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诠释顶岗实习的意义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0-0110-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各类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在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参与、支持下,运用新型教学模式──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
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同时,需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如何对离开学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业管理,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实行工学合作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行高职院校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运作模式的有效途径。
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还能够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
争力,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
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学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管理权威的削弱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是离开学校在实习单位进行工作与学习,学校固有的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并不适合,地理位置的分散性导致学校一些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权威作用被削弱甚至失效;同时,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是进行工作状况而不是学习情况的管理,并且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常常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因此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可行性很低。
但是,这并不意味,对顶岗实习学生实施学业管理不需要一种权威来保障其有效进行。恰恰相反,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施学业管理将会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变得更为复杂、更加困难。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权威来保证有效进行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
(二)学业管理的错误倾向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学生是分散在实习单位进行工作与学习,主要通过计算机、电话、邮件、传真等现代通讯技术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流、联系,高职院校固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作用大大削弱,从而导致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常常出现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学校为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监督手段,将学业管理的重点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常常建立严格、频繁的学习汇报制度与详细的学习要求规范,希望以此来掌握处于视线之外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只有在严格的管理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管理方式不适合顶岗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常常并未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是一些学校与教师认为,顶岗实习学生已临近毕业,大部分学业已经完成,因此在对其的学业管理中,完全撒手让学生自行安排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乐观的认为学生只要在实习单位工作情况良好,学习情况也将不错或无关紧要。但是,学校与老师没有认识到,这种学业管理方式常常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学业管理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面临更多、更新的问题,学生更需要管理、协调、指导。
(三)学业管理中师生之间沟通的障碍
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地理位置的分散性,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过程中,必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遭遇严重障碍:一是师生之间直接见面机会非常有限,这将使学生无法获得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中,通过教师启发、激励产生的灵感,也不易产生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师生之间虽然可以借助通过计算机、电话、邮件、传真等现代通讯技术进行交流、联系,以弥补、改善沟通障碍,但这一方面需要师生善于选择、使用恰当的通讯技术,另一方面师生无法借助面对面交流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音语调来更充分反映自己的意见、观点,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与交流信息的误解,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对象的两难选择
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包括完成实习工作任务与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一方面,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是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也是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常常是体现学生顶岗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完成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这是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顺利毕业的前提条件。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对象常常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考核学生完成实习工作情况,强调实践技能提高的重要性,但这常导致学生忽视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影响学生长远发展;二是考核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但又常使得学生对实习工作重视不够,影响实践能力的提高。对考核对象的两难选择常常影响对学生顶岗实习状况的正确评价。
三、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以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目标为基础的管理权威
高职院校及教师顶岗实习学生实施学业管理时,应当建立符合目前学生价值观的、富有意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人生长远发展目标,并使学生理解、认同、接受这一目标,学生对自己长远发展目标的承诺、认同,形成的权威性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此为驱动力,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与学习均取得理想的效果。人生长远发展目标对学生的权威性、导向性作用,能够弥补由于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单位,导致学校管理制度、手段对这些学生作用的不足,这如同在现实生活中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权威一样,是自觉的、强烈的、持久的。
(二)实施指导、协调为主的管理手段
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应当避免过分严格与完全撒手两种管理的错误倾向。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不在学校、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手段由于师生距离的加大而失去了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应当从全新的角度进行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
首先,对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的重点不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而主要应当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消除学习过程的各种障碍,分析学习进展、学习问题,尽力提供学生学习所必须的各种资料、信息,为学生提高学习创造条件、提供资源、扫清障碍,而不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直接的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否则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将处于低效甚至失败。
其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主要是进行协调、指导而不是直接控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和刚性管理。这不仅可以消除学业管理的错误倾向,而且能够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畅所欲言的、开放的、交流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同时,学校、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指导、教育、帮助代替直接的监督、命令,及时获取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上的需求、反应,了解、掌握而非审查、监督学生状况,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
(三)建立以同步与非同步互动为主的沟通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及教师而言,顶岗实习的学生与校园内的学生最大区别之一在于相互沟通的方式不同。师生之间的距离导致了高职院校及教师不易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必须也只能通过对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创造性的远程互动加以解决。
借助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手段进行的远程互动,以时间为维度可以分为同步与非同步的远程互动,其具有不同的特征(表1)。同步与非同步互动使高职院校及教师与顶岗实习学生彼此联系,虽然这不如面对面交流的直接,却具有面对面交流不具备的优势。师生之间的远程互动,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负面影响,并且常常能够消除师生面对面交流中由于年龄、技能、职位等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非同步的远程互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更好的思考、判断、决策,以决定反馈的内容。因此,远程互动,常常能够取得更具实质性的沟通效率。
《管理者的整合》的作者伯尼·戴柯文认为:“人们不可能单凭一种媒体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应当考虑相关因素将多种通讯技术有机结合使用,以提高与顶岗实习学生的沟通效率。
第一,考虑交流的目的、性质。师生之间学习问题交流以传递信息为目的时,如交流学习意见、问题、提供学习支持信息等,同步与非同步的通讯技术都能够满足需求,非同步的通讯技术常常由于传递信息量更大,形式更丰富,效率可能会更高。但是,师生交流、沟通以解决具有一定分歧性的学习问题为目的,为使师生双方能够迅速的交流、反馈,选用即时互动能力较高的同步互动通讯技术为佳,或以同步互动为主,非同步互动为辅的沟通模式,甚至可以创造机会以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解决比较复杂的学习问题。
第二,考虑通讯技术的使用特性与能力。不同通讯技术在即时反馈的能力、传递信息的量与形式等多方面具有不同的使用特性与能力,如电话即时反馈的能力强,但只能以语音传递信息,形式单一;而传真传递信息的形式丰富,可以是文字、图形、表格等,但不便用于即时的互动交流。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选择通讯手段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沟通时,必须考虑其特点能否满足解决相关学习问题的需要。
(四)顶岗实习期间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双重考核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包括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单纯强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某一方面,都存在其局限性。因为,单纯针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考核,将易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处于不良状态,影响学生的毕业与长远发展;而单纯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的考核,可能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能提高,降低顶岗实习的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应当进行双重考核,利用考核指标将两个方面的考核有机的衔接起来,才能有利于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平.从顶岗实习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职教论坛,2004,(11).
[2]曾兰君. 高职旅游企业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初探[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3]万平. 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4]衣学娟,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07,(2).
[5]陶卫平,胡善风,朱国兴,程林.旅游院校顶岗毕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作者简介】吴建新(1969—), 男,重庆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管理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0-0110-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各类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在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参与、支持下,运用新型教学模式──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
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同时,需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如何对离开学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业管理,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实行工学合作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行高职院校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运作模式的有效途径。
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还能够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
争力,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
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学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管理权威的削弱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是离开学校在实习单位进行工作与学习,学校固有的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并不适合,地理位置的分散性导致学校一些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权威作用被削弱甚至失效;同时,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是进行工作状况而不是学习情况的管理,并且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常常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因此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可行性很低。
但是,这并不意味,对顶岗实习学生实施学业管理不需要一种权威来保障其有效进行。恰恰相反,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施学业管理将会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变得更为复杂、更加困难。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权威来保证有效进行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
(二)学业管理的错误倾向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学生是分散在实习单位进行工作与学习,主要通过计算机、电话、邮件、传真等现代通讯技术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流、联系,高职院校固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作用大大削弱,从而导致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常常出现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学校为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监督手段,将学业管理的重点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常常建立严格、频繁的学习汇报制度与详细的学习要求规范,希望以此来掌握处于视线之外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只有在严格的管理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管理方式不适合顶岗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常常并未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是一些学校与教师认为,顶岗实习学生已临近毕业,大部分学业已经完成,因此在对其的学业管理中,完全撒手让学生自行安排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乐观的认为学生只要在实习单位工作情况良好,学习情况也将不错或无关紧要。但是,学校与老师没有认识到,这种学业管理方式常常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学业管理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面临更多、更新的问题,学生更需要管理、协调、指导。
(三)学业管理中师生之间沟通的障碍
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地理位置的分散性,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过程中,必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遭遇严重障碍:一是师生之间直接见面机会非常有限,这将使学生无法获得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中,通过教师启发、激励产生的灵感,也不易产生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师生之间虽然可以借助通过计算机、电话、邮件、传真等现代通讯技术进行交流、联系,以弥补、改善沟通障碍,但这一方面需要师生善于选择、使用恰当的通讯技术,另一方面师生无法借助面对面交流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音语调来更充分反映自己的意见、观点,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与交流信息的误解,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对象的两难选择
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包括完成实习工作任务与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一方面,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是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也是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常常是体现学生顶岗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完成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这是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顺利毕业的前提条件。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对象常常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考核学生完成实习工作情况,强调实践技能提高的重要性,但这常导致学生忽视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影响学生长远发展;二是考核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但又常使得学生对实习工作重视不够,影响实践能力的提高。对考核对象的两难选择常常影响对学生顶岗实习状况的正确评价。
三、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以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目标为基础的管理权威
高职院校及教师顶岗实习学生实施学业管理时,应当建立符合目前学生价值观的、富有意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人生长远发展目标,并使学生理解、认同、接受这一目标,学生对自己长远发展目标的承诺、认同,形成的权威性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此为驱动力,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与学习均取得理想的效果。人生长远发展目标对学生的权威性、导向性作用,能够弥补由于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单位,导致学校管理制度、手段对这些学生作用的不足,这如同在现实生活中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权威一样,是自觉的、强烈的、持久的。
(二)实施指导、协调为主的管理手段
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应当避免过分严格与完全撒手两种管理的错误倾向。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不在学校、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手段由于师生距离的加大而失去了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应当从全新的角度进行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
首先,对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的重点不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而主要应当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消除学习过程的各种障碍,分析学习进展、学习问题,尽力提供学生学习所必须的各种资料、信息,为学生提高学习创造条件、提供资源、扫清障碍,而不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直接的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否则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将处于低效甚至失败。
其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业管理,主要是进行协调、指导而不是直接控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和刚性管理。这不仅可以消除学业管理的错误倾向,而且能够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畅所欲言的、开放的、交流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同时,学校、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指导、教育、帮助代替直接的监督、命令,及时获取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上的需求、反应,了解、掌握而非审查、监督学生状况,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
(三)建立以同步与非同步互动为主的沟通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及教师而言,顶岗实习的学生与校园内的学生最大区别之一在于相互沟通的方式不同。师生之间的距离导致了高职院校及教师不易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与顶岗实习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必须也只能通过对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创造性的远程互动加以解决。
借助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手段进行的远程互动,以时间为维度可以分为同步与非同步的远程互动,其具有不同的特征(表1)。同步与非同步互动使高职院校及教师与顶岗实习学生彼此联系,虽然这不如面对面交流的直接,却具有面对面交流不具备的优势。师生之间的远程互动,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负面影响,并且常常能够消除师生面对面交流中由于年龄、技能、职位等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非同步的远程互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更好的思考、判断、决策,以决定反馈的内容。因此,远程互动,常常能够取得更具实质性的沟通效率。
《管理者的整合》的作者伯尼·戴柯文认为:“人们不可能单凭一种媒体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应当考虑相关因素将多种通讯技术有机结合使用,以提高与顶岗实习学生的沟通效率。
第一,考虑交流的目的、性质。师生之间学习问题交流以传递信息为目的时,如交流学习意见、问题、提供学习支持信息等,同步与非同步的通讯技术都能够满足需求,非同步的通讯技术常常由于传递信息量更大,形式更丰富,效率可能会更高。但是,师生交流、沟通以解决具有一定分歧性的学习问题为目的,为使师生双方能够迅速的交流、反馈,选用即时互动能力较高的同步互动通讯技术为佳,或以同步互动为主,非同步互动为辅的沟通模式,甚至可以创造机会以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解决比较复杂的学习问题。
第二,考虑通讯技术的使用特性与能力。不同通讯技术在即时反馈的能力、传递信息的量与形式等多方面具有不同的使用特性与能力,如电话即时反馈的能力强,但只能以语音传递信息,形式单一;而传真传递信息的形式丰富,可以是文字、图形、表格等,但不便用于即时的互动交流。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选择通讯手段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沟通时,必须考虑其特点能否满足解决相关学习问题的需要。
(四)顶岗实习期间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双重考核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包括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单纯强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某一方面,都存在其局限性。因为,单纯针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考核,将易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处于不良状态,影响学生的毕业与长远发展;而单纯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的考核,可能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能提高,降低顶岗实习的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应当进行双重考核,利用考核指标将两个方面的考核有机的衔接起来,才能有利于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平.从顶岗实习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职教论坛,2004,(11).
[2]曾兰君. 高职旅游企业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初探[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3]万平. 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4]衣学娟,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07,(2).
[5]陶卫平,胡善风,朱国兴,程林.旅游院校顶岗毕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作者简介】吴建新(1969—), 男,重庆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管理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