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阜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前些年在村社区活动场所、基层干部报酬、党建经费保障等方面有欠账。市委下决心、补短板、强弱项,克服基础差、财力弱等困难,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基层保障,为推进阜新转型振兴凝聚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市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持续用力加强基层保障。一是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市委把解决基层保障问题作为推进全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中之重,市委主要领导先后8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基层保障问题,要求必须落实、尽快落实。二是建章立制合力推进。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加强基层保障的具体意见并统筹各部门抓好落实。财政部门把基层保障作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民政部门结合实施居家养老等项目争取资金,强化保障;各级机关与村社区党组织结成互学互帮互促对子,向基层倾斜政策和资金,提升保障水平。三是严督实导确保落实。建立日常巡回检查、半年拉练互查、随机暗访抽查、重点任务督查、评星定级“四查一评”机制,市委组织部有关科室同志带上皮尺等工具,直接深入村社区,查阅账目、丈量面积,核查落实情况。对落实进度慢的县区,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直接约谈“一把手”。
建好用好场所,筑牢基层党建阵地。村社区活动场所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障。前些年,全市619个村中有三分之二不达标,187个社区仅有45个活动场所面积超过400平方米,个别场所面积不足40平方米,市委下大力气建好管好用好基层阵地。一是多措并举建好阵地。采取选址新建、财政购买、开发商提供、现有房屋置换等形式,建好村社区活动场所。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党费补助3369万元,对478个村、142个社区场所进行新建或改扩建。目前,所有村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200平方米,所有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400平方米以上。二是建立制度管好阵地。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在建好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4亿元,对场所服务区域进行合理布局,添置服务党员群众设施,健全提供便民服务、开展党组织活动等制度,提升活动场所“软件”水平,先后创建市五星级活动场所214个,一处处活动场所真正成了“党员群众之家”。三是拓展功能用好阵地。充分挖掘阜新红色资源,实施“3+2+N”党建工程,在原有3个党性教育基地、两个红色主题公园基础上,依托村社区活动场所打造近百个红色驿站,进一步拓展阵地党性教育功能,通过话剧、歌舞、快板、评书、朗诵等形式编排微党课近700场次,教育培训党员5万余人次。
落实待遇经费,激发基层干事热情。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从提高待遇、落实经费入手,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严格执行待遇标准。目前,村书记报酬达到每年2.7万元,比2019年提高1.6万元,增幅达145%;社区工作者报酬由2017年的每月7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3255元并缴纳“五险”,副职、正职再分别增加100元、200元,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达到4055元,相当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建立报酬待遇定期增长机制,及时调整标准。二是保障党建经费落实。将基层组织工作运转经费、党建经费全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村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全部达到每年2万元以上,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有资源、有条件。2019年,平均每个村办公经费达到12.4万元,较上年提高6.2万元,增幅达100%。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第一书记等作用,为加强阵地建设、保障党员活动、服务广大群众争取资金,保障五星级党组织创建、红色驿站等特色載体活动有力有效开展。三是打通职业晋升渠道。做好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2016年以来,先后有21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12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为事业编制人员。在土地确权工作中,村干部“自我革命”、冲锋在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共溢出村集体土地95万亩,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650万元,平均每村6.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超过80%,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难题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村(社区)干部连续奋战、无怨无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组织领导,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市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持续用力加强基层保障。一是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市委把解决基层保障问题作为推进全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中之重,市委主要领导先后8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基层保障问题,要求必须落实、尽快落实。二是建章立制合力推进。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加强基层保障的具体意见并统筹各部门抓好落实。财政部门把基层保障作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民政部门结合实施居家养老等项目争取资金,强化保障;各级机关与村社区党组织结成互学互帮互促对子,向基层倾斜政策和资金,提升保障水平。三是严督实导确保落实。建立日常巡回检查、半年拉练互查、随机暗访抽查、重点任务督查、评星定级“四查一评”机制,市委组织部有关科室同志带上皮尺等工具,直接深入村社区,查阅账目、丈量面积,核查落实情况。对落实进度慢的县区,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直接约谈“一把手”。
建好用好场所,筑牢基层党建阵地。村社区活动场所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障。前些年,全市619个村中有三分之二不达标,187个社区仅有45个活动场所面积超过400平方米,个别场所面积不足40平方米,市委下大力气建好管好用好基层阵地。一是多措并举建好阵地。采取选址新建、财政购买、开发商提供、现有房屋置换等形式,建好村社区活动场所。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党费补助3369万元,对478个村、142个社区场所进行新建或改扩建。目前,所有村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200平方米,所有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400平方米以上。二是建立制度管好阵地。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在建好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4亿元,对场所服务区域进行合理布局,添置服务党员群众设施,健全提供便民服务、开展党组织活动等制度,提升活动场所“软件”水平,先后创建市五星级活动场所214个,一处处活动场所真正成了“党员群众之家”。三是拓展功能用好阵地。充分挖掘阜新红色资源,实施“3+2+N”党建工程,在原有3个党性教育基地、两个红色主题公园基础上,依托村社区活动场所打造近百个红色驿站,进一步拓展阵地党性教育功能,通过话剧、歌舞、快板、评书、朗诵等形式编排微党课近700场次,教育培训党员5万余人次。
落实待遇经费,激发基层干事热情。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从提高待遇、落实经费入手,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严格执行待遇标准。目前,村书记报酬达到每年2.7万元,比2019年提高1.6万元,增幅达145%;社区工作者报酬由2017年的每月7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3255元并缴纳“五险”,副职、正职再分别增加100元、200元,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达到4055元,相当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建立报酬待遇定期增长机制,及时调整标准。二是保障党建经费落实。将基层组织工作运转经费、党建经费全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村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全部达到每年2万元以上,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有资源、有条件。2019年,平均每个村办公经费达到12.4万元,较上年提高6.2万元,增幅达100%。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第一书记等作用,为加强阵地建设、保障党员活动、服务广大群众争取资金,保障五星级党组织创建、红色驿站等特色載体活动有力有效开展。三是打通职业晋升渠道。做好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2016年以来,先后有21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12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为事业编制人员。在土地确权工作中,村干部“自我革命”、冲锋在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共溢出村集体土地95万亩,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650万元,平均每村6.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超过80%,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难题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村(社区)干部连续奋战、无怨无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