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反映着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优劣,表露出对生活的感知体验的敏感程度,映射出对真善美的审察趣味,凸显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下,显现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厚薄。写作理应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激扬青春热情、激发智慧发展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
【关键词】随笔 契合点 现实的功利 未来的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80-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反映着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优劣,表露出对生活的感知体验的敏感程度,映射出对真善美的审察趣味,凸显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下,显现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厚薄。写作理应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激扬青春热情、激发智慧发展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作文理应成为记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岁月,抑或是描绘花瓣铺成的芳径的“诗集”。
然而,学生的生活却无法规避现实的功利和未来的理想之间的抉择煎熬,他们既要关注学科间的“均衡推进”,又要权衡“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甚或还有“加试题”的同步提高,还要考虑应试作文的各种技能,使得中学生的写作活动需要“挤出时间”,“在60分钟内写出符合高考要求的,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更有所谓“赢在起点”旗号下的老师从高一开始就从事为期三年的这样“事业”,对于接受“军事化” “精细化”管理 ,行走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三线之间的学生来说,习作成为一种必须践行的任务,所面对的又常常是难以琢磨的“话题”,习作的兴趣渐行渐消,最终让我们在高考试卷上所看到的作品,就是大部分学生在懒散地做着一种叫做“作文”的团体操。
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虽早已心知肚明,却囿于成规,疏于学习,懒于思考,畏于探索,难于坚持,始终没有推开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门窗。
笔者和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同仁痛感于学生作文质量水平的原地踏步,甚至渐趋窄化、泛化。经过学习、思考、分析并形成共识,在2012年初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鼓起勇气,探索实践,将“随笔”引入作文教学,努力让写作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激扬青春热情、激发智慧发展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且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成绩提高和生命成长的途径,他们在现实的功利和未来的理想之间找准了这一契合点。
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教”和“不需要教”之间只能用“→”表示,不能用“=”。语文课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1]
于漪老师同样倡导“教师为学而教”,她说:“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去‘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施教之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教师为学生学懂、学会、学好而教,因为任何教学方案都是为学生而存在而起作用的。”[2]
随笔,倡导学生自由练笔,从生活和读书中得题,借题发挥,纵横古今,点蹿自如,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喜、所恨、所爱等倾诉出来。可以记叙校内外的见闻琐事,可以抒发生活中的感慨忧思,可以议论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也可以构思小说诗歌等进行文学创作,强调真实真诚,鼓励创造,个性鲜明,反对程式化。他们研制构建了一套“随笔”推进体系,且持续地推进了一学期,直到学生走进考场。
他们以一书、一本、一刊、一案的有序“组合拳”,着眼于人的生活情感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和语言能力提高这一写作素质核心,实施“读写互动”,具有操作方便、科学开放、功能强大等特点,收获了1+1+1+1>4的成效。
一书引路——随笔作品阅读教材:《精品随笔100篇品读》
编选了内容表达俱佳、可读性强、便于同学领悟借鉴的优秀杂文,字数与高考要求基本一致,800-1000字之间。设置了美句抄录、读后感言、名师圈点等栏目“美句抄录”让同学写下眼睛为之一亮的文句;“读后感言”三言两语,留下读后的感慨感叹、领悟心得,或共鸣或赞叹或批评的思想火花、直抒心灵,促使同学开始学习体悟之旅;“名师圈点”要言不烦,直抵文章精华与精髓,以名师见解、体悟“指点”文章、指明方向、指点迷津、开启智慧或作师生对话参考。这些栏目既突出同学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主导的引领作用,由同学主体到教师主导、师生携手、扶放结合,使同学思维由浅入深。
既作为学案又作为教案,师生共用,使随笔写作逐渐走向科学、有序、高效和常态化发展之路。对于在模式写作教学下的同学来说,随笔是一种鲜事物,同学通过阅读、品味、模仿,看到随笔多种样式,初步感受其写作特点、粗知其写作思路。教师通过检查可了解同学的阅读、品味的程度,通过适当的调控与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揣摩并模仿,引导同学积累写作技巧和借鉴写作经验。
一本推进——统一规格的随笔本:记记,写写
①圈划批注、美句抄录、“读后感言”;②写出自己欣赏和感受的内容;③坚持每天品读1-2篇。
品读就是要求同学:①不仅说清所欣赏内容及原因而且作出鉴别、评出高下;②在随笔本上一周至少写出一篇600-800字感悟评析文(以一篇或几篇为对象均可);③定期交流分享。
提醒学生“两找”“两积”。“两找”即找立意、找思路。旨在引导同学把握灵动随笔之“主线突出(一根主线贯穿)、层次清晰(生活-社会-生命)”的特点。“两积”即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同学读后既要进行发散思维、建立相关联系,将相类似的素材记下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又要摘录优美语句、揣摩精彩写法,建立“语言库”。
一刊鼓励——《随笔周刊》 为及时把脉探索进程,诊治随笔写作教学问题,修正随笔写作教学方向,展示随笔写作最新成果,激发随笔写作热情,营造随笔写作浓烈氛围,为常态化随笔写作加油鼓劲。老师轮换担任责任编辑,定期出刊、定时发放。“繁星精华苑”之选文都是切合同学实际,可资学生借鉴的最新刊载的随笔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名家写法、观察现实生活。“随笔蓓蕾园”之选文都选自学生用心写作有个性、有特色的随笔,引导学生阅读、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选文让学生感到分外亲切,一定意义上说,维护并助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增添了写作的动力,形成了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写作氛围。
一案提升——《随笔写作教学经典课型案例选编》
选自实战课型经典,可资教师借鉴的案例,或高中或初中或前辈或同仁或总结或思考,尽管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由于课型齐全、鲜活适用、便于操作而受到老师的欢迎和青睐,实验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和难题几乎都会在这里找到化解的思路、破解的路径和突破的方向,有助于提升随笔写作的质量和品位。
在这里,写作的过程,犹如登山览胜的过程,“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水通之,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黄山后记》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凿之”、“级之”、“架水通之”、“植梯接之”,方可“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徐霞客·游黄山后记》,随笔的写作,再次印证了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
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说:“绝大多数高考高分作文都不是在考场上从零开始的,即使妙手偶得、灵光一现的作文也离不开平时的积累。”2012年高考教学质量推进统计数据,印证了随笔对学生语文 成绩的贡献:学校高考语文均分名列全市前茅,比同类四星级高中均分高3.8分;主卷120分以上,全市同类四星级高中共224人,平均每所学校不到19人,盱眙中学45人。
高考结束后,学生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对随笔的情感,选录其一:
赵(道夫)老师 ,您好!
其实我的作文一直不好的 ,高考算是幸运吧,要我谈点感受还行吧,经验说不上。
我觉得随笔最重要的就在于真情实感,这一点具备了,其他的格式之类的注意一点就好了。除此之外,对我来说,我比较喜欢写生活中的小事,算是挖掘生活的点滴吧。这样就要找到自己擅长写的类型,平时多尝试练习必定可以找到的,这样高考时就得心应手了。作文除非文笔非常好,否则最好不要玩花样,质朴,以情动人永远是上上策。我想高考我的拿分点就在这里。其他的我也没什么能说的了,谢谢赵老师您的谬赞,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回顾一下自己的曾经, 呵呵。
到这里要祝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了,同时也衷心祝愿您的随笔教学更上一层楼!
您的学生:陈亢
随笔的写作,帮助学生完成了两个步骤,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与“怎样把原料写作成文字”[3]。学生的写作回归到:我笔录我口,我手写我心,平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谈、所思、所忧、所喜、所恨、所爱通过随笔,变成一种倾诉、一种交际、一种享受。写作,这一原本极自然极容易的事,不再是学生难以攀登的“哥德巴赫猜想”; 现实的功利与未来的理想不再纠结,因为有了“随笔”这一契合点。
参考文献:
[1]吕正之.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2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
[3]叶圣陶.怎样写作.北京:中华书局,2007.8
[4] 赵道夫.打开随笔这扇窗.山西: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第10期
【关键词】随笔 契合点 现实的功利 未来的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80-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反映着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优劣,表露出对生活的感知体验的敏感程度,映射出对真善美的审察趣味,凸显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下,显现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厚薄。写作理应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激扬青春热情、激发智慧发展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作文理应成为记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岁月,抑或是描绘花瓣铺成的芳径的“诗集”。
然而,学生的生活却无法规避现实的功利和未来的理想之间的抉择煎熬,他们既要关注学科间的“均衡推进”,又要权衡“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甚或还有“加试题”的同步提高,还要考虑应试作文的各种技能,使得中学生的写作活动需要“挤出时间”,“在60分钟内写出符合高考要求的,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更有所谓“赢在起点”旗号下的老师从高一开始就从事为期三年的这样“事业”,对于接受“军事化” “精细化”管理 ,行走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三线之间的学生来说,习作成为一种必须践行的任务,所面对的又常常是难以琢磨的“话题”,习作的兴趣渐行渐消,最终让我们在高考试卷上所看到的作品,就是大部分学生在懒散地做着一种叫做“作文”的团体操。
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虽早已心知肚明,却囿于成规,疏于学习,懒于思考,畏于探索,难于坚持,始终没有推开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门窗。
笔者和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同仁痛感于学生作文质量水平的原地踏步,甚至渐趋窄化、泛化。经过学习、思考、分析并形成共识,在2012年初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鼓起勇气,探索实践,将“随笔”引入作文教学,努力让写作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激扬青春热情、激发智慧发展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且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成绩提高和生命成长的途径,他们在现实的功利和未来的理想之间找准了这一契合点。
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教”和“不需要教”之间只能用“→”表示,不能用“=”。语文课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1]
于漪老师同样倡导“教师为学而教”,她说:“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去‘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施教之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教师为学生学懂、学会、学好而教,因为任何教学方案都是为学生而存在而起作用的。”[2]
随笔,倡导学生自由练笔,从生活和读书中得题,借题发挥,纵横古今,点蹿自如,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喜、所恨、所爱等倾诉出来。可以记叙校内外的见闻琐事,可以抒发生活中的感慨忧思,可以议论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也可以构思小说诗歌等进行文学创作,强调真实真诚,鼓励创造,个性鲜明,反对程式化。他们研制构建了一套“随笔”推进体系,且持续地推进了一学期,直到学生走进考场。
他们以一书、一本、一刊、一案的有序“组合拳”,着眼于人的生活情感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和语言能力提高这一写作素质核心,实施“读写互动”,具有操作方便、科学开放、功能强大等特点,收获了1+1+1+1>4的成效。
一书引路——随笔作品阅读教材:《精品随笔100篇品读》
编选了内容表达俱佳、可读性强、便于同学领悟借鉴的优秀杂文,字数与高考要求基本一致,800-1000字之间。设置了美句抄录、读后感言、名师圈点等栏目“美句抄录”让同学写下眼睛为之一亮的文句;“读后感言”三言两语,留下读后的感慨感叹、领悟心得,或共鸣或赞叹或批评的思想火花、直抒心灵,促使同学开始学习体悟之旅;“名师圈点”要言不烦,直抵文章精华与精髓,以名师见解、体悟“指点”文章、指明方向、指点迷津、开启智慧或作师生对话参考。这些栏目既突出同学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主导的引领作用,由同学主体到教师主导、师生携手、扶放结合,使同学思维由浅入深。
既作为学案又作为教案,师生共用,使随笔写作逐渐走向科学、有序、高效和常态化发展之路。对于在模式写作教学下的同学来说,随笔是一种鲜事物,同学通过阅读、品味、模仿,看到随笔多种样式,初步感受其写作特点、粗知其写作思路。教师通过检查可了解同学的阅读、品味的程度,通过适当的调控与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揣摩并模仿,引导同学积累写作技巧和借鉴写作经验。
一本推进——统一规格的随笔本:记记,写写
①圈划批注、美句抄录、“读后感言”;②写出自己欣赏和感受的内容;③坚持每天品读1-2篇。
品读就是要求同学:①不仅说清所欣赏内容及原因而且作出鉴别、评出高下;②在随笔本上一周至少写出一篇600-800字感悟评析文(以一篇或几篇为对象均可);③定期交流分享。
提醒学生“两找”“两积”。“两找”即找立意、找思路。旨在引导同学把握灵动随笔之“主线突出(一根主线贯穿)、层次清晰(生活-社会-生命)”的特点。“两积”即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同学读后既要进行发散思维、建立相关联系,将相类似的素材记下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又要摘录优美语句、揣摩精彩写法,建立“语言库”。
一刊鼓励——《随笔周刊》 为及时把脉探索进程,诊治随笔写作教学问题,修正随笔写作教学方向,展示随笔写作最新成果,激发随笔写作热情,营造随笔写作浓烈氛围,为常态化随笔写作加油鼓劲。老师轮换担任责任编辑,定期出刊、定时发放。“繁星精华苑”之选文都是切合同学实际,可资学生借鉴的最新刊载的随笔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名家写法、观察现实生活。“随笔蓓蕾园”之选文都选自学生用心写作有个性、有特色的随笔,引导学生阅读、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选文让学生感到分外亲切,一定意义上说,维护并助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增添了写作的动力,形成了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写作氛围。
一案提升——《随笔写作教学经典课型案例选编》
选自实战课型经典,可资教师借鉴的案例,或高中或初中或前辈或同仁或总结或思考,尽管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由于课型齐全、鲜活适用、便于操作而受到老师的欢迎和青睐,实验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和难题几乎都会在这里找到化解的思路、破解的路径和突破的方向,有助于提升随笔写作的质量和品位。
在这里,写作的过程,犹如登山览胜的过程,“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水通之,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黄山后记》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凿之”、“级之”、“架水通之”、“植梯接之”,方可“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徐霞客·游黄山后记》,随笔的写作,再次印证了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
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说:“绝大多数高考高分作文都不是在考场上从零开始的,即使妙手偶得、灵光一现的作文也离不开平时的积累。”2012年高考教学质量推进统计数据,印证了随笔对学生语文 成绩的贡献:学校高考语文均分名列全市前茅,比同类四星级高中均分高3.8分;主卷120分以上,全市同类四星级高中共224人,平均每所学校不到19人,盱眙中学45人。
高考结束后,学生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对随笔的情感,选录其一:
赵(道夫)老师 ,您好!
其实我的作文一直不好的 ,高考算是幸运吧,要我谈点感受还行吧,经验说不上。
我觉得随笔最重要的就在于真情实感,这一点具备了,其他的格式之类的注意一点就好了。除此之外,对我来说,我比较喜欢写生活中的小事,算是挖掘生活的点滴吧。这样就要找到自己擅长写的类型,平时多尝试练习必定可以找到的,这样高考时就得心应手了。作文除非文笔非常好,否则最好不要玩花样,质朴,以情动人永远是上上策。我想高考我的拿分点就在这里。其他的我也没什么能说的了,谢谢赵老师您的谬赞,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回顾一下自己的曾经, 呵呵。
到这里要祝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了,同时也衷心祝愿您的随笔教学更上一层楼!
您的学生:陈亢
随笔的写作,帮助学生完成了两个步骤,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与“怎样把原料写作成文字”[3]。学生的写作回归到:我笔录我口,我手写我心,平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谈、所思、所忧、所喜、所恨、所爱通过随笔,变成一种倾诉、一种交际、一种享受。写作,这一原本极自然极容易的事,不再是学生难以攀登的“哥德巴赫猜想”; 现实的功利与未来的理想不再纠结,因为有了“随笔”这一契合点。
参考文献:
[1]吕正之.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2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
[3]叶圣陶.怎样写作.北京:中华书局,2007.8
[4] 赵道夫.打开随笔这扇窗.山西: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