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气台之技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意拳整体运动技法,要求外三合、内三合、内外六合。内三合为意、气、力合。意,指人的思维活动;力,指人运动产生的力量。在这里,气是灵魂,气与意合、气与力合的“气合之技”,是其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一、有关的几个概念
  1、关于气、发力、气感。古代哲学早就认识到“气”是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并由此派生出很多相关气的概念,如:自然界之清气,经人肺功能吸入体内;水谷之精气,经人消化功能转换成生命运动维系的营养;人体的气血之气,泛指体质状态、精神状态、运动能力等。形意拳的许多拳论中有关于“气”的描绘:“气血充盈则精神健旺,气血亏损则精神萎靡。故内家拳之根本是内气。而丹田是内气之府,练拳者必先培养气血紧于丹田,丹田气足,然后引之内达于脏腑,油然见于面而为神,发于四肢而为力。”阐明了“气”是人体生物场中的一种能量流,是生命现象的根源。“气”是人的体能,源储于丹田,经达于脏腑,终出于四肢,又含有补气、聚气、运气、气贯四梢之意。
  人的发力是能量的转化和输出,能量来源于食物和自身储备,通过血液对肌体的营养供给而产生运动能力。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在运动中,肢体各相应部位依次而动,将动能按一定路径送到输出位置,从而达到所谓的全身而动。
  我们在练拳时,会明显地感觉到体内动能的汇集和传递过程。局部的肌肉运动必然产生身体热量,在动能传递路径将留下热的轨迹,一股热流感就此产生,犹如一股气在体内流动,前人把这一动感称为“气”是可以理解的。所谓的运气,不是真的气体在体内行走,而是体感即神经反应在大脑中的印象而己。当我们站三体式静桩时有周身热腾的体感,特别是掌中有热、麻、胀的感觉,指有硬挺的感觉,这是营养供给增强体局部动感的反映。此时手的掌指区域会形成一个生物电场,即气场和所谓“气功”。要说明,由于此生物场的强度十分有限,不具有击打能力。
  2、气沉丹田。古人认为丹田是内气之府,练拳者必先培养内气聚于丹田。而人的腹腔充满了器官组织,没有所谓气的通道和存储空间,因此这里说的现象其实并不是“气沉于腹”。我们知道,人的肺呼量同腹部状态相关,吸气时胸腔扩容而腹腔缩容,呼气时则反之。发力呼气时,腹部为配合胸腔压缩减容必然是组织挤压下坠而肚皮努力膨鼓;其次,腹腔组织挤压下坠造成重心下移,使形态呈更加沉稳;第三,由于尾间紧邻腹腔下,尾闾动和脊动以及丹田状态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如当尾闾下翻发力时,腹腔必沉实,脊柱必呈向后弓状。身体健壮或经锻炼,使腹肌、腰强壮有力,腹部协调动能力加大,此即所谓丹田气足。
  3、关于气贯四梢。传统的形意拳术理论中的四梢,分别指头发(血梢)、指甲(筋梢)、舌头(肉梢)、牙齿(骨梢)。在我们发力时这四个梢均在起作用,有四肢百骸皆动之意。为使发力时动作行为要求更为明确,笔者认为还应有“意梢”和“力(劲)梢”的说法。意梢为眼睛,“心为元帅眼为先行”,“眼要毒”,发力时眼睛要充满杀意。力梢即动能输出点位,即广义上的拳。气贯力梢包涵的内容:一方面是力梢怎样承接好传到的体动能量流;另一方面是力梢怎样完成动能从我一方至对方身上的最有效的传递。力梢何时挺、放速,选好打点、意念深远的最佳形式组合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说“气贯四梢”,不如说“气贯力梢”更为简明扼要。若从气是体感及体动产生劲力的角度概括,将“气贯力梢”称作“劲贯力梢”更为科学,更便于理解。
  4、什么是气之合。气是意与力之间联接的扭带。力中带有意和气之后则变为所谓的劲。体感是体神经对大脑的反馈。是神经对肢体行为方式、时间、递次顺序、路径、目的等综合的反应。武术所修炼和追求的是人体在自身安妥的前提下,使功力如何达到最大,蓄发力如何更有效。习拳过程是刺激神经、神经功能挖掘、神经联系渠道的唤醒和再造过程。气之合,就是通过拳术练习使动能流动的体感得到强化,使运动过程的神经反应更加明晰,在意和力、躯干和四肢间建立起一个通道,实现内外六合,完成所谓的气聚丹田又贯于四梢之任务。
  二、怎样做到气之合
  为达到气之合,形意拳传统习练步骤是先打身形基础,再练动感,最后再练任意状态下的内外六合,整个过程依次为整式练习、整劲练习和整合练习。
  1、整势练习。此阶段属于增强体能、规范形体架势、注入动作要领的基础性练习。形意拳静有定型,即三体式。它对周身各个部位都提出了静态时的要求,如头要正、指要顶、背要圆、气要沉,等等。动有动态要求,主要有起落钻翻、沉肩坠肘、背松臂抱、直来直往、拳势紧凑、三尖相照、齐动齐进等。通过三体式桩功的练习使练习者一改原有静型习惯,从头、手、肩、膝、意等诸多方面进行规范,一亮相即是三体式,就处在攻防兼备的状态下。通过五行、十二形等徒手单练套路练习、形意刀、剑、枪、棍等器械单练套路的练习,使练习者掌握攻守进退、动静疾徐等动作要领,达到外三合。
  2、整劲练习。这是在整势练习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动的体感练习,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方法是首先按照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动桩的练习。可在五行拳中,选择自己较为顺畅的一拳为拳基(如劈拳),采取半步方式,反复练习起钻落翻的过程,体会内动驱外动的的方式和体感。通过体验发力过程中胯、脊、肩等部位动的感觉,强化体动在大脑中印记和大脑支配体动能力,在动与意之间建立起联系。做到体动我知,意识支配着体动和动的方式。其次,建立体动的合理顺序。按形意尾闾为内动之“转斗”、力从脚起,以及丹田、尾闾、脊柱状态三位一体等拳理要求,反复进行发力练习并不断地对体动过程进行修正,细细体会脚蹬力上传催胯、尾闾动启动丹田和脊荡动汇胯力上传,经颈椎向后突动,力分两处催肩而动,肩催肘、肘催手,各体位依次由松变紧,再由紧变松和开合蓄发,体动能量在传递中增大,动能流涌动的体感建立和大脑对动量流的引导等一系列过程。当体感如涓涓流水,无隙不入,无微不到后,寻觅劈拳发力各相关体位动的合理顺序并确定下来,再经反复多次的练习使其长到身上,即俗称功夫上身。此时不仅有了所谓气,还学会了在劈拳发力中所谓的聚气、运气和意气力的三合。在此基础上,按照形式不拘一格的要求,再依次进行其它五行拳以及十二形拳的动桩练习。第三,进行内外六合的练习。在整势练习中,溶入整劲练习方式,用内动驱外动,由明动向暗动、大动向小动发展;用外动牵动重心而动,让震脚促使重心速动之力传至力梢;周身发动使动的质量最大化,动能催动力梢使打击速度最大化,并以全身之颤抖和力梢坚实瞬间同时完成使能量全部输出至对方身上;动静、刚柔、阴阳、实虚、进退变化无隙全凭所需,行似龙、动似虎、步如猴,体现出形意拳术形与意、内与外,意、气、劲、形合一集中,周身上下无处不合的特点。   3、整合练习。这是任意状态下的六合练习,属体感反馈决策过程中知彼知己的应用技法练习。当六合上身后,一动就为整劲,但这只是知己的功夫。技击是敌我双方所为,还需要知彼,方能百战不败,俗称“搭手便知有没有”。整合练习就是从自身假想敌的演练向实战技能的转换,从而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的境地。整合练习的方法是对打练习。形意前辈按照五行相生克原理,以及实战环境下的技击方法,编排了许多对打练习套路,常见的传统套路就有五花炮、五行炮、安身炮、贴身靠、对劈拳等十余个。这些对打套路有的注重黏打训练,有的注重靠打训练,有的适用初练者,有的技法掌握难度较大,始终伴随着习练者功夫的渐进。练习时,首先要按五行相生克原理,以及高挑、低压、平势推的接手原则和先顾后打的顺序,依据对打设计安排,一招一式规范地进行练习。并逐步熟练掌握顾即蓄、展即打的技术,在已知规定动作实践中实现内外六合。必要时双方还要进行单招练习以强化动作规范,特别是对打中体动感运行练习。其次,进行适当范围内的变势练习。此阶段注重的是听劲和变手、决策和实施技法的练习。在双方规范动作熟练的基础上,双方都要寻求力大小、力落点、拧裹方式、击打目的等变化,刺激体神经使其反应敏捷快速有效,意念跟着对方劲力走,当刚则刚,当柔则柔,意动形随,左右逢源,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力求在变中做到内外六合。形意前辈所讲:“一手变一手,哪都不能走;一手变两手,可以走一走;一手变三手,走遍天下无敌手”,就是指应变能力的重要性。第三,进行任意变手对打练习。要选择功夫水平相当,武德端正,技术娴熟,应变能力强的武友为对练对象。通过任意推手、单招任意组合、对练拆练等方式,在适当保护、慎出全力、不出黑手的前提下进行练习,进一步接近实战环境。在对练中培养意念行走、起落无形、粘黏连随、依你而做、顺势而为、贴身发力、为我所控的能力。第四,进行拍打练习。拍打功是形意对练双方打与被打体验的常用增强功力方式,发力者可检验气贯四梢出劲方式,受力者可检验抗击打能力和劲力透的深度,进行比较交流。如气沉丹田,腹肌绷实形成局部顶凸,可抗击腹打,用收腹形成局部凹陷化力后再实施射丹田还可造成来拳的挫伤。通过拍肩掌力的向体内透度来检验上体松柔方式等。
  作者简介:王国铮,1950年10月生人,习练山西车氏形意拳多年,中国武术7段,现任哈尔滨市武术协会会长;毕羽平,1956年4月生人,习练山西车氏形意拳多年,中国武术7段,现任哈尔滨市形意拳委员会秘书长、哈尔滨市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李春范,1958年9月生人,习练山西车氏形意拳数年,中国武术4段。
其他文献
编者:本文作者编剧房子是山西人,他的这部“武术晋味”儿小说”,讲的是山西武术家姬龙峰创拳的故事。  23 人人都找姬龙峰  那年轻人这回来了精神,身子迅速地左右移动,手中的檀弓“崩、崩、崩”一连串地发射,什么“五代同堂”、“巧连环”各种他看家的手法尽皆使出。  姬龙峰哈哈大笑,边躲边说道:“好弹弓!打鸟不错了,打人还差点儿。”  那年轻人初次出手就弹尽虚发,不由得红了面皮,舞动着手中的檀弓扑上前来
期刊
三、曹焕斗家谱被发现  学界从来没有人去挖掘考察过曹焕斗家谱。笔者设法找到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曹焕斗家族后人,即其兄曹衍琳的后裔,现年87岁老人曹健先生,并得到了曹焕斗的家谱信息和药方等(请参见附录)。在此非常感谢曹老提供了曹氏家谱及族人口碑内容等信息。  1、曹焕斗生平事迹:  按宗谱曹焕斗与曹继武是同宗。近年上海DNA验证曹操后代,只是说法之一。  据旺川《曹氏宗谱》载:曹唤斗行名衍球,曹
期刊
稀有拳种——九宫八卦斩穴拳起源于清朝末年。武林豪杰山东卫固(今淄博市张店区卫固镇)郭慕华,曾在少林寺习武多年,凭着对武术的痴迷和悟性,集当时各个武学流派之精华,采拳术众家之优长,融会贯通,独创出一套健身与实战为一体的拳法,以其姓氏命名为郭家拳。因郭慕华创拳后立有“万两黄金不传人”的门规,晚年才传给孙登云。1920年,孙登云在山东博山五龙隐居,邂逅博山大峪口青年拳师刘同榜,遂收为徒。刘同榜得名师真传
期刊
麟形:其物为仁兽,有龙形变化莫测之功,取其仁厚善良之势以应坤为柔顺。  一、麒麟踏地掌:  动作分解说明:  1、练功者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并步站立于西北乾卦方位,头顶项竖,沉松坠肘,周身松静自然,两眼平视前方或内视,凝神聚气,默默站立几分钟,使之逐渐进入练功行拳状态。(如图预备式)  2、接上动,头向上微微领起,重心下移,两腿屈膝半蹲,抬左脚离地面寸许,缓缓向前直步趟出,平落于圈上;同时腰向左向圈
期刊
五、如何强化螺旋转动  螺旋转动好是好,但不是看看就能上身的,除了练拳时多加注意外,还需通过简答的反复来强化训练。关于强化螺旋转动的基本功,一般有正反圈、膛步子、拔井绳等,这些内容在刘秀文老师主编的《太极宗师洪均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的《洪师关于基本功法:正、反旋单手圈的理论讲解与其他简答》一文里有详细介绍。膛步子的练法与徐州蒋家骏先生提到的星月步完全相同,其弟子田芸女士对此也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期刊
2009年底,中国武坛出了一件很吸引人们眼球的事情—有位泰国拳王,先是要挑战中国武术,后又挑战少林寺(少林寺方丈永信说是商业炒作不予应战),一时网络上也是议论纷纷、有的帖子甚至说一个女泰拳手便可击败整个中国武林!挟此气势,该泰拳王接着挑战武术之乡山东,在齐鲁电视台发出挑战书,紧接着便把矛头指向了水泊梁山子午门。  对方的拳头已经伸到了自己的鼻子前!子午门掌门人宋义祥先生对弟子说,无论是商业炒作还是
期刊
为了编写《形意拳侠》一书,我与杨义清武师相识,武师时已经93岁,相见恨晚。  在武师辞世“五期”的祭日,我和其子杨洪友先生一起翻看武师历经80多年心血、积铢累寸编写的拳谱,看到底稿中有录自《毛遂自荐》的“谨奉社稷而以从”七字,很受感动,它表现出杨义清武师热爱民族、关心国家安危、关注家乡父老、崇德尚武的情怀。  1922年,杨义清9岁时拜师傅长荣(剑秋),学练武艺,与师父食同桌、寝同榻,是傅早期亲传
期刊
一次商旅中的无意所为,使我有缘通过形意拳这块“他山之玉”,近距离体验到了“参道”所带来的深度乐趣!  2012年岁末,我在克拉玛依处理一起商务纠纷,历时两个月,事情的进展时急时缓,难免焦躁,所幸酒店一层是克市的新华书店,自然常去翻翻书,借以消磨时光。一天,在书架上顺手拿起一本《逝去的武林》,是李仲轩先生口述的习武随谈,鬼使神差地买了下来,要知道我喜欢看书,但之前除了武侠小说,我从未购买、阅读过武林
期刊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增长,致残、致死率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的一种疾病。  统计资料表明,年龄越高,患高血压的比例就越高。在我国,40岁以下的患者占高血压患病总数的10%,而40岁以上的患者占90%。在65-69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占34.8%,而到了80岁的时候,高血压患者就上升到了65.6%。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
期刊
【采访手记】  蓝石先生是我近年来结识的好友,他的本名叫魏珉,蓝石是他的笔名。在武术界提及魏珉二字,知道的人或许不多,但要提及蓝石,一定有不少武术人还记得他。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武魂》杂志主编,虽然与武术打交道的时间只有5年,但是20多年来他始终心系武林,关注着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1988年秋天,26岁的蓝石因为采访体育,偶然接触到武术家,发现武术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于是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