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美国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在作品中刻划出一批“南方女性”的形象。她们是美国旧南方遗留下来的“最后的贵族”。曾有过属于她们自己的光辉岁月。然而,社会制度的更迭﹑生存环境的巨变,使她们变得孤独﹑失意﹑心灵扭曲。无论是《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还是《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面对严酷的现实都显得那么孤单无助,她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也不愿放弃往昔的生活方式。于是,只能选择逃避,她们是现代文学中的遁世者。她们对现实的逃避,绝不仅仅是她们的个人经历,更折射出现代化进程给个体、给社会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美国南方女性遁世后现代主义著名美国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以细腻、委婉而又饱含同情的笔触,在作品中刻划出一批“南方女性”的形象。她们是美国旧南方遗留下来的“最后的贵族”。曾有过属于她们自己的光辉岁月,曾经温柔美丽,细腻优雅。然而,社会制度的更迭﹑生存环境的巨变,使她们变得孤独﹑失意﹑心灵扭曲,与周围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无论是《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还是《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面对严酷的现实都显得那么孤单无助,她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也不愿放弃往昔的生活方式。于是,只能选择逃避,她们是现代文学中的遁世者。她们对现实的逃避,绝不仅仅是她们的个人经历,更折射出现代化进程给个体,给社会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鉴于此,本文采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以威廉斯笔下的两位南方女性的代表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作为研究对象,对威廉斯作品中的美国南方女性的遁世问题进行探讨,力图解构出南方女性遁世背后的深层意义。
一、遁世背后的女性话语缺失
造成南方女性逃避现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南方旧文化中的固有矛盾”。这种固有的矛盾,突出的表现享乐主义和清教主义在她们身上的奇特混合。正如W.J.卡什在《南方的精神》一书中为我们所描述的,南方温暖而宜人的气候,悠闲而富裕的生活,使这片土地带有某种浪漫的气息。(Cash,28)作为统治阶级的庄园主们尽情享用奴隶们的劳动成果,提倡一种浪漫﹑风雅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养成了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妇女,种植园经济结构使她们对男子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她们长期脱离实际劳动和种植园的管理活动,成了依附与男人或供男人欣赏和享乐的玩物。为了取得男人的欢心,保持和巩固自己这一附属地位,她们不仅必须举止风雅﹑谈吐得体,具有仪态万方的大家闺秀风范;还必须要懂得一点如何在男人面前卖弄风情的手段。但是与此同时,卡什又指出这些南方的旧居民,尤其是妇女,在内心深处又受着清教主义严格道德准则的约束。
《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旧南方文化那种追求浪漫,鼓励妇女依赖性的一面,导致了布兰奇的堕落。在丈夫死后,为了寻求新的依靠,她疯狂的与男人做爱,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寂寞。然而,清教主义信条中肯定妇女贞洁的价值观的一面,又注定了她无法从中获得任何乐趣。灵与肉的冲突始终折磨着布兰奇,是造成她遁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我们把布兰奇遁世的原因仅仅归结于灵与肉的冲突,那就未免太过简单了。我们不应该忽略一点,无论是鼓励追求浪漫和依賴的享乐主义还是重视贞洁和体面的清教主义,都是由处在社会中心地位的男性所提出的,我们从中听到的,是男性的声音,是男性对于女性的要求。而妇女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她们的一切想法,她们的挣扎与矛盾,都是父权社会所灌输给她们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女性是没有声音的,她们没有自己的话语,只能遵从男权话语。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曾提出过一种关于权力的新的后现代观点,他认为权力是生产性的、分散的、不确定的、形态多样的,它构造了个人的认同。而所有的权力都是生产性的,它产出知识,反过来知识又生产权力,在一定的意义上,知识和权力是紧密相连的。福柯的权力——知识形成学说旨在说明,权力的实施创造了知识,知识本身又产生了权力。权力是由话语组成的。福柯还指出,标准化或正常化是控制和自我规范的深化,社会通过纪律管束着人的身体,通过话语来定义何为正常、何为反常;通过标准化或正常化过程来要求人对规范的遵从。后现代女权主义借用福柯关于标准化、正常化的思想,说明妇女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压力之下,不仅要服从纪律,而且要遵从规范,自己制造出自己驯服的身体。正如福柯所说:“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加以实施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布兰奇灵与肉的挣扎背后,是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以及男权话语对女性的规范和监督。要求在男权话语鼓励之下去追求罗曼史的布兰奇同时遵守男权话语所规定的贞操道德观自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这无法解决的矛盾最终使布兰奇在世俗的现实社会里无路可走,只能遁入疯人院。
二、由遁世看现代主义思维模式
造成美国南方女性逃避现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旧两种文化间的冲突,即旧南方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新文化之间的冲突。《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就是这一冲突的受害者。虽然处于拮据而窘迫的困境,她依然保持着南方女性的淑女风度,说话时咬文嚼字,竭力避免不文雅的字眼。她的一举一动,即使伤心痛苦,也要保持端庄娴静。她曾不无骄傲地向儿子描述南方妇女的形象:“一个女孩子仅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和优美的身材是不够的……她应该能够谈论发生在世界上的重大事情,而决不能说出任何粗鄙﹑通俗或下流的话”。很显然,这是一种与美国现代大众文化相背离的文化素养。因此,在现实中注定失落的阿曼达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忆自己的少女时代,回忆那个有17位出身高贵的翩翩少年上门求爱的辉煌下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她精神上的空虚,填补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空白。
从阿曼达在现实中的失落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大众文化很霸道地占据了社会文化的主导位置,将与之不符的其它文化统统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其鲜明的特征便是认识事物的机械性原则及以某事物为核心(如人类、自我等)而轻视与之相伴的其他因素的二元等级对立的逻辑。 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正式兴起和大规模
3对今后制定中医药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3.1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搞好中医药科普宣传。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体现,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医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搞好中医药科普宣传,有利于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黨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科学合理地制定中医药政策打下认识基础。
3.2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避免政策的波动性。纵观建国以来的中医药政策,突出特点就是政治力量和社会偶然事件对中医工作的影响。对于政治力量而言,一方面,可以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调配强大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当政治力量无暇顾及或内部意见发生分歧时,则会影响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社会偶然事件而言,由于其发生和对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使政策的制定更缺乏稳定性。因此,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把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避免政策波动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的制度保障。
3.3按照中医药发展规律办事,提高中医药自我发展能力。总结建国以来我国中医药政策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凡是政策适宜的时期,中医药就发展进步,凡是政策出现偏差,中医药就停滞甚至倒退,政策对中医药的影响巨大。政策能为中医药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作为一门科学,中医药的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自身的生命力。我国目前的中医药政策虽然一方面支持了中医药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医药面对西医的竞争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型中医为造血型中医,既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政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
3.4提高政策水平,制定切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尽管我们党一直坚持的是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但目前的现实却是,虽然中医药从业人数、医院数量和病床数有所增长,但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学术的传承、中医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医的客观疗效是广大群众相信中医的重要原因。保护性政策虽然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但具体的措施才是政策效用体现的关键。因此,提高政策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措施是今后政策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69.1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司.中医工作文件汇编(1949-1983).
[3]桑滨生.关于我国的中医药政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6):1-3.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
[5]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北京(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360.
美国南方女性遁世后现代主义著名美国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以细腻、委婉而又饱含同情的笔触,在作品中刻划出一批“南方女性”的形象。她们是美国旧南方遗留下来的“最后的贵族”。曾有过属于她们自己的光辉岁月,曾经温柔美丽,细腻优雅。然而,社会制度的更迭﹑生存环境的巨变,使她们变得孤独﹑失意﹑心灵扭曲,与周围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无论是《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还是《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面对严酷的现实都显得那么孤单无助,她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也不愿放弃往昔的生活方式。于是,只能选择逃避,她们是现代文学中的遁世者。她们对现实的逃避,绝不仅仅是她们的个人经历,更折射出现代化进程给个体,给社会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鉴于此,本文采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以威廉斯笔下的两位南方女性的代表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作为研究对象,对威廉斯作品中的美国南方女性的遁世问题进行探讨,力图解构出南方女性遁世背后的深层意义。
一、遁世背后的女性话语缺失
造成南方女性逃避现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南方旧文化中的固有矛盾”。这种固有的矛盾,突出的表现享乐主义和清教主义在她们身上的奇特混合。正如W.J.卡什在《南方的精神》一书中为我们所描述的,南方温暖而宜人的气候,悠闲而富裕的生活,使这片土地带有某种浪漫的气息。(Cash,28)作为统治阶级的庄园主们尽情享用奴隶们的劳动成果,提倡一种浪漫﹑风雅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养成了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妇女,种植园经济结构使她们对男子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她们长期脱离实际劳动和种植园的管理活动,成了依附与男人或供男人欣赏和享乐的玩物。为了取得男人的欢心,保持和巩固自己这一附属地位,她们不仅必须举止风雅﹑谈吐得体,具有仪态万方的大家闺秀风范;还必须要懂得一点如何在男人面前卖弄风情的手段。但是与此同时,卡什又指出这些南方的旧居民,尤其是妇女,在内心深处又受着清教主义严格道德准则的约束。
《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旧南方文化那种追求浪漫,鼓励妇女依赖性的一面,导致了布兰奇的堕落。在丈夫死后,为了寻求新的依靠,她疯狂的与男人做爱,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寂寞。然而,清教主义信条中肯定妇女贞洁的价值观的一面,又注定了她无法从中获得任何乐趣。灵与肉的冲突始终折磨着布兰奇,是造成她遁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我们把布兰奇遁世的原因仅仅归结于灵与肉的冲突,那就未免太过简单了。我们不应该忽略一点,无论是鼓励追求浪漫和依賴的享乐主义还是重视贞洁和体面的清教主义,都是由处在社会中心地位的男性所提出的,我们从中听到的,是男性的声音,是男性对于女性的要求。而妇女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她们的一切想法,她们的挣扎与矛盾,都是父权社会所灌输给她们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女性是没有声音的,她们没有自己的话语,只能遵从男权话语。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曾提出过一种关于权力的新的后现代观点,他认为权力是生产性的、分散的、不确定的、形态多样的,它构造了个人的认同。而所有的权力都是生产性的,它产出知识,反过来知识又生产权力,在一定的意义上,知识和权力是紧密相连的。福柯的权力——知识形成学说旨在说明,权力的实施创造了知识,知识本身又产生了权力。权力是由话语组成的。福柯还指出,标准化或正常化是控制和自我规范的深化,社会通过纪律管束着人的身体,通过话语来定义何为正常、何为反常;通过标准化或正常化过程来要求人对规范的遵从。后现代女权主义借用福柯关于标准化、正常化的思想,说明妇女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压力之下,不仅要服从纪律,而且要遵从规范,自己制造出自己驯服的身体。正如福柯所说:“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加以实施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布兰奇灵与肉的挣扎背后,是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以及男权话语对女性的规范和监督。要求在男权话语鼓励之下去追求罗曼史的布兰奇同时遵守男权话语所规定的贞操道德观自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这无法解决的矛盾最终使布兰奇在世俗的现实社会里无路可走,只能遁入疯人院。
二、由遁世看现代主义思维模式
造成美国南方女性逃避现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旧两种文化间的冲突,即旧南方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新文化之间的冲突。《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就是这一冲突的受害者。虽然处于拮据而窘迫的困境,她依然保持着南方女性的淑女风度,说话时咬文嚼字,竭力避免不文雅的字眼。她的一举一动,即使伤心痛苦,也要保持端庄娴静。她曾不无骄傲地向儿子描述南方妇女的形象:“一个女孩子仅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和优美的身材是不够的……她应该能够谈论发生在世界上的重大事情,而决不能说出任何粗鄙﹑通俗或下流的话”。很显然,这是一种与美国现代大众文化相背离的文化素养。因此,在现实中注定失落的阿曼达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忆自己的少女时代,回忆那个有17位出身高贵的翩翩少年上门求爱的辉煌下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她精神上的空虚,填补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空白。
从阿曼达在现实中的失落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大众文化很霸道地占据了社会文化的主导位置,将与之不符的其它文化统统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其鲜明的特征便是认识事物的机械性原则及以某事物为核心(如人类、自我等)而轻视与之相伴的其他因素的二元等级对立的逻辑。 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正式兴起和大规模
3对今后制定中医药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3.1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搞好中医药科普宣传。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体现,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医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搞好中医药科普宣传,有利于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黨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科学合理地制定中医药政策打下认识基础。
3.2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避免政策的波动性。纵观建国以来的中医药政策,突出特点就是政治力量和社会偶然事件对中医工作的影响。对于政治力量而言,一方面,可以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调配强大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当政治力量无暇顾及或内部意见发生分歧时,则会影响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社会偶然事件而言,由于其发生和对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使政策的制定更缺乏稳定性。因此,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把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避免政策波动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的制度保障。
3.3按照中医药发展规律办事,提高中医药自我发展能力。总结建国以来我国中医药政策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凡是政策适宜的时期,中医药就发展进步,凡是政策出现偏差,中医药就停滞甚至倒退,政策对中医药的影响巨大。政策能为中医药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作为一门科学,中医药的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自身的生命力。我国目前的中医药政策虽然一方面支持了中医药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医药面对西医的竞争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型中医为造血型中医,既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政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
3.4提高政策水平,制定切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尽管我们党一直坚持的是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但目前的现实却是,虽然中医药从业人数、医院数量和病床数有所增长,但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学术的传承、中医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医的客观疗效是广大群众相信中医的重要原因。保护性政策虽然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但具体的措施才是政策效用体现的关键。因此,提高政策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措施是今后政策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69.1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司.中医工作文件汇编(1949-1983).
[3]桑滨生.关于我国的中医药政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6):1-3.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
[5]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北京(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