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而有效的方式。预习在初中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把握的基本策略是:(1)循序渐进的策略。(2)指导的策略。(3)反馈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物理学习 预习习惯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然而,现今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发现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优胜的保证。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算找到了学习的钥匙,摸到了学习的门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今天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所谓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前的知识准备的过程。通过自学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没有自学,学生只限于教师讲解的范围,不利于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二、预习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
1.从教的方面看,预习可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节省课后复习时间、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质量等效果。通过课前的学习,对教材的内容已经初步掌握,上课的时间就变成了有条理的复习,听课时就会减少障碍,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同时,也会提高笔记的水平,对于书上有的內容,可以少记而集中听课。
2.从学的方面看,自学是学生能动地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自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增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这种自学能力,通过预习,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本课的重点、难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教育教学结果来看,有效地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防止学生两极分化。通过这种过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好的学习效果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强化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预习的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智力等各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在学习上有着巨大的潜能。而且,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只是学会知识。教师只能让学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精髓所在。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预习就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培养初中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预习的目标
这是完成预习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课时教学内容提出具体预习的目标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同时也给学生一些提示,设计预习要求时要围绕教学总要求设计具体的分项要求,预习要求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要求不能过高,要贴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考虑要求的可接受性,预习要求学生要容易接受,难易适度,学生通过努力可完成要求。另外,还要考虑要求的趣味性,提出的要求学生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制定预习要求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教学内容不同,预习目标要求就不同。例如,在预习电路的组装时,教师要确定的基本预习目标是:(1)知道串、并联电路及其特点。(2)知道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
2.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把握的基本策略
(1)循序渐进的策略。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初级阶段时任务难度是比较大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按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预习习惯尚未形成时教师要善于对各种强化物加以有效控制,以取得学生持续地保持着预习的行为,并逐渐产生强烈的预习动机而达到学习的自主。例如,教师可以在班内口头表扬预习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继续使这些学生保持着预习行为,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可以起到榜样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预习者的行列之中。其次,当初步建立起预习的习惯后,学生会把预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求知需要”,这时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其内部动机,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再次,享受成功是学生的最大乐趣,也是学生持续地进行一项任务的最好强化。自己或其他人建立起的良好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带来的学习上的收获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就决定了学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努力学习,勇敢地面对挫折,以乐观的情绪对待学习中的重重困难。这时,习得的预习策略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进而就会激发出更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2)指导的策略。学生的预习习惯不是学生在课下随便翻翻书,看看课文就了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不要使之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学生无目的或放任自流,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吴增春老师论述常用的预习方法有鸟瞰预习法、标记预习法、提纲预习法、尝试预习法、浏览预习法、笔记预习法等。当然,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的方法不尽相同。比如,在初中物理的预习学习中不仅仅要用到上述的一些方法,还会用到实验法,在预习平均速度时,利用儿时玩过的玩具小汽车和停表就可以自主探究平均速度了。
(3)反馈的策略。即要检查学生的预习,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有的放矢的检查,要按提纲检查,可采用巡视检查,及时指出学生预习时的错误之处,也可以采取质疑法检查,有针对性地解答特殊问题,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可放在课内统一解决。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吴增春.预习的技巧与方法.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4]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物理学习 预习习惯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然而,现今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发现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优胜的保证。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算找到了学习的钥匙,摸到了学习的门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今天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所谓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前的知识准备的过程。通过自学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没有自学,学生只限于教师讲解的范围,不利于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二、预习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
1.从教的方面看,预习可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节省课后复习时间、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质量等效果。通过课前的学习,对教材的内容已经初步掌握,上课的时间就变成了有条理的复习,听课时就会减少障碍,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同时,也会提高笔记的水平,对于书上有的內容,可以少记而集中听课。
2.从学的方面看,自学是学生能动地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自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增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这种自学能力,通过预习,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本课的重点、难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教育教学结果来看,有效地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防止学生两极分化。通过这种过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好的学习效果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强化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预习的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智力等各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在学习上有着巨大的潜能。而且,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只是学会知识。教师只能让学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精髓所在。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预习就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培养初中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预习的目标
这是完成预习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课时教学内容提出具体预习的目标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同时也给学生一些提示,设计预习要求时要围绕教学总要求设计具体的分项要求,预习要求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要求不能过高,要贴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考虑要求的可接受性,预习要求学生要容易接受,难易适度,学生通过努力可完成要求。另外,还要考虑要求的趣味性,提出的要求学生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制定预习要求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教学内容不同,预习目标要求就不同。例如,在预习电路的组装时,教师要确定的基本预习目标是:(1)知道串、并联电路及其特点。(2)知道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
2.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把握的基本策略
(1)循序渐进的策略。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初级阶段时任务难度是比较大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按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预习习惯尚未形成时教师要善于对各种强化物加以有效控制,以取得学生持续地保持着预习的行为,并逐渐产生强烈的预习动机而达到学习的自主。例如,教师可以在班内口头表扬预习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继续使这些学生保持着预习行为,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可以起到榜样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预习者的行列之中。其次,当初步建立起预习的习惯后,学生会把预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求知需要”,这时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其内部动机,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再次,享受成功是学生的最大乐趣,也是学生持续地进行一项任务的最好强化。自己或其他人建立起的良好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带来的学习上的收获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就决定了学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努力学习,勇敢地面对挫折,以乐观的情绪对待学习中的重重困难。这时,习得的预习策略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进而就会激发出更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2)指导的策略。学生的预习习惯不是学生在课下随便翻翻书,看看课文就了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不要使之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学生无目的或放任自流,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吴增春老师论述常用的预习方法有鸟瞰预习法、标记预习法、提纲预习法、尝试预习法、浏览预习法、笔记预习法等。当然,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的方法不尽相同。比如,在初中物理的预习学习中不仅仅要用到上述的一些方法,还会用到实验法,在预习平均速度时,利用儿时玩过的玩具小汽车和停表就可以自主探究平均速度了。
(3)反馈的策略。即要检查学生的预习,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有的放矢的检查,要按提纲检查,可采用巡视检查,及时指出学生预习时的错误之处,也可以采取质疑法检查,有针对性地解答特殊问题,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可放在课内统一解决。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吴增春.预习的技巧与方法.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4]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