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我国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数成倍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首先应该全面的分析这个矛盾,包括国家政策,教育体制,就业机制和个人的原因。然后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出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遇到三难,即落实用人单位难、专业对口难、正式上岗难。最近几年对外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75%之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的更多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2、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局限性。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造成我国某些地方就业紧张,某些地方却求贤若渴的“奇怪”景象。
(二)客观原因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虽然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制度等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全面素质不足,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造成了供求结构上的不平衡。
2、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3、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国家政策引导,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必须取消限制人才流动的各种限制,各地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以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另外,需要将城市里部分大学生转移之稀少地区。应当加强思想引导,认识到下基层对个人、国家的多重效益。多给与精神赞扬,适当增加物质待遇。同时,政府应该正视毕业生有家不能回的现象。
2、政府要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二)高校方面
1、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应时之需。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高校应根据整个经济环境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个人方面
1、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树立创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去那些不发达地区就业作为就业的选择之一。就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毕业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就业中的种种挑战。不可为达到就业的目的,而做违背做人基本原则的事。
2、提高自身素质。对很多企业来说,这些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所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应成为“T”型人才,“竖”代表专业基础知识,而“横”则要求大学生通览各方面的知识。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
三、结语
为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我们要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我们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提高我们自己的竞争力,注重量的积累,不做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接受社会地挑选。但是作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样要很好的得到解决。因此,要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做出响应的措施。只有这样,现存的就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所有人所期待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艳琴.浅析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
[2]吴小春,刘颖,谢宝国.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高校辅导员. 2016(01).
[3]周士心.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中学生互助模式的建立和应用探究[J].中国培训.2016(0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遇到三难,即落实用人单位难、专业对口难、正式上岗难。最近几年对外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75%之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的更多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2、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局限性。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造成我国某些地方就业紧张,某些地方却求贤若渴的“奇怪”景象。
(二)客观原因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虽然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制度等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全面素质不足,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造成了供求结构上的不平衡。
2、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3、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国家政策引导,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必须取消限制人才流动的各种限制,各地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以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另外,需要将城市里部分大学生转移之稀少地区。应当加强思想引导,认识到下基层对个人、国家的多重效益。多给与精神赞扬,适当增加物质待遇。同时,政府应该正视毕业生有家不能回的现象。
2、政府要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二)高校方面
1、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应时之需。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高校应根据整个经济环境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个人方面
1、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树立创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去那些不发达地区就业作为就业的选择之一。就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毕业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就业中的种种挑战。不可为达到就业的目的,而做违背做人基本原则的事。
2、提高自身素质。对很多企业来说,这些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所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应成为“T”型人才,“竖”代表专业基础知识,而“横”则要求大学生通览各方面的知识。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
三、结语
为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我们要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我们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提高我们自己的竞争力,注重量的积累,不做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接受社会地挑选。但是作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样要很好的得到解决。因此,要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做出响应的措施。只有这样,现存的就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所有人所期待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艳琴.浅析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
[2]吴小春,刘颖,谢宝国.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高校辅导员. 2016(01).
[3]周士心.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中学生互助模式的建立和应用探究[J].中国培训.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