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25和美261959年至1960年《北京风景》美术明信片发行之时,国民经济已处于困难时期,物资严重短缺,纸张供应困难。此后,美术明信片的发行陷入困顿。在中断三年多后,才有重张机遇,这便是美25《菊花》明信片的问世。《菊花》发行于1963年10月,一套10枚,顺序编号为“美25”。
明信片正面左下角印有片名———菊花及枚号,但未印出具体品种名称,使集邮者难以逐枚认定花名。此片规格为150×100mm,胶版彩印,纸面涂亮油,画面光洁鲜艳。附图为本套10枚明信片的图面。
菊花片之后的冷寂,进一步诠释了当时中国社会多事的岁月。从1963年至1966年,“菊花”后继无“片”,直到“文革”开始后,邮电部才发行了一套美术明信片———《毛主席万岁!》,编号为“美26”(见彩页)。那时,连年的政治运动,终于将中国送上了长达十年的动乱历程,工作无序,明信片的发行日期未见有关资料,目前仍无准确结论。集邮界普遍认为美26系1967年所发行,笔者也曾于1967年6月在北京72支局买到5枚彩色片。故推测,该套明信片与文2《毛主席万岁!》邮票同时发行的可能性很大。
不仅发行日期不明,明信片未印编号或枚号,其全套枚数也未见有关部门披露。这无疑给收集者带来诸多困难。当年,笔者在北京多家邮局购买此片,每次均见出售零枚片,询问此片多少枚一套,营业员总是摇头示意不知。多年来,集邮者只得通过收集实践推测全套枚数。直到90年代初,此片各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陆续浮出。集邮者将各处画面收集“穷尽”后,才认定此片分彩色版和黑白版两种,A组彩色版共20枚,B组黑白版也为20枚,全套共40枚。两组片正面的文字、名址线和背面的领袖照片完全相同。
明信片有横片、竖片,规格分别为148×105mm和105×148mm,明信片画面选自当时新华社发行的毛泽东各时期的照片20幅,其中“文革”中穿军装的10幅。明信片画面的设计,完全依照原照片规格尺寸按此例缩小,不作剪裁。如果照片置于明信片上余出纸边,则在其上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若空出的白边宽些,则印“四个伟大”(见彩页)。明信片还依照原照片的横幅或竖幅,设计出横式片和竖式片(见彩页)。竖式片正面的文字、名址线印在片的上半部,横排。竖式片在新中国邮制明信片中仅见于此套片中。
明信片用胶版印刷,画面涂亮油。黑白片虽为单色,但色调层次非常丰富。彩色版的原照片大多不是天然彩色照片,而是黑白照片过棕后,由人工加油彩染成,致使个别明信片上的形象呈现出“化妆”痕迹过重的现象。在20枚黑白片中,有10枚在图面上加压一层光膜,画面光亮、耐磨,其外观与光纸黑白相片一样,这是采用了当年一种新的印刷技术。加膜的片微卷翘曲,数年后,画面严重泛黄,呈陈旧感(参见彩页的黑白片)。
此套明信片上不仅没有编号、枚号,而且还没有图名。有几幅图在当时虽家喻户晓,但这些图片已随历史远去,后人难以知晓,不知设计者当初为何“省略”掉这一笔。
《毛主席万岁!》明信片在“文革”中策划发行,它是极左思潮下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的产物。在发售时,有的明信片正面加盖“不准作明信片寄递”一行红字(见《天津集邮》1995年第4期《谈文革时期毛主席像彩色明信片》一文)。个人迷信的思潮导致出原本用于邮政通信的明信片,却禁止邮递的咄咄怪事!此套明信片的发行量也是未知数。据说1971年林彪事件后,此片上缴了许多,今天集邮者所藏为数不多,且多为零枚,因为集齐40枚大全套很难。近十年来,此片的市场价格一直上攀。90年代初,彩色片每枚10元左右,黑白片每枚5元左右。后来彩片上涨到每枚20元左右,黑白片亦并驾上扬。1998年在邮市低迷的情况下,彩片也卖到40元左右一枚。嘉德拍卖公司1998年春拍中,全套40枚片的底价为1800-2000元,成为邮电部发行的美术明信片中标价最高的一套。
结语邮电部于五六十年代共发行26套、214枚美术明信片。一枚枚明信片的画面,显示了新中国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线性历史。最初的“国庆组”、“新中国青年组”、“新中国的儿童生活组”、“新中国妇女”等几套片,再现了新中国初建时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此后,明信片的选题转向人文、风光、花卉等多元内容。明信片安谧宁静的画面,隐寓着国泰民安的祥和气氛。1958年的“大跃进”搅乱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阵脚。美20“大跃进”明信片,勾勒出那“轰轰烈烈”年月的浮夸风气。此后,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明信片的传统题材———风光、花卉又得重张。最后发行的《毛主席万岁!》明信片,就像“文革”否定自身那样,它的不准邮寄否定了自己。邮电部五六十年代发行的26套美术明信片记载了一段已经终结的历史,它带给了我们欢乐与痛楚,但更多的是留给我们清醒而沉重的思考。
责编/陈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