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心理学家对说谎的概念进行了多样界定,并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入手,更关注儿童的说谎行为,尤其关注2~8岁儿童说谎的发生及心理因素;幼儿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在学前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孩子们中一种普遍现象;儿童说谎行为对下一阶段的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发展形成极大阻碍,对孩子们终生成长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关注儿童说谎行为和心理因素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儿童 说谎 心理因素 健康教育
随着心理学家对儿童说谎认知发展的研究,更多结果表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只有自发说谎行为,即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大班孩子则不仅能有策略地说谎,而且能成功地掩饰自己的说谎行为。可见,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且不容忽视的。同时,儿童关于说谎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不是一开始就能像成人那样同时注意到说话的意图和说话的结果是否错误。国外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心理理论与隐藏意图的说谎之间存在相关,儿童只有获得一种完整的心理理论即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以后,才能获得有意图的说谎能力。我国有学者探讨了儿童说谎行为和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儿童是否说谎与错误信念的理解没有关系,表现为说谎与未说谎组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说谎水平的儿童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有策略说谎组的儿童在信念任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策略组的儿童。正是儿童对信念与错误信念理解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说谎能力随之发展。也就是说,不是有没有说谎,而是说谎“水平”与心理理论发展有关。由于大部分小班孩子们不具备心理理论,因此他们的说谎“水平”很低,但仍然会说谎;而大班孩子基本具备心理理论,因而说谎“水平”比较高。由此可以证明心理理论发展确实是“成熟”说谎发展的关键。
说谎概念及年龄段——
到目前为止,有关年幼儿童是否能清楚地理解说谎或说真话,并对此做出相应的道德评价这个问题,研究结果相当不一致。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研究,但多数研究结果都发现儿童在对说谎的道德评价中。情景因素涉及交往情景、个体行为情景与集体行为情景三种。所谓交往情景涉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给予礼物或东西的言语反应;个体行为情指个体做了某件好事或坏事情景下的言语反应;而集体行为情景是某个团体或小组(如班级)做了好事或坏事情景下的言语反应。他们将说谎分为具有积极意义的说谎和消极意义的说谎。做好事后说谎被认为是谦虚的表现,因此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样,在人际交往情景下,为了避免尴尬或者伤害他人情感而说谎—稱之为白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故意进行的伤害性说谎则具有一定消极意义。在对具有积极意义的说谎进行评价时,情景间的差异显著,即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对个体情景下谦虚的评价越来越积极,好于交往情景下的白谎,其次是集体情景下的说谎与伤害性说谎,儿童对个体行为情景下做坏事说谎予以最消极评价。儿童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说谎或说真话的道德行为抉择。结果表明,在个人说谎条件下,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说真话。
从说谎研究内容来看——
对于说谎的发展问题,大多数研究者聚焦于儿童说谎行为发生的年龄、发生率等问题,而没有深入探讨说谎行为发生的规律性问题,儿童的说谎到底是一时冲动的行为还是某种心理在起作用。因此,未来研究有必要揭示这些深层次问题。从说谎行为相关因素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者仅研究了说谎与某一因素的关系,很少深入该因素的不同层面或类型与说谎的联系,例如,对说谎行为的影响,有研究心理理论水平与说谎行为的关系,有研究奖励条件对说谎行为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能把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对说谎行为进行研究。而且很少有研究探讨不同奖励条件下儿童说谎行为的特点,说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即使有研究表明奖励与说谎是有关系的,也需要考虑不同社会情境、动机或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所以,以后研究中需要引入多种变量或控制好更多无关因素考察说谎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缺少说谎与想象力、家庭环境等的关系研究。如说谎与想象力发展的关系,儿童开始在不同情境下学会说谎时,需要想象设计语言,那么是否想象力发展比较好的儿童其说谎技能也会相对比较高呢?需要研究加以证明。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所以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道德水平等对儿童说谎行为是否有影响,影响有多大,都值得未来再研究。
从说谎研究方法来看——
对说谎的研究主要运用实验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几乎没有个案研究深入探讨说谎行为,追踪经常说谎者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他特征等。此外,说谎的横向研究较多,纵向研究较少。加强对我国儿童真实生活背景下说谎行为的研究。从说谎研究对象来看,几乎所有研究都以正常儿童为被试,很少有研究涉及特殊人群(如聋人、盲人、心理疾病的患者等),他们说谎行为发生的特点与正常群体有何异同,在未来都值得研究。很少有人研究成人的说谎行为,成年人心理水平很高,他们说谎的动机、说谎的特点及对说谎的道德评价受什么因素影响,对不同性质谎言的评价是否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都可作为以后研究方向。这些问题和不足正是我们将来研究有待解决的。今后研究应该考虑如下一些方向或思路。首先,加强对我国儿童真实生活背景下说谎行为的研究。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及社会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生活在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中儿童说谎的研究已经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那么在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中,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和评价及实际行为表现是否可能显著不同?基于我国文化背景的儿童说谎领域的研究有待广泛深入地探讨。其次,开展针对网络背景下说谎问题的研究。都会注意到互联网或网络这个大背景正以其独特匿名、开放、便捷、自由的特性影响儿童,尤其是青少年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在网络中,由于网络行为规范的滞后及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一些青少年认为网络是充满谎言的地方,认为网络中可以随意说谎。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网络“诚信”和“道德”,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是:网络背景下人们对说谎行为的认知和道德评价是否和现实背景有很大差异?网络背景下的谎言有什么特征?网络中的思维方式、道德评价是否会影响现实中对说谎的道德评价和现实中的行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我们探讨。
综上所述,影响儿童说谎行为或道德评价的因素除了事实、意图和信念这三个成分外,不同情境因素,如交往情境、故事情境等,也会对儿童说谎行为产生影响。而且谎言性质会影响儿童对说谎的道德评价,这种评价在不同情景间有差异。
关键词: 儿童 说谎 心理因素 健康教育
随着心理学家对儿童说谎认知发展的研究,更多结果表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只有自发说谎行为,即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大班孩子则不仅能有策略地说谎,而且能成功地掩饰自己的说谎行为。可见,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且不容忽视的。同时,儿童关于说谎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不是一开始就能像成人那样同时注意到说话的意图和说话的结果是否错误。国外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心理理论与隐藏意图的说谎之间存在相关,儿童只有获得一种完整的心理理论即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以后,才能获得有意图的说谎能力。我国有学者探讨了儿童说谎行为和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儿童是否说谎与错误信念的理解没有关系,表现为说谎与未说谎组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说谎水平的儿童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有策略说谎组的儿童在信念任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策略组的儿童。正是儿童对信念与错误信念理解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说谎能力随之发展。也就是说,不是有没有说谎,而是说谎“水平”与心理理论发展有关。由于大部分小班孩子们不具备心理理论,因此他们的说谎“水平”很低,但仍然会说谎;而大班孩子基本具备心理理论,因而说谎“水平”比较高。由此可以证明心理理论发展确实是“成熟”说谎发展的关键。
说谎概念及年龄段——
到目前为止,有关年幼儿童是否能清楚地理解说谎或说真话,并对此做出相应的道德评价这个问题,研究结果相当不一致。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研究,但多数研究结果都发现儿童在对说谎的道德评价中。情景因素涉及交往情景、个体行为情景与集体行为情景三种。所谓交往情景涉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给予礼物或东西的言语反应;个体行为情指个体做了某件好事或坏事情景下的言语反应;而集体行为情景是某个团体或小组(如班级)做了好事或坏事情景下的言语反应。他们将说谎分为具有积极意义的说谎和消极意义的说谎。做好事后说谎被认为是谦虚的表现,因此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样,在人际交往情景下,为了避免尴尬或者伤害他人情感而说谎—稱之为白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故意进行的伤害性说谎则具有一定消极意义。在对具有积极意义的说谎进行评价时,情景间的差异显著,即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对个体情景下谦虚的评价越来越积极,好于交往情景下的白谎,其次是集体情景下的说谎与伤害性说谎,儿童对个体行为情景下做坏事说谎予以最消极评价。儿童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说谎或说真话的道德行为抉择。结果表明,在个人说谎条件下,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说真话。
从说谎研究内容来看——
对于说谎的发展问题,大多数研究者聚焦于儿童说谎行为发生的年龄、发生率等问题,而没有深入探讨说谎行为发生的规律性问题,儿童的说谎到底是一时冲动的行为还是某种心理在起作用。因此,未来研究有必要揭示这些深层次问题。从说谎行为相关因素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者仅研究了说谎与某一因素的关系,很少深入该因素的不同层面或类型与说谎的联系,例如,对说谎行为的影响,有研究心理理论水平与说谎行为的关系,有研究奖励条件对说谎行为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能把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对说谎行为进行研究。而且很少有研究探讨不同奖励条件下儿童说谎行为的特点,说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即使有研究表明奖励与说谎是有关系的,也需要考虑不同社会情境、动机或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所以,以后研究中需要引入多种变量或控制好更多无关因素考察说谎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缺少说谎与想象力、家庭环境等的关系研究。如说谎与想象力发展的关系,儿童开始在不同情境下学会说谎时,需要想象设计语言,那么是否想象力发展比较好的儿童其说谎技能也会相对比较高呢?需要研究加以证明。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所以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道德水平等对儿童说谎行为是否有影响,影响有多大,都值得未来再研究。
从说谎研究方法来看——
对说谎的研究主要运用实验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几乎没有个案研究深入探讨说谎行为,追踪经常说谎者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他特征等。此外,说谎的横向研究较多,纵向研究较少。加强对我国儿童真实生活背景下说谎行为的研究。从说谎研究对象来看,几乎所有研究都以正常儿童为被试,很少有研究涉及特殊人群(如聋人、盲人、心理疾病的患者等),他们说谎行为发生的特点与正常群体有何异同,在未来都值得研究。很少有人研究成人的说谎行为,成年人心理水平很高,他们说谎的动机、说谎的特点及对说谎的道德评价受什么因素影响,对不同性质谎言的评价是否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都可作为以后研究方向。这些问题和不足正是我们将来研究有待解决的。今后研究应该考虑如下一些方向或思路。首先,加强对我国儿童真实生活背景下说谎行为的研究。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及社会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生活在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中儿童说谎的研究已经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那么在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中,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和评价及实际行为表现是否可能显著不同?基于我国文化背景的儿童说谎领域的研究有待广泛深入地探讨。其次,开展针对网络背景下说谎问题的研究。都会注意到互联网或网络这个大背景正以其独特匿名、开放、便捷、自由的特性影响儿童,尤其是青少年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在网络中,由于网络行为规范的滞后及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一些青少年认为网络是充满谎言的地方,认为网络中可以随意说谎。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网络“诚信”和“道德”,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是:网络背景下人们对说谎行为的认知和道德评价是否和现实背景有很大差异?网络背景下的谎言有什么特征?网络中的思维方式、道德评价是否会影响现实中对说谎的道德评价和现实中的行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我们探讨。
综上所述,影响儿童说谎行为或道德评价的因素除了事实、意图和信念这三个成分外,不同情境因素,如交往情境、故事情境等,也会对儿童说谎行为产生影响。而且谎言性质会影响儿童对说谎的道德评价,这种评价在不同情景间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