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会在进餐后发出信号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细菌可不是有礼貌的晚宴客人。它们会很快地填满,并且还会告诉它们的主人别再吃了。
  仅仅在20分钟后,生活在动物内脏中有益的大肠杆菌种群就可以形成抑制它的动物伙伴饥饿感的蛋白质。研究人员于11月24日将他们取得的成果在《CellMetabolism》上发表出来。在啮齿类动物中,这种蛋白质会刺激脑、体响应,从而使得动物减少进食。最新的发现表明,内脏细菌有可能更多地涉及到动物的进食调节,同时也包括人类,这远超此前的想象。
  “这意味着微生物组的成长与活性有可能会对食欲与摄食行为产生特别的调节。”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内分泌学家Kevin Murphy说道,他并没有参与到此项研究中。
  食物向内脏提供大量的营养。那里,细菌运用这些营养维持种群的规模。实验室中,Serguei Fetissov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大肠杆菌种群会在接受营养20分钟后停止生长。在切中“20分钟”要害之时,这种细菌同时也制造出某些与此前不同的蛋白质,并且促进了蛋白质ClpB的产生,这种蛋白质能够模仿人体中影响食欲的荷尔蒙的功效。当大肠杆菌停止生长时,它们能制造出“2倍以上的这种蛋白”来自干法国鲁昂大学的生理学家Fetissov说道。
  之后,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停止生长阶段产生的蛋白质注射入老鼠体内。通过与那些没有接受这些蛋白质的老鼠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注射的老鼠的确吃得较少,并且在它们的内脏中富含ClpB。研究人员同时发现,这种蛋白质促进了缩氨酸YY(一种与减少食欲相关的荷尔蒙)的释放,并且刺激神经细胞降低饥饿程度。
  大肠杆菌蛋白质看上去可以影响啮齿动物的摄食行为。但是这个结果是否也适用于人类,还不能过早下结论。“进一步的工作需要确定这些发现与生理学方面到底存在多少相关性。”Murphy说道。
  内脏细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并不太好理解,Fetissov说道,因此研究与进食相关的路径与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人类的内脏细菌对于肥胖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类似这样的研究还有可能帮助解释细菌与人类健康的联系,Fetissov进一步说道。
  王麒 译自 《科学新闻》(ScienceNews)2015年12月26日
其他文献
在首届全国科普剧本创作暨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中获奖的10部学生科普剧参加了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科普剧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它突出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将科学知识、科学实验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此次参加演出的科普剧,内容涵盖环境保护、绿色出行、食品健康、生态环保及科学探究等
研究动机  生活中摩擦力随处可见,但是在我们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的时候,也许不会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看见它让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停下,司空见惯两件粗糙的物体相对运动发出难听的摩擦声……无法想象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有多么可怕,汽车、火车、自行车都将失灵,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走路吗?我们还能握住一个东西不使它掉下吗?写字的时候笔还能用吗?  任何一样东西只要存在,那么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无法随
模仿是学习的通则。任何创新都必须立足于模仿,从虚无中创造不出新东西。  “创新”一词的拉丁文原意就是“返回和利用过去的资源”。当然,这所谓“过去的资源”,应当是也必须是经典的、模范的。  科学DV活动也必须从模仿开始,必须从虔敬的老老实实的亦步亦趋的模仿开始。要细心研究、揣摩模范作品。要从选题、大纲、脚本、层次等各方面揣摩模范作品,要如写字临帖一样,亦步亦趋地模仿它。逐步从模仿中学得规模法度,用以
3月22日,“全国氣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在北京市第14中学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中国氣象局、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中国氣象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中国氣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纳翔、中国氣象学会秘书长翟盘茂、中国氣象局办公室副主任洪兰江、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北京市氣象局局长姚学祥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中国氣象局科技与氣候变化司司长罗云峰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参会领导
非常高兴与大家分享英国在通过工业情境搭建科学与技术的桥梁方面所进行的一些工作,我们非常重视这项技术的应用。我今天的演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英国国家科学课程设置、中小学实践、情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为什么需要通过工业情境来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同时还会与大家分享一些中小学课程案例。最后还会介绍一下持续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鼓励教师在学校中运用这些情景。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设置  表1是有关英国
机器人一词第1次在人类的幻想作品中出现已经过去90多年,第1台数控工业机器人原型机诞生也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机器人已经渗透进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业、军事、医疗、飞行、水下……更有一些不完全符合人们对机器“人”印象的机器人已经完美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机器人的发展也向着更广阔的领域、更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向前进。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
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营为期7天,紧密围绕学校学科特色,精心策划组织了交流学习、参观体验、动手实践和体验大学生活4类活动。举办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走进生命科学、全球食品安全的挑战与对策等大师报告,带领营员走进全球农业科技最前沿。参观了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领略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开展葡萄酒品鉴、蝴蝶标本制作、插花艺术趣味课堂.植物色素提取与扎染、生
北京公益学学会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0余所在京高校及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科普发展中心等公益实践单位发起成立的全国首个以公益学为研究方向的学术性团体。她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公益事业进入了一个以科学为指导,集学术实践、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一体的公益创新时代。北京公益学学会旨在为公益理论研究和公益实践搭建交流的平台。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青少年科技成长和公民科学教育等
在前面已刊登的《哲学思想的重大变化带来多个领域颠覆性创新的出现(上)》(见本刊2013年第5期第72页——编者注)中,曾提到施杜里希在他所写的((世界哲学史》书中的一段话:“20世纪(至少20世纪下半期)的思想特征是对笛卡儿两元论的背离。一本名为《笛卡儿的错误》书的出版就是这种思想转变的标志,这本书的作者是神经病学家达马希奥”。2004年“脑、心智和教育国际会议”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我有幸在会上结
简介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并证明其水溶液呈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这个实验新奇、有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喚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但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实验,效果不理想,氨气容易逸散造成环境污染。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地探索改进方案,终于寻找到一种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氨气喷泉实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