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风来满眼春。3月,这个国家和这一季节一样,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前进的道路也许会出现矛盾,这时就需要统一,质与量要统一,好与快要统一,人与物要统一,人与自然要和谐。道路的开拓其实目标已经明确——“转型”。
企业效益、食品安全、稳定增长,无论哪个话题,都是牵动无数中国人和无数企业家的字眼。全国两会。金志国如期而至。这不仅包含他一人的憧憬,他一人的忧虑,也是他对企业的责任,对行业的感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实体经济PK虚拟经济——稳能胜快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里,看似跑得很慢的乌龟跑赢了兔子。在新经济形势下,龟兔赛跑的故事可以给人很多启迪,假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展开一场PK,相信结果会类似龟兔赛跑,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稳定而坚持的实体经济。”
稳定增长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众多周知,经济是整个社会政治的基础,而实体经济又是整个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积累的根本,是虚拟经济之源泉。没有实体经济这个根和源泉,社会财富最终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虚拟经济赚钱“快”、不少企业“脱实转虚”的背景下,对实体经济的坚守,显得弥足珍贵。
“很多企业赢在定力的智慧。”金志国认为。这些企业会专注于做好主业,但是又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变革,所以才有了能持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而定力智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经营理念的专业化。即把专业化能力历练成专注的商业气质是专业化的最高境界。再一个就是运营层面的专业化,它代表行业先进生产力,引领行业变革方向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供应链运营能力。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过去十多年,面对国内外啤酒企业的激烈竞争,青岛啤酒用业绩诠释了稳定增长的含义,啤酒销量由2000年的184万千升增加到2011年的715万千升,同比增长286%;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37.64L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1亿元,同比增长421%;净利润从2000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2亿元,同比增长850%;品牌价值从2000年的67.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
这份“成绩单”可以充分证明“稳能胜快”的商界规律,也证实了实体经济并不比虚拟经济赚钱难。
民以食为天,如何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一个需要多元解决的难题,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在这个多元的体系中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依靠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体系的整体发力。政府推动立法,强化执法的力度;企业把食品安全融入自己的文化和商业信仰;而消费者自身,也要亮目明理,向无良商家宣战,向问题食品拍砖,真正打造一个由消费者、政府、企业有机构成的、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也陷入了西西弗斯式不断重复的怪圈。黄曲霉毒素、地沟油、回锅油、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勾兑骨汤精……每年都会有一串长长的黑名单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如今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像这个传说一样不断涌现——消失——再现。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金志国说,他有一个梦想:让推动食品安全的“西西弗斯”不再做无用功,让老百姓的生命与健康不再遭受问题食品的威胁,实现真正的幸福宜居生活。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在他看来,食应以“安”为先。用他的话说,这是百姓生活刚性需求,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卫生大如天。
如何实现食以“安”为先?金志国说,靠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靠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靠的不是出了问题再去“救火”,靠的是一个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体系。他建议,必须在加大食品安全惩罚力度基础上,打造一个由消费者、政府、企业有机构成的、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
“损人利己的企业,其亡也忽焉”。企业是一个国家中最核心的社会单元,是全社会食品卫生安全的基石。百姓日常的饮食健康正是掌握在一个个的食品企业手中。但事实表明,最多最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大多都是来自生产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过度追求、对社会责任的忽视、价值观体系的缺失,导致中国部分食品企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责任维度上,生存阶段,企业能够做到利己不损人;成长阶段,企业就要利己利人,不但考虑到利己,还要利人。当企业走向成熟的时候,就要先利人后利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搭建这样一种价值观体系。从一个个人的价值观,到一个团队的价值观,再到一个组织的价值观,甚至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是伴随着责任逐步升级的。企业做大的过程,不是资本的放大,完全是责任的放大,价值观体系作用的放大。
食品安全监管从原料生产的田间地头到最终消费的民众餐桌,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环节职能时有交叉,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截然分开,分段监管体制中的部门监管边界很难清晰界定,容易造成监管空白情况的发生,往往不能追根溯源将事件根本解决,这直接导致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责任不明,监管不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所有资源,应该全部整合调动起来。”针对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的检验检测机构隶属不同部门,安检人员设备相对分散、能力参差不齐、检验项目存在重叠浪费等现象,金志国提出了,对于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要通过严格资质认定管理,提高检验效率,还要建立各类检验机构有效共享机制,实现检验数据共享;更要促进检验机构社会化,合理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等多项措施。“让老百姓知道吃到嘴里的是什么,让食品安全彻底透明,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宁要小步跑不要过山车”
“青啤的赢更在于定力的智慧。”青岛啤酒一百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做好啤酒主业,但是一百年来又在不断地变革,所以才有了“一杯酒做一百年”且依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企业。
企业作为商业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商业文明程度。在企业从成长到成熟、由成熟阶段到成功阶段的发展历程中,需要在理念上,从组织价值观向社会价值观转变;在责任胸怀上,从为整个供应链负责转向为整个社会负责;在能力上,从供应链管理能力向系统管理能力转变。
企业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胸怀,也是其定力智慧的源泉。与之相反,一些人看到做实业致富慢,增长难,“脱实就虚”,转向投资、投机,使得国家经济有空心化之虞。对高速运行了30余年的中国制造和所支撑的中国经济来讲,迫切需要我们的骨干大企业带头实践,在积累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自己的一套具有普世价值的、富有质量的稳定增长模式。
其实无论是国家“十二五”开启战略转型,抑或是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的稳增长主基调,也都凸显了国家竞争层面,对实体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的期盼和更高的要求。毕竟,只有放眼全球,不骄不躁、善于学习积累、苦练内功、勇于创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就百年基业,实现可期的稳定增长。而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强,也最终寄托于此。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洗礼,起码中国已有企业告别了靠投机、靠外延发展这个道路。同时也要看到,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别说在中国,即使在全球也不多见,他们的启示是,发展更需要持续,更需要理性的成熟,而不是忽高忽低,飘忽不定,而这更需像青啤这样着眼长远,着眼全球化,着眼内部系统建设,把实体经济做强做大。
金志国表示,希望通过两会,让政府给予实体经济更多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对中小规模的经济实体,也让更多的企业坚守实体经济、勇于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稳增长”,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相信“实业强则中国强”。
企业效益、食品安全、稳定增长,无论哪个话题,都是牵动无数中国人和无数企业家的字眼。全国两会。金志国如期而至。这不仅包含他一人的憧憬,他一人的忧虑,也是他对企业的责任,对行业的感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实体经济PK虚拟经济——稳能胜快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里,看似跑得很慢的乌龟跑赢了兔子。在新经济形势下,龟兔赛跑的故事可以给人很多启迪,假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展开一场PK,相信结果会类似龟兔赛跑,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稳定而坚持的实体经济。”
稳定增长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众多周知,经济是整个社会政治的基础,而实体经济又是整个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积累的根本,是虚拟经济之源泉。没有实体经济这个根和源泉,社会财富最终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虚拟经济赚钱“快”、不少企业“脱实转虚”的背景下,对实体经济的坚守,显得弥足珍贵。
“很多企业赢在定力的智慧。”金志国认为。这些企业会专注于做好主业,但是又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变革,所以才有了能持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而定力智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经营理念的专业化。即把专业化能力历练成专注的商业气质是专业化的最高境界。再一个就是运营层面的专业化,它代表行业先进生产力,引领行业变革方向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供应链运营能力。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过去十多年,面对国内外啤酒企业的激烈竞争,青岛啤酒用业绩诠释了稳定增长的含义,啤酒销量由2000年的184万千升增加到2011年的715万千升,同比增长286%;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37.64L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1亿元,同比增长421%;净利润从2000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2亿元,同比增长850%;品牌价值从2000年的67.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
这份“成绩单”可以充分证明“稳能胜快”的商界规律,也证实了实体经济并不比虚拟经济赚钱难。
民以食为天,如何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一个需要多元解决的难题,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在这个多元的体系中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依靠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体系的整体发力。政府推动立法,强化执法的力度;企业把食品安全融入自己的文化和商业信仰;而消费者自身,也要亮目明理,向无良商家宣战,向问题食品拍砖,真正打造一个由消费者、政府、企业有机构成的、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也陷入了西西弗斯式不断重复的怪圈。黄曲霉毒素、地沟油、回锅油、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勾兑骨汤精……每年都会有一串长长的黑名单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如今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像这个传说一样不断涌现——消失——再现。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金志国说,他有一个梦想:让推动食品安全的“西西弗斯”不再做无用功,让老百姓的生命与健康不再遭受问题食品的威胁,实现真正的幸福宜居生活。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在他看来,食应以“安”为先。用他的话说,这是百姓生活刚性需求,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卫生大如天。
如何实现食以“安”为先?金志国说,靠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靠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靠的不是出了问题再去“救火”,靠的是一个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体系。他建议,必须在加大食品安全惩罚力度基础上,打造一个由消费者、政府、企业有机构成的、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
“损人利己的企业,其亡也忽焉”。企业是一个国家中最核心的社会单元,是全社会食品卫生安全的基石。百姓日常的饮食健康正是掌握在一个个的食品企业手中。但事实表明,最多最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大多都是来自生产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过度追求、对社会责任的忽视、价值观体系的缺失,导致中国部分食品企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责任维度上,生存阶段,企业能够做到利己不损人;成长阶段,企业就要利己利人,不但考虑到利己,还要利人。当企业走向成熟的时候,就要先利人后利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搭建这样一种价值观体系。从一个个人的价值观,到一个团队的价值观,再到一个组织的价值观,甚至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是伴随着责任逐步升级的。企业做大的过程,不是资本的放大,完全是责任的放大,价值观体系作用的放大。
食品安全监管从原料生产的田间地头到最终消费的民众餐桌,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环节职能时有交叉,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截然分开,分段监管体制中的部门监管边界很难清晰界定,容易造成监管空白情况的发生,往往不能追根溯源将事件根本解决,这直接导致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责任不明,监管不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所有资源,应该全部整合调动起来。”针对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的检验检测机构隶属不同部门,安检人员设备相对分散、能力参差不齐、检验项目存在重叠浪费等现象,金志国提出了,对于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要通过严格资质认定管理,提高检验效率,还要建立各类检验机构有效共享机制,实现检验数据共享;更要促进检验机构社会化,合理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等多项措施。“让老百姓知道吃到嘴里的是什么,让食品安全彻底透明,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宁要小步跑不要过山车”
“青啤的赢更在于定力的智慧。”青岛啤酒一百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做好啤酒主业,但是一百年来又在不断地变革,所以才有了“一杯酒做一百年”且依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企业。
企业作为商业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商业文明程度。在企业从成长到成熟、由成熟阶段到成功阶段的发展历程中,需要在理念上,从组织价值观向社会价值观转变;在责任胸怀上,从为整个供应链负责转向为整个社会负责;在能力上,从供应链管理能力向系统管理能力转变。
企业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胸怀,也是其定力智慧的源泉。与之相反,一些人看到做实业致富慢,增长难,“脱实就虚”,转向投资、投机,使得国家经济有空心化之虞。对高速运行了30余年的中国制造和所支撑的中国经济来讲,迫切需要我们的骨干大企业带头实践,在积累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自己的一套具有普世价值的、富有质量的稳定增长模式。
其实无论是国家“十二五”开启战略转型,抑或是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的稳增长主基调,也都凸显了国家竞争层面,对实体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的期盼和更高的要求。毕竟,只有放眼全球,不骄不躁、善于学习积累、苦练内功、勇于创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就百年基业,实现可期的稳定增长。而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强,也最终寄托于此。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洗礼,起码中国已有企业告别了靠投机、靠外延发展这个道路。同时也要看到,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别说在中国,即使在全球也不多见,他们的启示是,发展更需要持续,更需要理性的成熟,而不是忽高忽低,飘忽不定,而这更需像青啤这样着眼长远,着眼全球化,着眼内部系统建设,把实体经济做强做大。
金志国表示,希望通过两会,让政府给予实体经济更多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对中小规模的经济实体,也让更多的企业坚守实体经济、勇于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稳增长”,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相信“实业强则中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