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可我们只注重“结果”的测试,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是我们过于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注重判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而淡化了评价的教学和调节功能。所以,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是高投入,低产出,高分数,低能力。
一.评价需有科学的指向,为能力的形成导航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评价观。课程标准言:“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评价内容的圈定,评价形式的选择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不能只把视野局限于知识的掌握。
1、指向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是否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条理流畅,观点是否清楚连贯。同时不能忽略对“听力”的评价。“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味觉。”因此,引导让学生注意“听”讲大有裨益。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多方面审视:“你的口齿很清楚,语言也很流畅,相信所有的同学都听懂你的意思了。”“你很注意倾听,听懂了老师的话,也听出了同学发言中的漏洞。”这是对该同学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提醒与引导。既引导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又提醒学生注意聆听同学的主张。
2、指向思维的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而这一点恰恰是语文老师容易忽略的。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通过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觉思维。如:”你从多个角度思考这问题,回答很全面。”(指向思维的广度)“你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老师很佩服你。”(指向思维的深度)“你的反应好快啊!”(指向思维的灵活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学会思考。
3、指向学习过程
指向独立思考时的探究精神,指向小组学习交流时的合作意识,指向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指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指向勇于挑战自己的勇气……如“你的回答不理想,但老师还要为你的勇敢鼓掌”。这种不惟结果的评价会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日积月累,会培养起学生很多优秀的品质的。
二.评价需有明确的目的,有序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为师者要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总目标、特定学段的阶段目标熟稔于心,用于指导自己的课堂设计、作业布置、学业评价等。如:我们只有了解了新课标对某学段“朗读能力”的要求,才能据此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据此评价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其次,为师者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我们可以在学期初确定某学期、某月或某星期的富于个性的阶段目标,保证目标达成的序列性、连贯性、有效性。同时让我们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某学期作文方面的目标是:能够具体生动地叙述一件事。那我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具体地叙事,第二三月学会生动地刻画,这段时间我们的作文评价可以只针对叙事的六要素,针对作文中的描写进行,可以忽略作文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要是有效的指导,要有拨云见日之功效
评价不能够是盲目的赞赏,也不仅仅是告诉学生对与错,或者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分数,一个模模糊糊的等级。我们要在评价过程中提示学生知识掌握的疏漏、思维的缺憾等等。如“你的回答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这样的评价会告诉所有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如果更准确一些会更好”。这是委婉地提醒该同学:你的回答不够准确。在他们的作文评语上写:你是一个多么善于观察的女孩,有顺序,有重点,还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把结局提到开头写,会不会更能撩拨读者的心绪呢?这样的评价比一个对勾,一句敷衍塞责的“你真棒”会更有意义。
如果我们精于评价,我们响在学生耳边的每一句话,写在学生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字,可能都会是金玉良言,可能都会点石成金。那时,培养“高分”又“高能”的学生也不再是神话。
任素珍,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一.评价需有科学的指向,为能力的形成导航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评价观。课程标准言:“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评价内容的圈定,评价形式的选择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不能只把视野局限于知识的掌握。
1、指向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是否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条理流畅,观点是否清楚连贯。同时不能忽略对“听力”的评价。“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味觉。”因此,引导让学生注意“听”讲大有裨益。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多方面审视:“你的口齿很清楚,语言也很流畅,相信所有的同学都听懂你的意思了。”“你很注意倾听,听懂了老师的话,也听出了同学发言中的漏洞。”这是对该同学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提醒与引导。既引导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又提醒学生注意聆听同学的主张。
2、指向思维的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而这一点恰恰是语文老师容易忽略的。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通过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觉思维。如:”你从多个角度思考这问题,回答很全面。”(指向思维的广度)“你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老师很佩服你。”(指向思维的深度)“你的反应好快啊!”(指向思维的灵活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学会思考。
3、指向学习过程
指向独立思考时的探究精神,指向小组学习交流时的合作意识,指向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指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指向勇于挑战自己的勇气……如“你的回答不理想,但老师还要为你的勇敢鼓掌”。这种不惟结果的评价会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日积月累,会培养起学生很多优秀的品质的。
二.评价需有明确的目的,有序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为师者要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总目标、特定学段的阶段目标熟稔于心,用于指导自己的课堂设计、作业布置、学业评价等。如:我们只有了解了新课标对某学段“朗读能力”的要求,才能据此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据此评价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其次,为师者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我们可以在学期初确定某学期、某月或某星期的富于个性的阶段目标,保证目标达成的序列性、连贯性、有效性。同时让我们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某学期作文方面的目标是:能够具体生动地叙述一件事。那我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具体地叙事,第二三月学会生动地刻画,这段时间我们的作文评价可以只针对叙事的六要素,针对作文中的描写进行,可以忽略作文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要是有效的指导,要有拨云见日之功效
评价不能够是盲目的赞赏,也不仅仅是告诉学生对与错,或者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分数,一个模模糊糊的等级。我们要在评价过程中提示学生知识掌握的疏漏、思维的缺憾等等。如“你的回答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这样的评价会告诉所有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如果更准确一些会更好”。这是委婉地提醒该同学:你的回答不够准确。在他们的作文评语上写:你是一个多么善于观察的女孩,有顺序,有重点,还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把结局提到开头写,会不会更能撩拨读者的心绪呢?这样的评价比一个对勾,一句敷衍塞责的“你真棒”会更有意义。
如果我们精于评价,我们响在学生耳边的每一句话,写在学生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字,可能都会是金玉良言,可能都会点石成金。那时,培养“高分”又“高能”的学生也不再是神话。
任素珍,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