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低与外部环境、教育教学改革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分析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与不足,并就完善这些政策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心理教育
一、创业心理教育和创业心理教育的产生
提到创业教育大概可以追溯到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开办的商业计划书竞赛。由此创业教育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我国创业教育研究来源于1989年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议。在此会议中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又称"第三课教育护照"。我国从1990年启动创业教育研究至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其中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由最初的清华大学赛事已经发展到全国成为了比较有影响的全国大学生赛事。通过比赛产生了很多到实际操作性的创业计划,并孵化出了一批优秀企业。
创业心理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知识的储存相比,大学生毕业创业心理上的储备更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风险的把握和调节意识不足。(2)对于自我的认识过高或过低。(3)没有看到创业过程是一项曲折的、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大学毕业生想象得过于简单。
因此,大学应该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设置相关的课程,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更为实践服务。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引发的创业动机意向或愿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硅谷创业奇迹的出现让人们发现:创业成功的人士并不一定是天才的工程师。因此,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情商。这一结论可以看出,创业意识不止是有智力因素决定的,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的正确信、信心、自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意识、人脉关系、信用等。因此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
(二)创业思维 创业思维指创什么业和怎样创业,其基本表现形态实际上是一种最原初的、带有表象性的创业成果。马克思在研究人的创新思维活动时提出了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思维活动把外界观念化,由此积累起丰富的知识,这种路径被称为"自然的人化",属于人类的精神生产;另一条是通过实践活动的现实性把观念外界化,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这种路径被称为"人化的自然",属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当许多人为无业可创苦苦犯愁时,不妨来一次围绕创业的思维变革-创业思维,或许,创业的领域和岗位就在思维的变革中呈现出来。当然,思维本身是无法产生创业的领域和岗位的,但凝结在其中的知识和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就呈现出创业领域和岗位。因此对于创业思维而言,知识的储备是极其重要的,知识既是创业思维的必要前提,又是创业思维的制约因素,借助必要的知识储备,而面对无穷多的创业思维对象时,就能够把无穷变成有穷,把有穷变成创业的方向。
(三)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要求就较高,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的心理素质。
1、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从总体来说,不只关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它所涉及的面很广,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以及所创业方面的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主要是经营管理企业所需要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知识。不同行业存在一定共性。综合性知识主要是指法律法规相关条例、企业和税收缴纳。人际交往礼仪(商业礼仪等)等。而所创业行业方面的专业技能是指所创业行业的相关知识,其实主要是深入了解行业的运行规则,以及一定的行规。大学生应该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对于以上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把理论知识也要与实践,更好地为创业活动服务为成功创业奠定了基础。
2、创业技能 创业技能是创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也是创业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操作技能、动手设手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大学生主要通过全国性的比赛"挑战者"创业大赛来实现创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创业大赛逐渐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同时高校也通过设立创业实验课程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著。
3、创业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上说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而创业心理素质是综合性的心理素质,是心理活动在创业过程中所起的影响作用,它能直接影响着创业能否成功,因为创业过程的曲折和反复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困难中坚持创业的方向、坚持创业信念、最终取得创业成功。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途径
1、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思想
从高校到大学生本身都应牢固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确立其在创业理论中的地位。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思想,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条件,也能够关注周围的创业环境宏观和微观的变化,从而抓住重要的机会实现创业者的飞跃。
因此,高校应从提高创业教育出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提高到一定水平,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
2、推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教学改革
大学生创业教育其中的创业心理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他关系着学生的创业活动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心理教育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安排应科学合理,所占课时应有所提高教育课应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特性,安排符合自身专业的创业心理教育内容,设置包括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实验操作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养课程等。其次,高校因以和企业联合开发心理教育课程,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将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3、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
通过全方位立体的手段,广泛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创业风气鼓励毕业生创业,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这里的立体式、全方位是指利用时间空间进行宣传。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有问题了。同时利用高校心理教育的优势,创办创业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室。是拥有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资格的老师能够为学生积极提供创业服务。同时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建立创业实验室,建立模拟的创业环境,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水平,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可以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创业展开讨论、交流、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增长见识提高创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万兆.西凤茹、李学东.创业教育本质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2).
[2]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董红燕,徐双俊.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 埠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10).
[5] 陈灿军. 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J]. 求索,2004,(1)
作者简介:许芳(198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心理教育
一、创业心理教育和创业心理教育的产生
提到创业教育大概可以追溯到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开办的商业计划书竞赛。由此创业教育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我国创业教育研究来源于1989年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议。在此会议中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又称"第三课教育护照"。我国从1990年启动创业教育研究至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其中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由最初的清华大学赛事已经发展到全国成为了比较有影响的全国大学生赛事。通过比赛产生了很多到实际操作性的创业计划,并孵化出了一批优秀企业。
创业心理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知识的储存相比,大学生毕业创业心理上的储备更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风险的把握和调节意识不足。(2)对于自我的认识过高或过低。(3)没有看到创业过程是一项曲折的、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大学毕业生想象得过于简单。
因此,大学应该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设置相关的课程,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更为实践服务。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引发的创业动机意向或愿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硅谷创业奇迹的出现让人们发现:创业成功的人士并不一定是天才的工程师。因此,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情商。这一结论可以看出,创业意识不止是有智力因素决定的,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的正确信、信心、自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意识、人脉关系、信用等。因此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
(二)创业思维 创业思维指创什么业和怎样创业,其基本表现形态实际上是一种最原初的、带有表象性的创业成果。马克思在研究人的创新思维活动时提出了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思维活动把外界观念化,由此积累起丰富的知识,这种路径被称为"自然的人化",属于人类的精神生产;另一条是通过实践活动的现实性把观念外界化,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这种路径被称为"人化的自然",属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当许多人为无业可创苦苦犯愁时,不妨来一次围绕创业的思维变革-创业思维,或许,创业的领域和岗位就在思维的变革中呈现出来。当然,思维本身是无法产生创业的领域和岗位的,但凝结在其中的知识和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就呈现出创业领域和岗位。因此对于创业思维而言,知识的储备是极其重要的,知识既是创业思维的必要前提,又是创业思维的制约因素,借助必要的知识储备,而面对无穷多的创业思维对象时,就能够把无穷变成有穷,把有穷变成创业的方向。
(三)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要求就较高,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的心理素质。
1、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从总体来说,不只关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它所涉及的面很广,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以及所创业方面的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主要是经营管理企业所需要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知识。不同行业存在一定共性。综合性知识主要是指法律法规相关条例、企业和税收缴纳。人际交往礼仪(商业礼仪等)等。而所创业行业方面的专业技能是指所创业行业的相关知识,其实主要是深入了解行业的运行规则,以及一定的行规。大学生应该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对于以上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把理论知识也要与实践,更好地为创业活动服务为成功创业奠定了基础。
2、创业技能 创业技能是创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也是创业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操作技能、动手设手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大学生主要通过全国性的比赛"挑战者"创业大赛来实现创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创业大赛逐渐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同时高校也通过设立创业实验课程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著。
3、创业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上说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而创业心理素质是综合性的心理素质,是心理活动在创业过程中所起的影响作用,它能直接影响着创业能否成功,因为创业过程的曲折和反复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困难中坚持创业的方向、坚持创业信念、最终取得创业成功。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途径
1、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思想
从高校到大学生本身都应牢固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确立其在创业理论中的地位。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思想,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条件,也能够关注周围的创业环境宏观和微观的变化,从而抓住重要的机会实现创业者的飞跃。
因此,高校应从提高创业教育出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提高到一定水平,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
2、推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教学改革
大学生创业教育其中的创业心理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他关系着学生的创业活动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心理教育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安排应科学合理,所占课时应有所提高教育课应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特性,安排符合自身专业的创业心理教育内容,设置包括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实验操作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养课程等。其次,高校因以和企业联合开发心理教育课程,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将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3、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
通过全方位立体的手段,广泛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创业风气鼓励毕业生创业,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这里的立体式、全方位是指利用时间空间进行宣传。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有问题了。同时利用高校心理教育的优势,创办创业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室。是拥有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资格的老师能够为学生积极提供创业服务。同时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建立创业实验室,建立模拟的创业环境,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水平,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可以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创业展开讨论、交流、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增长见识提高创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万兆.西凤茹、李学东.创业教育本质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2).
[2]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董红燕,徐双俊.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 埠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10).
[5] 陈灿军. 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J]. 求索,2004,(1)
作者简介:许芳(198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