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有薪火相传以及延绵不断的传统文化。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以及传承的主要场所,更加需要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本文以阜阳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阜阳地区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且研究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研究了相应的实践策略,旨在推动阜阳地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学生 传统文化 教育方法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95-01
2017年1月25日,国家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贯穿于基础教育,将中学教材作为核心,建设中华文化课程与教材体系。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因为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已经根深蒂固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会受到一些人的非议。本文将阜阳地区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实践。
一、阜阳地区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缺乏。当前,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盖了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经典文化教育、“礼仪”教育、传统艺术文化教育、节日文化教育以及地域文化教育等方面。阜阳地区中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着经典文化教育而展开,形式主要以经典文化诵读以及学习教育。不同级别的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中小学资源要比高级中学丰富。中学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缺乏、不够系统,内容深入程度不够且单一,因此,阜阳地区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缩小差距,从程度以及深度两个方面加以改善,深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二)教育途径单一。从阜阳地区实际情况看,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手段主要是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相关活动以及课堂当中来展开,并且教育途径非常单一,有的项目现在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开展途径,只能够仿效其他的地区,可能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冲突,缺少具有本校特征的教育手段。与此同时,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育人员不足,缺少条件保障自己支撑,很多教师认为,当前阜阳地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主要的问题在于缺少学校领导的支持。
二、阜阳地区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缺少充分的认知。阜阳地区很多中学,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存在片面认识传统文化的情况。其原因在于,第一,教师层面,很多教师的思维僵化,认为学校教育的本职工作是要教授各个学科的知识,主要任务是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很多本来应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被挪作他用。第二,学生和家长层面,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升学问题、考试成绩,这类现象在重点中学当中更加普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本身提不起兴趣,在加上家长以及教师的压力,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很难顺利的开展。
(二)应试教育的阻碍。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阜阳地区很多中学依然将应试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尽管中学减负的呼声很高,可是现在中学生还是会参加各种辅导班。学校利用这种形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极大的缩短了学生课余时间,其目的就是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应付应试教育的要求。应试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如果想要顺利的推进,不管是政策、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妥善处理好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以及结合点,解决应试教育本身的阻碍作用。
(三)缺少政策支持。除了缺少全面的认知以外,阜阳政府对于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投入以及支持力度也不够。阜阳地区本身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效的教育经费都被用于常规教学活动,导致了政府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缺少资金支持。现在很多教育行政机关都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使用放任的态度,这种政策上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步履维艰。
三、阜阳地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增加传统文化资源的数量。相较于小学生而言,中学生阅读能力更强。为此,学校需要适当的增加文学作品以及相关文献的阅读层次以及阅读量,加强专业教师对于学生的辅导力度,推动学生学习以及消化相关的知识。中学生要面对更多的升学压力,可能一些学校不能合理处理科学文化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传统文化,所以,中学需要提升阅读材料的数量,拓展阅读的广度以及深度,还可以使用课余的时间开展相关的活动,利用网络资源以及主题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在有效缓解学生压力的基础上,也推动了传统文化教育顺利发展。
(二)完善教材与课程建设。中学生心理发育已经接近成熟,在小学阶段只掌握了部分传统文化知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首先,中学生教材内容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并且和中学语文以及历史学科相融合,实现学科之间的交融。此外,需要注重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德育规律,实现德育的目的,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平时课程学习当中和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双管齐下。在考察相关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使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并不局限于对试卷内容进行考核,而是要将动手以及实践能力综合起来考核,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中学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偏远的地区要针对文科类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培训工作,确保教师能够掌握传统文化课程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专业指导。在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师,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开展专业化的指导,师资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有效提升其水平。
四、结语
我国的国学教育工作依然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经验能够借鉴,并且面临着教学以及师资资源贫乏,质疑声较重的阻碍,所以弘扬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无法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需要统一思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材与课程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只有家校配合、上下同心,才能够将最为优质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才能够保证优秀传統文化的弘扬以及传承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慧女.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校园旬刊,2017(10):5-5.
[2]蒋显娟.弘扬优良传统培养时代新人——语文教学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49-49.
【关键词】中学生 传统文化 教育方法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95-01
2017年1月25日,国家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贯穿于基础教育,将中学教材作为核心,建设中华文化课程与教材体系。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因为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已经根深蒂固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会受到一些人的非议。本文将阜阳地区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实践。
一、阜阳地区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缺乏。当前,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盖了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经典文化教育、“礼仪”教育、传统艺术文化教育、节日文化教育以及地域文化教育等方面。阜阳地区中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着经典文化教育而展开,形式主要以经典文化诵读以及学习教育。不同级别的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中小学资源要比高级中学丰富。中学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缺乏、不够系统,内容深入程度不够且单一,因此,阜阳地区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缩小差距,从程度以及深度两个方面加以改善,深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二)教育途径单一。从阜阳地区实际情况看,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手段主要是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相关活动以及课堂当中来展开,并且教育途径非常单一,有的项目现在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开展途径,只能够仿效其他的地区,可能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冲突,缺少具有本校特征的教育手段。与此同时,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育人员不足,缺少条件保障自己支撑,很多教师认为,当前阜阳地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主要的问题在于缺少学校领导的支持。
二、阜阳地区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缺少充分的认知。阜阳地区很多中学,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存在片面认识传统文化的情况。其原因在于,第一,教师层面,很多教师的思维僵化,认为学校教育的本职工作是要教授各个学科的知识,主要任务是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很多本来应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被挪作他用。第二,学生和家长层面,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升学问题、考试成绩,这类现象在重点中学当中更加普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本身提不起兴趣,在加上家长以及教师的压力,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很难顺利的开展。
(二)应试教育的阻碍。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阜阳地区很多中学依然将应试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尽管中学减负的呼声很高,可是现在中学生还是会参加各种辅导班。学校利用这种形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极大的缩短了学生课余时间,其目的就是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应付应试教育的要求。应试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如果想要顺利的推进,不管是政策、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妥善处理好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以及结合点,解决应试教育本身的阻碍作用。
(三)缺少政策支持。除了缺少全面的认知以外,阜阳政府对于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投入以及支持力度也不够。阜阳地区本身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效的教育经费都被用于常规教学活动,导致了政府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缺少资金支持。现在很多教育行政机关都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使用放任的态度,这种政策上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步履维艰。
三、阜阳地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增加传统文化资源的数量。相较于小学生而言,中学生阅读能力更强。为此,学校需要适当的增加文学作品以及相关文献的阅读层次以及阅读量,加强专业教师对于学生的辅导力度,推动学生学习以及消化相关的知识。中学生要面对更多的升学压力,可能一些学校不能合理处理科学文化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传统文化,所以,中学需要提升阅读材料的数量,拓展阅读的广度以及深度,还可以使用课余的时间开展相关的活动,利用网络资源以及主题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在有效缓解学生压力的基础上,也推动了传统文化教育顺利发展。
(二)完善教材与课程建设。中学生心理发育已经接近成熟,在小学阶段只掌握了部分传统文化知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首先,中学生教材内容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并且和中学语文以及历史学科相融合,实现学科之间的交融。此外,需要注重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德育规律,实现德育的目的,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平时课程学习当中和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双管齐下。在考察相关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使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并不局限于对试卷内容进行考核,而是要将动手以及实践能力综合起来考核,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中学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偏远的地区要针对文科类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培训工作,确保教师能够掌握传统文化课程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专业指导。在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师,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开展专业化的指导,师资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有效提升其水平。
四、结语
我国的国学教育工作依然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经验能够借鉴,并且面临着教学以及师资资源贫乏,质疑声较重的阻碍,所以弘扬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无法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需要统一思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材与课程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只有家校配合、上下同心,才能够将最为优质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才能够保证优秀传統文化的弘扬以及传承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慧女.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校园旬刊,2017(10):5-5.
[2]蒋显娟.弘扬优良传统培养时代新人——语文教学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