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修”领导力,助力组织转型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x713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次创业”、“三次转型”等充分表达了当下不少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意欲走出困境、“殊死一搏”的决心,更反映了这些企业跳脱传统业务模式、进军新业务领域、开辟新天地的雄心壮志。为达成这一宏愿,企业祭出了众多法宝:努力向价值链上游跃升、积极探索互联网+、从产品制造商向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丽转身,以及大胆寻找并进入那些孕育着巨大商机、并能与老业务在规模与质量上形成有效对冲的重大新领域。相映成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这使得一些原先不可能的尝试甚至是冒险成为了现实。
  但无论是哪一种突破性尝试,企业都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一种长期蛰伏的领导力问题将会迎来其集中式的爆发:“组织化领导力”的缺位。
  比起“个体领导力”的“懵懂”性或迟滞性发育,“组织化领导力”的发展则基本是一片荒芜的。人们讨论领导力时,不管谈的是“先天性”领导力还是“后天性”领导力,其着力点都集中在管理者的个体层面上。即便涉及到团队领导力,也是围绕一些“五花八门”的团队活动而展开,“热闹”之后还是各归各家、各守一份难以排遣的“寂寞”!


  “組织化领导力”难就难在它真实地潜藏于组织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悄然滋生与蔓延。当企业处于“风口”之上时,这一问题并不会显得那么重要与突出,因为当巨大的机遇与创业者朴素的激情碰撞时,人们很容易投入到并享受在忘我的“涌泉”状态之中。我们总能看到,曾经相濡以沫的亲密战友在通往不断成功的道路上,开始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渐渐地筑起了自己的“小山头”;与此同时,沟通变得少了,问题变得多了,矛盾积累了,情绪淤积了,组织也变得渐无生气了。
  企业在组织转型中遭遇的典型挑战
  转型一经提出,企业往往会遭遇几大典型挑战:
  方向无法得到共识:转型的战略方向往往是创业者的“一厢情愿”,曾经的战友、兄弟姐妹已变得不再“一呼百应”,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主意,并且相当固执,不愿倾听。即使达成了表面的共识,上路时才发现步调早已不能一致,一路只能且战且退。
  转型能量不足:组织内部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消极氛围,不少人早已是身心俱疲,本能地害怕“变化”、逃避“折腾”。
  协作效率低下:部门墙、组织壁垒高耸,当需要横向拉通组织、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的高价值解决方案时,部门协作费力、费时。
  新人遭遇排异:为进入新业务、新领域而重金招募的领军人物,得不到老人的指引、支持、帮衬,好似一头扎进了“组织黑洞”,一番晕头转向之后,不得不抽身而退。
  企业如何理解和实施领导力的“组织化”
  企业对领导力的“组织化”理解与实施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领导力是“系统”:领导力作为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地散存于企业管理者的身上,它是一个无形的“生命体”,活生生地存在于组织这个机体之中:不同的组织层级、不同的部分或业务单元在领导力的整体构成上都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某一部分的缺失或不到位,都将对系统相关联的部分带来直接的影响。比如,企业总部在愿景领导力方面的不具备,将直接导致下属子企业或事业板块在领导力的明确性方面不足;反之,则会挑战总部在统领多元化业务方面的整体愿景把握能力。
  领导力是“流程”:组织中的各项流程如果离开了“领导力流”,就会肢解企业、延缓反应。因此,建立起正式或非正式的领导力沟通流程,为管理者提供健康、正式的情绪释放渠道,打造“及时复盘”的平台,使领导力流程问题“不过夜”、“不堆积”,企业的管理者将在身心上获得极大的疏导与释放。某企业的明星销售总监,虽有十几年的辉煌销售业绩,却突然提出辞职,也并未加盟竞争对手,而是远赴西藏、尼泊尔等地寻求高僧开导、慰藉,起因竟然是长期积压在心头的工作中“细小的不愉快”。
  领导力是“实务”:真正的领导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组织的具体实务中。离开了每天领导力的真实“发生场”,忽视正在发生的领导力问题,只能说在把握领导力修炼的“道”方面我们是舍近求远了。这也是为什么,每次领导力激情培训后,学员们都会纠结一番,“感动、心动后,就是没有行动!”因此,领导力本身就是“实务”。为此,作为起步,在日常的战略决策会议、经营分析会、重大行动推进会等互动过程中,设置外部观察员或内部引导师,对现场进行实时把控、推动与复盘,是将领导力植入“野战(Fieldwork)”并使之成为常态的有效手段。
  领导力是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织化”是领导力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力绝不是个体管理者们的“清修”或“静修”可以完成的,它根本上是一项需要“群修”才能成功的独特能力,它是个体的,但更是组织的。如此,一个组织实现从“牛人”到“牛群”、再到“牛企”的升华与跨越是可期的,其“二次创业”或“三次转型”的成功也定是“随需可成”的。
其他文献
新的时代下,企业的优势都是短暂和不断变化的。源自西方的传统静态定位论和能力理论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环境下已不再适用,当今企业的战略要点是在动态环境中实现多维度的平衡。公司应根据市场及自身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和适时进行变革管理,也即“在边缘上竞争”。“在边缘上竞争”的理论认为,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变化中产生的变革进行管理。企业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转型?如何转型?什么时候进行转型?在我看来,企业的战略
期刊
方便快捷的3D人体扫描仪  来自于硅谷的创业公司Naked Labs,去年获得大量的风投资金后,推出了一款专为家庭消费者设计的3D人体扫描仪。  Naked Labs 的核心技术是由一个支持 Wi-Fi/蓝牙的连接镜子组成,它使用三个英特尔“RealSense”深度传感器来扫描用户的3D身体,并且需要使用搭配的体重秤进行旋转。在扫描后,用户可以使用移动应用来查看他们的身体脂肪百分比、瘦质量和脂肪量
期刊
“这个创业项目对准了用户的什么痛点?”几乎每一个投资人在筛选创业者时,都会抛出同样的问题,即目标用户的痛点是什么?这也促使很多企业,为了引起资本的关注,吸引更多的用户,不停地让产品功能去弥合用户痛点,虽然其中成功者不少,但是不得不说,一些不成立的伪痛点也给很多创业者和资本家们敲了警钟。  痛点,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其更高、更挑剔的需求未被满足而形成的心理落差和不满,在用户心智模式中
期刊
e袋洗的前身是有着20多年洗衣经验的荣昌洗衣(荣昌集团),在经过数次转型之后,并没有将洗衣行业的痛点真正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疑给这家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机缘巧合,曾任百度渠道/产品经理,负责百度O2O项目研究的陆文勇与荣昌集团董事长张荣耀因活动相识并很快加入e袋洗。  现任e袋洗创始合伙人兼CEO的陆文勇认为,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极度旺盛的时期已经到来,而传统洗衣价格贵、无法上门取送、无法
期刊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用户痛点?因为“每一个痛点都是一个机会”。这句话是硅谷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维诺德·科斯拉说的。同样地,谁能解决用户那些寝食难安的问题,谁就能获得切入市场的机会。  而且,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全面优于竞争对手,彻底无死角的竞争优势,理论上是不存在的。通过不断深耕、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极致、不断迭代,来为产品和服务镀金,解决痛点、增添亮点,才是创业者需要把握的王道。  很多时候,并不是品
期刊
我将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为主线,围绕佳能电子的经营重建,就众多高管和企业家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洞察到无法盈利的根本原因”“如何将企业转型为盈利模式”等展开探讨。经营体制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在电光火石之间抓住问题的要害,看透其简而美的本质。  接手前任的负资产  佳能电子是佳能的东京证券一部上市子公司,总部位于埼玉县秩父市。佳能电子的时任总经理曾是佳能照相机部门的负责人,而我从事办公器材开发的时间
期刊
共享经济的目的是提高资源供需匹配效率和利用率,满足更多人的更多样的需求,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所有未被充分利用的、存在市场需求的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共享对象,包括完全闲置的资源、部分闲置的资源,还有一些很难界定是否为闲置的优质资源(如知识技能)。从实践发展看,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共享将日益受到重视。  共享的一定是闲置资源吗?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对共享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往往把国外发展比较
期刊
多少年以来,竞争都离不开一个简单的论调:我们的产品更好。现如今,这样已经不够了。  随着千禧一代成为消费者的主力军,一款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是否恪守生产道德、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诸如此类在父母一代那里并不担心的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沃顿商学院博士后市场营销研究项目专员塞萨雷奥(Ludovica Cesareo)这样认为:千禧一代要的是连通的渠道而非所有权。另外,他们对价格十分敏感;他们“在线生活、
期刊
2016,据说是“黑天鹅”不停起飞的一年,“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引发反思,一些人发现了新趋势,一些人回归了旧常识。  2016,振兴实体经济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网红们不断刷屏,吃瓜群众一路点赞,互联网上的情绪开始淹没逻辑……  反思2016,本来应该是心灵鸡汤式的按摩,但一群人的逻辑却像是体育老师教的,所谓的反思变成了商业伪逻辑的复辟,的确有必要花点时间来澄清。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重农抑商  20
期刊
去年12月宣布回归手机行业后,今年1月HMD携首款安卓手机Nokia 6终于亮相,该机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售价1699元,将与京东共同推向市场。  无论是外观设计、系统易用性还是硬件配置,相比其他中端市场产品,Nokia 6并无太大优势,而且被质疑诚意不足。不知道是远离中国市场太久认知没有及时更新,还是对诺基亚品牌影响力过于自信,外界对新诺基亚首秀普遍失望不已。  且不说手机已进入存量市场,在这个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