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是初中三年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但是这一学期中学生和教师面临教材内容脱节,学习方式脱节以及管理方式脱节等问题,因此,做好小学升初中的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升初中数学 教学衔接 应对策略
  七年级的教学工作虽没有升学压力但教得并不轻松。因为第一学期是教师与学生互相适应的过程。不少刚步入初中的新生对初中数学产生“害怕”的感觉,究其原因,正是他们还保持着小学里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能及时适应导致的。中学生在这个阶段,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在不断成长,当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脱离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那么教师就得帮助和引导学生,钻研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承上启下,做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是实际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探讨衔接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的脱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较为简单,直观,知识点较少,进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和严密性方面都提高了要求,如:有理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简单几何题的推理等。要掌握这些新知识,除了记忆之外,更侧重于分析与理解,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增大。由于知识点增多,初中教师讲课的速度随之加快,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不够充裕,这些都是造成初一新生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的原因。
  2.学习方式的脱节。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少,教师会对重点和难点反复强调,对例题和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对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的每个知识点都过关,因此,学生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基本上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初中与小学在学习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课堂上知识难度增大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探索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和掌握例题的基础上完成各种类型的习题。有些学生虽然能听懂例题但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还是不会做题,而教师在课堂上又没有多余的时间详细解答,只能讲解解题思路,而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不能保证每个都作细致的辅导,因此,日积月累,学生越来越不会,对学好数学失去了信心;其次,初中的期中期末试题题量大,考点多,知识点延伸较广,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这对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很难适应,致使有些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抵触情绪。
  3.管理方式的脱节。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细致,周到,全面。导致学生特别地依赖教师,从而缺乏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进入中学后,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自己归纳小结,独立思考问题。那么自觉性不够强的学生就很难约束好自己,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有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二、数学教学衔接应对策略
  1.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初一教材,主要做好“有理数”知识和代数知识的衔接。例如,在引入负数之前着重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小数,说明这些数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引进的,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指出生活中存在另一种需要,只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表示,说明引入负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解代数知识前复习小学已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自然而然的渗透代数式概念为之后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好铺垫。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应用题而不是一定要求算术法来求解。
  2.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一学生的思维带有小学的特点,这与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初一教法中要特别注意与小学教法的衔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要注意直观、形象,讲得细,练得勤,以便适应学生的转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教法,把重点放在开发学生智力上,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中学学习数学的需要。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讲解运算法则时,要让学生不但了解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还要掌握法则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尽快从模仿为主过渡到以思考为主,特别对那些性质接近,内容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其本质的理解。但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动脑,动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时比知识的渗透更为重要。比如,在七年级上学期平行线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比教师的说教要印象深刻,而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积极思考,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3.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习惯,往往重说教,轻探究。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堂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总结归纳。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体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一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如下习惯:第一,预习和复习习惯。小学阶段每堂数学课的内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铺垫和练习都比较多,所以小学生就算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也能较好的掌握知识,但是到了中学,这种习惯就变得很重要,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点多,难度增大,且知识点延伸较广,如果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就很难牢固掌握知识。第二,专心听讲的习惯。由于初中数学课知识点多,初中数学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比小学数学教师要快,如果没有专心听课的好习惯,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课堂笔记,或者经常提问学生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勤于思考的习惯。小学数学课堂上常常会有讨论和交流,初中数学课堂则强调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多思、勤思、善思、深思、反思。做到凡有合作交流,毕先独立思考。第四,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生不能像小学生一样等着老师来教,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应用性问题,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测量物体高度;运用二次函数知识求解最值等,通过自主学习,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小学、初中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小学升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初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初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初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3.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总之,要做好小学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平时多思、多想,处理好学生在初一起步阶段学习数学遇到的困难,消除其恐怖心理,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在新旧知识交替中的数学之美。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联合使用高、低频探头对150例临床怀疑阑尾炎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在150例患者中,有3
专业是什么国际经济与贸易(简称“国贸”)是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跨国投资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大学学什么学生要系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