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选择到海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中国高校应该怎样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在财会领域,一些中国高校选择和国际上知名的职业组织进行合作以培养财会专业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培养模式最突出的矛盾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协调问题。本文对国内四所开设国际会计创新班的高校进行了调查,对专业领域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冲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专业教育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8.8
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高校陆续开办了一些财经专业的国际创新班。若干年后,这类创新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以国际会计创新班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专业教育如何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进行协调。
一、当前高校财经专业办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向需求
(一)经济开放新格局迫切需要我们培养更多国际化的财经人才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海外并购是国内企业获取先进技术、拓展海外市场的一条捷径。2009年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达到460亿美元,超过了以前所有并购的总和,有学者称2009年是“中国海外并购元年”。 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达到272宗,金额达到569亿美元。2014年中国境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对华投资,成为中国国际化的一道分水岭。过去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现在中国对于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比如美国、欧洲也在增加。
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数量持续增长。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共96起,其中香港上市72起,美国上市15起,其余市场9起。熟悉国际会计准则(IFRS)是赴海外上市的要求之一,目前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向IFRS趋同。在欧盟,就要求上市公司直接采用IFRS编制会计报告。
从发展态势来看,国际化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常态。我国从没有象现在这样和世界的联系如此紧密。不论是海外投资还是海外上市,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保障,由此产生了国际化财经人才的巨大需求。陈春华(2013)对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进行的调查显示,这10所高校均将国际化列为会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之一。
(二)参与全球竞争是为了服务本土经济利益,国际化财经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本土知识教育基础上
1.国际竞争以本土为根基。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要通过国际化实现“洋为中用”。从学习和知识创新的角度讲,大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本身就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或者说本土化是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要依据本国传统、文化及现实问题对他国理论和知识进行改造和吸收,以促进本土问题解决为目标(董成武,2014)。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游学期间曾经旁听了一门博士生的研修课程,吸引他的是一个小组的报告,这个小组的3名成员在印度进行了大约三周的实地调查,搜集了关于当地儿童唇裂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不止印度,有的小组去了巴西,还有的去了中国。因为美国顶尖高校认为他们培养的学生将来会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领导者,他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差异。美国的国际化从来都没有花架子,都是实用主义,是为美国本土服务的(秦春华,2015)。在国际上所有有竞争力的东西——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文化都有着厚重的本土基础。
2.学生就业的主要市场在本土。根据我们的调查(见图1),即使选择的是国际会计班,学生毕业后国内仍然是主要的就业市场。扎实的本土知识是学生今后工作的基础,所以本土知识的教育不可或缺。
二、高校财经专业办学实践中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现实冲突:以国际会计专业为例
财会问题是企业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处理的关键问题,会计标准也是国际协调非常活跃的领域。我国高校为了满足会计实践国际化的需求,积极进行改革创新,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举办了嵌入国际执业资格认证课程的国际会计方向班。例如199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始开设ACCA(英国会计执业资格)课程,南京审计学院在1998年开始和ACCA进行合作,接着2001年上海财大、上海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也引入了ACCA教育。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举办了美国会计(AICPA)方向班、加拿大会计(CGA)方向班、英国管理会计(CIMA)方向班等。但其中最多的仍是ACCA方向班,到目前全国有80多所高校设置了ACCA国际会计班。
虽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实践,ACCA国际会计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集中表现为教育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冲突问题。调查显示,这些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目标与内容设置上的冲突:过于强调国外会计和考证,忽略现实条件和学生需求
1.学习目标和课程设置
ACCA需要通过14门课程的考试,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ACCA班一般都会将14门考试课程纳入到教学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所有课程考试。ACCA考试没有中国本土会计学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学习中国本土會计学,对于是否能够通过ACCA课程的考试根本没有影响,所以许多高校采取课程置换的方法,即以ACCA课程代替本土会计学的相关内容,毕竟四年的课时是有限的。高校目前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已经背离了当初引入ACCA课程的目的——将国际会计职业资格嵌入本科教学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国际化的财经人才,不是为了取得资格证书。学校之所以急于让学生通过考试,是因为学校把通过率作为自己的宣传手段,把通过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正是由于大量的课程置换,导致学生缺乏中国本土会计知识,并且知识体系不完整(马兰,2010)。 实际上将ACCA的14门考试课程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ACCA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士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学识基础和实践经验,而对在校大学生则有较大的挑战(田冠军,2013)。ACCA的课程只要在十年之内通过就可以取得准会员资格,所以如果要求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就全部通过并不合乎ACCA设计初衷,更何况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是零基础。
另外学生对于本土会计的学习实际存在很大的需求,如图2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除了相关考试课程外,认为有必要增加中国本土会计课程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为88.3%,学生对于学习中国会计课程是有需求的。因为他们毕业后大部分选择的是留在国内(如图1所示),即使将来从事了国际会计相关岗位,本土会计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师资上的冲突:完全依靠本土师资,对国际化教学的胜任能力不足
关于师资的情况调查我们主要设计了两类问题:学生对教师本身专业素质的评价,学生是否选择校外资源及原因。
现在高校的ACCA成建制本科班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三类:外籍教师、本校教师和培训机构的讲师(况学文,2011)。外籍教师英语运用娴熟,具有西式的思维方式。但他们的授课效果和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关,英语虽然是母语但专业知识未必扎实。培训机构的讲师一般自己参加过ACCA的考试,对于学习规律和学习难点的把握准确。但因为他们不是学校在编员工,他们的酬金是以课时来计算的,所以他们没有动力去和学生做更多的沟通,讲完课约定的任务就完成了。在人数上,外籍教师和培训机构教师只占极少数,国际会计班的授课几乎完全依靠校内在编教师。从学生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图3)可以看出,当前国际班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的胜任能力不足。图中3项应答在60%以上的问题都与国际化授课相关:对ACCA课程内容的了解(65.5%)、国际会计知识水平(62.57%)、英语水平(60.82%)。
调查(表1)还显示有54.97%的学生参加过校外培训或者网络课程,26.9%的学生虽然没有参加,但是有这个打算。较高比例的使用校外资源既是学生自主性的反映,同时也间接反映出校内资源的不足,尤其39.36%(图4)的应答者直接是因为师资问题而选择校外资源。
应该说学生的这种评价结果和我国高校ACCA目前的师资现状是相符的,ACCA的师资急需加强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年会(2013、2014)中都有普遍反映,是全国许多开设ACCA课程高校的共识。造成现在这种师资状况捉襟见肘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从客观讲ACCA被引入学历教育的时间相对来说还不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一次一次的授课过程获得经验的沉积,这不仅包括自身专业知识的沉积,更包括对于学生学习难点和学习规律的把握。国内高校ACCA成建制班一般采用的都是ACCA的原版教材,授课也采用英语,这对于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是教师自己对英文教材的准确把握,二是教师是否有能力把自己的理解转换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有限的情况下,要明显高于英语国家会计教师的授课难度。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教师在专业领域造诣极深,但讲课却不被学生接受的原因,因为这是两个过程,自己的学问深厚未必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被学生理解。采用英文授课表面上看只是多了一个步骤,即把母语转换为英语,但其实比这个要复杂得多。ACCA教学不是一种纯英语的技能培养,而是对财务会计技能和素质的传授和培养,ACCA任课教师需要对国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熟悉西方的思维方式(况学文,2011)。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ACCA教师不仅要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在没有海外生活的背景下想成为一名优秀的ACCA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对ACCA课程的投入程度。本校ACCA任课教师一般都具有英语好、专业知识扎实,学历高的特点,他们有条件和义务与学生进行沟通,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指导。但是因为现行教育体制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看重科研,所以他们其实没有动力完全投入到ACCA的教学中。承担ACCA教学课程的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职称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做高质量的研究,不会全身心投入到ACCA的授课中去(郭剑花,2014)。
(三)教学手段上的冲突:教材和教学语言不符合学生学习习惯
目前高校的ACCA国际会计班一般采用的都是英文原版教材。ACCA的教材是根据ACCA制定的考试大纲编写的,大纲每6年会进行一次修订。严格地讲,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材,而是考试复习资料,表现在:一是信息量非常大,知识点繁多,并且对每个知识点的解释都很簡单,缺少相应的阐述和说明(张横峰,2012)。二是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和逻辑性较差而跳跃性大(况学文、刘晨华,2011)。我们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教材持正面评价的只有45.3%,大部分持负面评价。其中28.07%的学生反映教材的体系不太合理,不便于理解。
在调查中还有学生反映他们根本不看教材,只看辅导资料,这也印证了ACCA教材的考试参考资料性质,并不重视教材应该循序渐进、体系合理及注重阐释的要求。反映了对ACCA教材的不认可。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中文辅导材料的需求。 对于教学语言,我国高校ACCA的授课一般被要求要全英,最低也要双语。
从图5看,学生最认可的教学手段是先双语,再逐渐适应全英教学,有10.5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全英教学。一位资深ACCA培训机构的讲师也提到,对于中国学生应该尽量使用中文进行教学,因为这样更容易理解所传授的内容,并且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张雨桐,2008)。
三、如何协调专业教育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
(一)培养目标的调整
高校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国际化观念,不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标准。国际化的培养战略应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处理国际经济业务的能力,而不是满足于考过几门ACCA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ACCA课程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课程。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兴趣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应改进招生环节的宣传工作。调查显示仅有25.73%的学生是因为对国际会计的兴趣而选读了ACCA班,大部分学生(51.46%)只是遵循家长的选择。由于ACCA会计的学习难度要高于普通会计的学习,在缺乏兴趣支撑的条件下,会造成教学实施的困难,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优化
1.增加本土会计所占比重。因为专业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本土经济社会需要,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意愿在本土(表1),所以即使国际会计班学生也应该受到系统的本土专业知识教育,本土知识课程不应该被国际化课程置换掉。在ACCA课程中的F3“FinancialAccounting”和F7“FinancialReporting”是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讲述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一些ACCA国际班就以这些课程置换了一般会计本科专业的两门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这两门主干课程是以我国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写的,是学生学习中国本土会计的窗口,也可以说是会计专业的精华所在。缺失了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就无法掌握中国本土会计知识。所以这两门主干课程不论是国际班还是普通本科班都是不应该被替代的。同样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也不应该被F2“Management Accounting”、F5“Performance Mnangement”和F9“FinancialManagement”置换掉。
2.加强本土会计与国际会计内容安排上的衔接和协调。一是时间上的衔接,应当使中国本土会计课程和国际会计课程同步进行。我们的调查显示,有52.32%的学生认为中国会计课程与国际会计课程应该同步进行。将两项课程同步进行,便于学生对比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感觉两者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本身是一个国际化和本土化兼得的过程。二是内容模块上的衔接。ACCA课程在专业阶段的难度相当于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难度,所以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把ACCA的14门课程全部开设。应当以现行成熟的会计课程体系框架,按财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三个模块对14门课程进行选择性安排。
(三)师资建设和教学手段优化
应当考虑建立专门的国际化会计教学团队,这样既可以加强教学效果,也可以带动对国际会计的研究。具体措施包括:教学经费适当向这个团队倾斜,团队教师可以优先参与国际化的师资培训学习和学术研讨会议,从而推动团队教师在外语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
对于教学语言的选择,学校不应一味要求授课采用全英或者英语的比例要达到多少。我们应当明确:第一,国际化不等于英语化。“国际化的本质在于对世界的清晰把握。”英语只是一种在国际范围内的通用工作语言,是我们和世界联结的一个工具。第二,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是语言的学习,也和语言的学习不同。在专业教育中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直觉,许多专业词汇的含义学生只有通过母语的环境才能体会出来,进而能够深刻理解其意义,渐渐积累形成专业素养和专业直觉。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但在非母语的环境中,用本身就不熟悉的一种语言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概念,学生很难达到意会的程度。
因此,在学生对于专业还没有任何基础时应该选择用母语讲解,不仅易于理解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英语和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选择用双语教学。当师生双方用英语交流专业的内容都没有障碍时应该全英教学。
关于教材的选择。鉴于学生对于现有英文教材多数持负面评价,但又无合适的其他英文教学资料可替代的情况下,应当在教学的初期和中期补充一些中文辅导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更好地使用现有英文教材。我们的调查中,有40.94%的受访学生表达了对中文辅导资料的需求。从长远看,应当组织有经验教师编写适合我们学生的教义或教材,而仅将英文原版的应考书籍作为参考资料。
(四)综合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教学资源
除了加强校内师资建设和资源利用外,还应有选择性地利用校外资源。例如高校可以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合作,购买培训机构课件提供给国际会计班学生使用。相对于高校而言,培训机构更侧重于应试。培训机构的讲师一般都通过了ACCA课程的考试,有着备考经验。并且由于他们经常研究考题,对于考试的深浅、方向的把握也比较准确。
除了购买培训机构的课件外,高校也可以请培训机构讲师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除了考试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关ACCA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等。
通过对培训机构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校内教师吸收掌握ACCA动态信息的效率,也有利于校内教师学习借鉴培训机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春华.高校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研究.财会通讯,2013(6)(上),31-33.
[2]董成武.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12卷第1期,80-84.
[3]廖进球,谭光兴,朱晓刚.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8(1),59-61.
[4]马兰.ACCA成建制班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探讨.中国商界,2010(3),377-378.
[5]田冠军.ACCA认证国际会计人才供需分析及教学建议.財会月刊,2013(3)下,127-128.
[6]郭剑花.高校ACCA班定位探讨.财会通讯(综合版)2014(2)上,41-43.
[7]张横峰.ACCA成建制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探析,财会通讯(综合版)2012(10)上,126-128.
[8]况学文,刘晨华.ACCA成建制本科教学师资配置问题分析.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9)(上),159-160.
[9]张雨桐.ACCA教育与教学实践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8(2),58-60.
[10]秦春华.教育国际化不是装点门面,光明日报,2015年5月5日第13版.
【关键词】专业教育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8.8
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高校陆续开办了一些财经专业的国际创新班。若干年后,这类创新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以国际会计创新班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专业教育如何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进行协调。
一、当前高校财经专业办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向需求
(一)经济开放新格局迫切需要我们培养更多国际化的财经人才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海外并购是国内企业获取先进技术、拓展海外市场的一条捷径。2009年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达到460亿美元,超过了以前所有并购的总和,有学者称2009年是“中国海外并购元年”。 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达到272宗,金额达到569亿美元。2014年中国境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对华投资,成为中国国际化的一道分水岭。过去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现在中国对于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比如美国、欧洲也在增加。
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数量持续增长。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共96起,其中香港上市72起,美国上市15起,其余市场9起。熟悉国际会计准则(IFRS)是赴海外上市的要求之一,目前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向IFRS趋同。在欧盟,就要求上市公司直接采用IFRS编制会计报告。
从发展态势来看,国际化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常态。我国从没有象现在这样和世界的联系如此紧密。不论是海外投资还是海外上市,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保障,由此产生了国际化财经人才的巨大需求。陈春华(2013)对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进行的调查显示,这10所高校均将国际化列为会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之一。
(二)参与全球竞争是为了服务本土经济利益,国际化财经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本土知识教育基础上
1.国际竞争以本土为根基。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要通过国际化实现“洋为中用”。从学习和知识创新的角度讲,大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本身就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或者说本土化是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要依据本国传统、文化及现实问题对他国理论和知识进行改造和吸收,以促进本土问题解决为目标(董成武,2014)。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游学期间曾经旁听了一门博士生的研修课程,吸引他的是一个小组的报告,这个小组的3名成员在印度进行了大约三周的实地调查,搜集了关于当地儿童唇裂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不止印度,有的小组去了巴西,还有的去了中国。因为美国顶尖高校认为他们培养的学生将来会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领导者,他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差异。美国的国际化从来都没有花架子,都是实用主义,是为美国本土服务的(秦春华,2015)。在国际上所有有竞争力的东西——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文化都有着厚重的本土基础。
2.学生就业的主要市场在本土。根据我们的调查(见图1),即使选择的是国际会计班,学生毕业后国内仍然是主要的就业市场。扎实的本土知识是学生今后工作的基础,所以本土知识的教育不可或缺。
二、高校财经专业办学实践中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现实冲突:以国际会计专业为例
财会问题是企业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处理的关键问题,会计标准也是国际协调非常活跃的领域。我国高校为了满足会计实践国际化的需求,积极进行改革创新,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举办了嵌入国际执业资格认证课程的国际会计方向班。例如199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始开设ACCA(英国会计执业资格)课程,南京审计学院在1998年开始和ACCA进行合作,接着2001年上海财大、上海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也引入了ACCA教育。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举办了美国会计(AICPA)方向班、加拿大会计(CGA)方向班、英国管理会计(CIMA)方向班等。但其中最多的仍是ACCA方向班,到目前全国有80多所高校设置了ACCA国际会计班。
虽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实践,ACCA国际会计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集中表现为教育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冲突问题。调查显示,这些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目标与内容设置上的冲突:过于强调国外会计和考证,忽略现实条件和学生需求
1.学习目标和课程设置
ACCA需要通过14门课程的考试,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ACCA班一般都会将14门考试课程纳入到教学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所有课程考试。ACCA考试没有中国本土会计学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学习中国本土會计学,对于是否能够通过ACCA课程的考试根本没有影响,所以许多高校采取课程置换的方法,即以ACCA课程代替本土会计学的相关内容,毕竟四年的课时是有限的。高校目前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已经背离了当初引入ACCA课程的目的——将国际会计职业资格嵌入本科教学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国际化的财经人才,不是为了取得资格证书。学校之所以急于让学生通过考试,是因为学校把通过率作为自己的宣传手段,把通过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正是由于大量的课程置换,导致学生缺乏中国本土会计知识,并且知识体系不完整(马兰,2010)。 实际上将ACCA的14门考试课程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ACCA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士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学识基础和实践经验,而对在校大学生则有较大的挑战(田冠军,2013)。ACCA的课程只要在十年之内通过就可以取得准会员资格,所以如果要求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就全部通过并不合乎ACCA设计初衷,更何况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是零基础。
另外学生对于本土会计的学习实际存在很大的需求,如图2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除了相关考试课程外,认为有必要增加中国本土会计课程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为88.3%,学生对于学习中国会计课程是有需求的。因为他们毕业后大部分选择的是留在国内(如图1所示),即使将来从事了国际会计相关岗位,本土会计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师资上的冲突:完全依靠本土师资,对国际化教学的胜任能力不足
关于师资的情况调查我们主要设计了两类问题:学生对教师本身专业素质的评价,学生是否选择校外资源及原因。
现在高校的ACCA成建制本科班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三类:外籍教师、本校教师和培训机构的讲师(况学文,2011)。外籍教师英语运用娴熟,具有西式的思维方式。但他们的授课效果和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关,英语虽然是母语但专业知识未必扎实。培训机构的讲师一般自己参加过ACCA的考试,对于学习规律和学习难点的把握准确。但因为他们不是学校在编员工,他们的酬金是以课时来计算的,所以他们没有动力去和学生做更多的沟通,讲完课约定的任务就完成了。在人数上,外籍教师和培训机构教师只占极少数,国际会计班的授课几乎完全依靠校内在编教师。从学生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图3)可以看出,当前国际班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的胜任能力不足。图中3项应答在60%以上的问题都与国际化授课相关:对ACCA课程内容的了解(65.5%)、国际会计知识水平(62.57%)、英语水平(60.82%)。
调查(表1)还显示有54.97%的学生参加过校外培训或者网络课程,26.9%的学生虽然没有参加,但是有这个打算。较高比例的使用校外资源既是学生自主性的反映,同时也间接反映出校内资源的不足,尤其39.36%(图4)的应答者直接是因为师资问题而选择校外资源。
应该说学生的这种评价结果和我国高校ACCA目前的师资现状是相符的,ACCA的师资急需加强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年会(2013、2014)中都有普遍反映,是全国许多开设ACCA课程高校的共识。造成现在这种师资状况捉襟见肘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从客观讲ACCA被引入学历教育的时间相对来说还不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一次一次的授课过程获得经验的沉积,这不仅包括自身专业知识的沉积,更包括对于学生学习难点和学习规律的把握。国内高校ACCA成建制班一般采用的都是ACCA的原版教材,授课也采用英语,这对于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是教师自己对英文教材的准确把握,二是教师是否有能力把自己的理解转换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有限的情况下,要明显高于英语国家会计教师的授课难度。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教师在专业领域造诣极深,但讲课却不被学生接受的原因,因为这是两个过程,自己的学问深厚未必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被学生理解。采用英文授课表面上看只是多了一个步骤,即把母语转换为英语,但其实比这个要复杂得多。ACCA教学不是一种纯英语的技能培养,而是对财务会计技能和素质的传授和培养,ACCA任课教师需要对国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熟悉西方的思维方式(况学文,2011)。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ACCA教师不仅要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在没有海外生活的背景下想成为一名优秀的ACCA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对ACCA课程的投入程度。本校ACCA任课教师一般都具有英语好、专业知识扎实,学历高的特点,他们有条件和义务与学生进行沟通,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指导。但是因为现行教育体制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看重科研,所以他们其实没有动力完全投入到ACCA的教学中。承担ACCA教学课程的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职称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做高质量的研究,不会全身心投入到ACCA的授课中去(郭剑花,2014)。
(三)教学手段上的冲突:教材和教学语言不符合学生学习习惯
目前高校的ACCA国际会计班一般采用的都是英文原版教材。ACCA的教材是根据ACCA制定的考试大纲编写的,大纲每6年会进行一次修订。严格地讲,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材,而是考试复习资料,表现在:一是信息量非常大,知识点繁多,并且对每个知识点的解释都很簡单,缺少相应的阐述和说明(张横峰,2012)。二是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和逻辑性较差而跳跃性大(况学文、刘晨华,2011)。我们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教材持正面评价的只有45.3%,大部分持负面评价。其中28.07%的学生反映教材的体系不太合理,不便于理解。
在调查中还有学生反映他们根本不看教材,只看辅导资料,这也印证了ACCA教材的考试参考资料性质,并不重视教材应该循序渐进、体系合理及注重阐释的要求。反映了对ACCA教材的不认可。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中文辅导材料的需求。 对于教学语言,我国高校ACCA的授课一般被要求要全英,最低也要双语。
从图5看,学生最认可的教学手段是先双语,再逐渐适应全英教学,有10.5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全英教学。一位资深ACCA培训机构的讲师也提到,对于中国学生应该尽量使用中文进行教学,因为这样更容易理解所传授的内容,并且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张雨桐,2008)。
三、如何协调专业教育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
(一)培养目标的调整
高校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国际化观念,不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标准。国际化的培养战略应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处理国际经济业务的能力,而不是满足于考过几门ACCA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ACCA课程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课程。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兴趣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应改进招生环节的宣传工作。调查显示仅有25.73%的学生是因为对国际会计的兴趣而选读了ACCA班,大部分学生(51.46%)只是遵循家长的选择。由于ACCA会计的学习难度要高于普通会计的学习,在缺乏兴趣支撑的条件下,会造成教学实施的困难,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优化
1.增加本土会计所占比重。因为专业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本土经济社会需要,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意愿在本土(表1),所以即使国际会计班学生也应该受到系统的本土专业知识教育,本土知识课程不应该被国际化课程置换掉。在ACCA课程中的F3“FinancialAccounting”和F7“FinancialReporting”是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讲述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一些ACCA国际班就以这些课程置换了一般会计本科专业的两门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这两门主干课程是以我国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写的,是学生学习中国本土会计的窗口,也可以说是会计专业的精华所在。缺失了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就无法掌握中国本土会计知识。所以这两门主干课程不论是国际班还是普通本科班都是不应该被替代的。同样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也不应该被F2“Management Accounting”、F5“Performance Mnangement”和F9“FinancialManagement”置换掉。
2.加强本土会计与国际会计内容安排上的衔接和协调。一是时间上的衔接,应当使中国本土会计课程和国际会计课程同步进行。我们的调查显示,有52.32%的学生认为中国会计课程与国际会计课程应该同步进行。将两项课程同步进行,便于学生对比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感觉两者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本身是一个国际化和本土化兼得的过程。二是内容模块上的衔接。ACCA课程在专业阶段的难度相当于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难度,所以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把ACCA的14门课程全部开设。应当以现行成熟的会计课程体系框架,按财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三个模块对14门课程进行选择性安排。
(三)师资建设和教学手段优化
应当考虑建立专门的国际化会计教学团队,这样既可以加强教学效果,也可以带动对国际会计的研究。具体措施包括:教学经费适当向这个团队倾斜,团队教师可以优先参与国际化的师资培训学习和学术研讨会议,从而推动团队教师在外语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
对于教学语言的选择,学校不应一味要求授课采用全英或者英语的比例要达到多少。我们应当明确:第一,国际化不等于英语化。“国际化的本质在于对世界的清晰把握。”英语只是一种在国际范围内的通用工作语言,是我们和世界联结的一个工具。第二,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是语言的学习,也和语言的学习不同。在专业教育中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直觉,许多专业词汇的含义学生只有通过母语的环境才能体会出来,进而能够深刻理解其意义,渐渐积累形成专业素养和专业直觉。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但在非母语的环境中,用本身就不熟悉的一种语言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概念,学生很难达到意会的程度。
因此,在学生对于专业还没有任何基础时应该选择用母语讲解,不仅易于理解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英语和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选择用双语教学。当师生双方用英语交流专业的内容都没有障碍时应该全英教学。
关于教材的选择。鉴于学生对于现有英文教材多数持负面评价,但又无合适的其他英文教学资料可替代的情况下,应当在教学的初期和中期补充一些中文辅导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更好地使用现有英文教材。我们的调查中,有40.94%的受访学生表达了对中文辅导资料的需求。从长远看,应当组织有经验教师编写适合我们学生的教义或教材,而仅将英文原版的应考书籍作为参考资料。
(四)综合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教学资源
除了加强校内师资建设和资源利用外,还应有选择性地利用校外资源。例如高校可以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合作,购买培训机构课件提供给国际会计班学生使用。相对于高校而言,培训机构更侧重于应试。培训机构的讲师一般都通过了ACCA课程的考试,有着备考经验。并且由于他们经常研究考题,对于考试的深浅、方向的把握也比较准确。
除了购买培训机构的课件外,高校也可以请培训机构讲师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除了考试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关ACCA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等。
通过对培训机构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校内教师吸收掌握ACCA动态信息的效率,也有利于校内教师学习借鉴培训机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春华.高校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研究.财会通讯,2013(6)(上),31-33.
[2]董成武.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12卷第1期,80-84.
[3]廖进球,谭光兴,朱晓刚.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8(1),59-61.
[4]马兰.ACCA成建制班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探讨.中国商界,2010(3),377-378.
[5]田冠军.ACCA认证国际会计人才供需分析及教学建议.財会月刊,2013(3)下,127-128.
[6]郭剑花.高校ACCA班定位探讨.财会通讯(综合版)2014(2)上,41-43.
[7]张横峰.ACCA成建制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探析,财会通讯(综合版)2012(10)上,126-128.
[8]况学文,刘晨华.ACCA成建制本科教学师资配置问题分析.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9)(上),159-160.
[9]张雨桐.ACCA教育与教学实践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8(2),58-60.
[10]秦春华.教育国际化不是装点门面,光明日报,2015年5月5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