。”
宋洪遵乾通六年(1197)刻《洪氏集验方》于卷末跋云:“右集验方五卷,皆予平生用之有着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刻之姑孰,与众共之。乾通庚寅十二月十日鄱阳洪遵书。”
这些书籍广告,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介绍刻书的背景,说明书的质量,提高商业信誉,从而引导读者购买。
4、牒文型广告
宋代的图书广告中,还有一种牒文式图书广告。牒文是朝廷公文,牒文式广告即官刻书中的广告性文字,具有告示天下的性质。由于北宋重文意识盛行,官刻书业非常发达,常常在其雕印的书中附上牒文,同时又在牒文中附上推销官府刻书的广告性文字,可谓一举两得。
北宋雍熙三年(986)敕准令国子监雕印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书省牒文载皇帝之敕令:“许慎说文起于东汉,历代传写,伪谬实多,六书之踪,无 所取法。若不重加刊正,渐恐失其源流。爰命儒学之臣,共详篆刘之迹……商榷是非,补正阙漏。书成上奏,克副朕心,宜遣雕镌,用广流布。自我朝之垂范,俾永世以作程。其书宜付史馆,仍令国子监雕为印版,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价钱收赎,兼委徐铉等点校书写雕造,元令差错,致误后人。……仍令国子监为印版,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价钱收赎。”宋代朝廷通过该牒文垄断雕印,同时也在书中告示允许私人“纳纸墨价“而“租型”。书籍中的牒文成了朝廷发布信息的一个媒介。
北宋朝廷还以牒文的形式推销官刻图书,将发售书籍的数量、地点、新书预告也一并告之读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记载:“宋国子监镂刻经史外,最重医书,且听人购买。吾所藏明仿宋本王叔和《脉经》十卷,前有公牒,略云‘国子监准监关准尚书礼部符,准绍圣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据国子监状,据翰林医学本监三学看治任仲言状。伏睹本监先准朝旨,开雕小字《圣惠方》等共五部出卖,并每节镇各十部,馀州各五部,本处出卖。今有《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王氏脉经》《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等五件医书,日用而不可缺。本监虽见出卖,皆是大字,医人往往无钱请买,兼外州军尤不可得。欲乞开作小字,重行校对出卖,及降外州军施行。本部看详,欲依国子监申请事理施行,伏候指挥。六月二十六日奉圣旨,依。抄如右,牒刊奉行’云云。”
二、宋代书籍广告的特点
纵观两宋书业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不难看出,当时的书籍已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而书籍广告也成为书籍产品的重要宣传方式。这些书籍广告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色:
1、具备一定的广告意识和品牌意识
宋代商业絮条,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在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的大环境下,广告意识与广告行为越来越成熟,对于广告策略也越来越重视,书籍广告也反映出商家的广告意识和品牌意识。
古人极为重视招牌字号,注重诚信观,把商号、招牌作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象征。宋代的许多书籍在广告中直接说明刊刻地点与刻书者的室名堂号,说明刻书者已有了一定的商业意识,如“婺州市门巷唐宅刊”、“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等,起到了广告的作用。
许多书籍广告中注明了刻书者的姓名,如建安黄善夫宗仁家塾刻有《史记正义》《前汉书》,《列传》第一卷末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字样,这也是古人诚信观的表现。书坊广告更是如此,如宋坊刻《巨宋广韵》序后刻有“乙丑建宁府黄三八郎书铺印行”字样,不仅是消费者识别商家的重要凭借,同时也是商家品牌信誉的表达方式,是商人早期的广告观念的体现。
2、具备初步的版权意识
宋代商人不仅重视品牌形象,还采用各种方法来防止别人冒牌盗用,因此打假广告自古有之。书籍中的打假广告也有很多,为了维护版权,许多书籍在广告中都会作一些说明。今存宋刊残本《东都事略》目录后还存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版”的木记。类似于现在的“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之类的用语。可见,书商的版权意识在宋代已初露端倪。
3、书籍广告策略多样
不论是简单地刻上书坊或书匠的名字,还是详细介绍刻书的内容及缘起,甚至将牒文附于牌记中,牌记广告的多样性,反映出当时书商们对书籍的销售讲究一定的广告策略。除了牌记广告之外,宋代图书市场的销售策略也层出不穷,书商们都想尽办法来推销图书。有的书坊用变相赌博的方式来兜售书籍;有的许诺只要“读得成句,便以一部相赠”,以此招揽顾客。南宋的著名书商陈起经常出版售价较低的图书,而且规定买书可以赊欠,“赊书不问金”,如果读者买不起书,可以先借去看,所谓“成卷好诗人借看,盈壶名酒母先尝”,这些手段既体现了书商的信誉和道德,也体现了商人善于运用促销活动来提高销售量。
参考文献:
[1][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世言雕版印书》[M].
[2][25][清]叶德輝.书林清话(卷二)[M].
[3][5][8][10][12][13][14][27][清]叶德辉[M].书林清话(卷三).
[4][6][11][15][17][29]范军.两宋时期的书业广告[J].出版科学,2004(1).
[7][9][16][20][21][24][28]耿相新.宋元时期图书广告初探[J].中国出版,2003(8).
[18][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五)[M].
[19]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M].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
[22][清]丁申.武林藏书录[M].
[23][26][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