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校团委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坚持“分类施教、专创融合、多方协同、服务‘三农’”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在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打造了一条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
自1999年起步至今,通过创业训练计划、创业种子资金等形式支持孵化上百家学生企业及千余个创业项目,培育出CCTV中国创业榜样、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十强等“三农创客”。在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再次斩获主赛道涉农项目全国唯一金奖。
校团委主动谋划,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思路:一方面由积极鼓励少数学生投资企业实体转变成着重培育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另一方面由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转变成重点涵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把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凸显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范围全覆盖、4年不断线,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意识培养》等多门选修课,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每年由校团委举办的“科技创业训练营”等创新创业训练营系列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依托校企合作持续开展“创业精英培养计划”,强化学生创业能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其中由学校团委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创业创新大讲堂”“创业面对面”等活动,促进了学生间的创新创业交流。
学校团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发揮学校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三农”双创人才。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各院(系)分团委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活动,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将“三农情怀”教育寓于创新创业实践中。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校团委组建364支学生团队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7省区364个县(区)开展西部乡村调查活动,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开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专项活动,组建留学生实践团队,开展“从荒漠到森林”感知中国实践活动;组建团队前往中亚、非洲开展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推进的重点项目与重要成果,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学校团委长期建设“创客空间、众创空间、校区融合双创共建基地”分层递进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基地。为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创业实践平台的育人功能,校团委于2019年暑期对各类创业实践平台进行整合改善。
加强创客空间的服务功能。创客空间支撑院(系)及各类学生组织举办活动百余场,成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红地标”。为进一步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校团委将创新工坊区和创业苗圃区调整为预约式研讨室和开放工作位,同时增加创业书吧图书供给和读书交流活动,突出交流分享功能,打造青年思想碰撞的“核心沙场”。
提升创业园的育人内涵。将创业园较为单一的企业孵化功能升级为围绕学术研讨、活动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培育的“创意、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平台。为“机器人爱好者之家”“极飞无人机协会”等科技创新社团提供学习空间和实践工坊,为社团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场地保障。以“创意扎根大地、创新立足学科、创造面向未来”为宗旨,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微创新训练营”及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科普实践课堂”。同时,打造“学院、学校、省级、国家、国际”五级竞赛促学平台,鼓励大学生以创新成果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各级竞赛,并挖掘可塑性强的项目落地转化。校团委还将创新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引领,每年组织500多支重点团队、组织90%以上的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科技服务。
学校团委依托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探索校企、校地、校所“共创、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与企业共建多个创新创业实践班。学校创业孵化器享受地方众创空间有关政策和经费支持,合作组织开展项目路演、项目对接、政策推介等活动,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例如,团委积极争取获批杨凌示范区众创田园B座使用权,与示范区共建大学生科创孵化基地,精准孵化我校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往届生的初创企业。在与地方共建的74个试验示范站中,相继建设学科特色突出的创新创业基地,始终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相互合作的重要内容。
自1999年起步至今,通过创业训练计划、创业种子资金等形式支持孵化上百家学生企业及千余个创业项目,培育出CCTV中国创业榜样、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十强等“三农创客”。在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再次斩获主赛道涉农项目全国唯一金奖。
强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团委主动谋划,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思路:一方面由积极鼓励少数学生投资企业实体转变成着重培育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另一方面由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转变成重点涵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把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凸显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范围全覆盖、4年不断线,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意识培养》等多门选修课,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每年由校团委举办的“科技创业训练营”等创新创业训练营系列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依托校企合作持续开展“创业精英培养计划”,强化学生创业能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其中由学校团委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创业创新大讲堂”“创业面对面”等活动,促进了学生间的创新创业交流。
显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强化“服务三农”情怀教育
学校团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发揮学校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三农”双创人才。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各院(系)分团委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活动,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将“三农情怀”教育寓于创新创业实践中。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校团委组建364支学生团队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7省区364个县(区)开展西部乡村调查活动,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开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专项活动,组建留学生实践团队,开展“从荒漠到森林”感知中国实践活动;组建团队前往中亚、非洲开展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推进的重点项目与重要成果,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重实践促进创业实践平台的资源整合及功能转型
学校团委长期建设“创客空间、众创空间、校区融合双创共建基地”分层递进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基地。为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创业实践平台的育人功能,校团委于2019年暑期对各类创业实践平台进行整合改善。
加强创客空间的服务功能。创客空间支撑院(系)及各类学生组织举办活动百余场,成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红地标”。为进一步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校团委将创新工坊区和创业苗圃区调整为预约式研讨室和开放工作位,同时增加创业书吧图书供给和读书交流活动,突出交流分享功能,打造青年思想碰撞的“核心沙场”。
提升创业园的育人内涵。将创业园较为单一的企业孵化功能升级为围绕学术研讨、活动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培育的“创意、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平台。为“机器人爱好者之家”“极飞无人机协会”等科技创新社团提供学习空间和实践工坊,为社团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场地保障。以“创意扎根大地、创新立足学科、创造面向未来”为宗旨,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微创新训练营”及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科普实践课堂”。同时,打造“学院、学校、省级、国家、国际”五级竞赛促学平台,鼓励大学生以创新成果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各级竞赛,并挖掘可塑性强的项目落地转化。校团委还将创新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引领,每年组织500多支重点团队、组织90%以上的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科技服务。
聚合力加强协同拓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团委依托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探索校企、校地、校所“共创、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与企业共建多个创新创业实践班。学校创业孵化器享受地方众创空间有关政策和经费支持,合作组织开展项目路演、项目对接、政策推介等活动,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例如,团委积极争取获批杨凌示范区众创田园B座使用权,与示范区共建大学生科创孵化基地,精准孵化我校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往届生的初创企业。在与地方共建的74个试验示范站中,相继建设学科特色突出的创新创业基地,始终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相互合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