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目前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三农”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跟上目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本文通过引入包商银行的经营案例,来探讨目前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可行的对策对其自身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进步都有着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稳健性经营;包商银行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目前,观之我国的融资体系结构,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直接融资为辅。从资金来源看,银行在其间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主体,以其特殊的地位和职能,所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商业银行自出现以来,便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种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风险依旧不容小觑。防范风险,维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更是一场持久战。然而,现阶段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银行利润率增长速度放缓、不良贷款占比不断上升等问题层出不穷。究其成因,不难发现商业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推出的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未能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基于这些,商业银行要想持续稳健经营,关键在于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保持必需的“流动性”,从而获得最大的盈利。结合包商银行被接管的个例,不仅揭示了中小银行在当前背景下经营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也反映了其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这引得各商业银行深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本文将会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经营的应用进行阐述,在帮助丰富现有的研究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此外,文章在研究过程中还会结合包商银行的运作实例来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期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放的深入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当下时代背景中银行稳健经营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搜集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经验成果,对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理论基础做了大量的了解,以此为基础,从而确定正确的对策路径。
(2)案例分析法
文章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切入包商银行事件的案例对其背后成因及影响进行分析,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包商银行经营中的问题,通过借鉴其反面经验,推广运用于整个商业银行领域。
(3)图表分析法
利用统计图表的方式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问题,并从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便于清晰地得出相关结论。
二、包商银行事件概述
1.包商銀行经营模式
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内蒙古成立,其总部位于包头市。在2019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由于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问题,为了保障存款人以及其他用户的合法权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其实施接管措施。
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引起了剧烈的影响,其被接管的主要原因是股权问题引发的经营风险,根据监管部门披露的信息,而这其中包商银行最大的股东是明天集团,持有89%的股份,由于大股东违法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且无力偿还导致预期,造成了银行严重的风险问题。而包商银行在2018年的财报中并未披露这一问题,可见银行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问题。
根据披露的数据来看,包商银行各项数据都承担着较重的压力,比如盈利水平方面,其营业收入的增速与净利润同比增速从2014年的25.5%以及22.1%下降到2017年的0.5%与-13.9%,而资本充足率不足将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其正常经营。
2.包商银行事件成因
从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数据中可以了解到,中小银行目前经营中造成的原因,主要可以梳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小银行由于本身实力资金基础差,部分银行的资金充足率以及拨备覆盖率非常低,甚至会低于相应的监管要求,使得其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在过去四五年的发展中,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要求中,对银行的资金充足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原先的12.56%上涨到14.65%。而大型银行的资金实力上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会拉大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
第二,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初步很大程度需要依赖于同业市场发行等方式来进行融资,一旦金融市场的资本成本进一步提升,则其流动性风险也会因此加大。流动性风险越大,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则会造成较大的威胁。银行的生存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好银行的资金流动率,很可能会加剧银行经营水平的困难。
第三,银行业市场日趋白热化,优质客户的大“蛋糕”被大银行垄断,中小银行的本土特色使其客户群体局限于地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地方政府推荐的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处于不断下降中,银行业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第四,金融科技的投入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被优化,中小银行的投入不足以及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则很容易导致银行转型无法顺利进行。在市场大力革新的背景下,大型银行十分重视金融科技的应用,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被投入到银行的经营中,而中小银行由于资金上的匮乏,导致其金融科技投入不足,与大型银行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此外,部分中小银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盲目跟风和冒进思想,在各个方面与大型银行开展竞争,却忽视了自身机构属性和业务特色,导致经营出现重大偏差。
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分析
1.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面临的困境
困境在于银行间同业市场的获取,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市场波动、经济增长有限等局面,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便会大大增加。比如在锦州银行董事会股东由于包商银行虽然这可能只是个例,但也能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对上述案例事件的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当地政府的干预不当导致中小银行信用风险丛生。中小银行多由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而来,与当地政府联系密切。中小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减少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则不利于其后续的发展。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小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小微企业正处于走下坡的状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贷款不良率的上升,最终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剧,不利于其后续的发展。
第二,中小银行对股东关联企业的授信风险与其自身风险相互交织,从而使得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容易形成共振风险。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倡导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民营资本逐步卷入金融行业之后,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使得中小银行的经验管理不断被多方势力所挟持,逐步形成以多个派系为代表的金融集团。民营企业在介入到银行日常经营中之后,利用关联交易等形式来操纵银行对股东关联企业减低授信门槛,造成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风险交叉的现象,从而引发中小企业的信用危机。
第三,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突出,从而导致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下降。在银行日常经验中,中小银行由于流动性压力等问题而考虑通过多方联系引进战略投资来维持银行的生存。此外,中小银行由于风控理念薄弱以及技术支撑不足,使得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其风险管理水平有限,与大型银行依然差距明显,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2.影响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因素
(1)银行外部影响因素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可以对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经营产生着较大的作用,当宏观经济不理想的时候,市场环境往往会存在经济衰退、结构失调等情况,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便无法被有效实施,从而导致了银行的经营危机。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日常的经验,而之所以宏观经济存在不稳定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政策不佳而导致的。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泡沫等的影响导致日本银行危机的阐述,因此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业的发展。
其次,金融自由化趋势。金融自由化旨在放宽市场管制,逐步实现利率自由化,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业务的开放。市场管制被放开,让银行乐意逐步进入其不熟悉且全新的行业中,部分的金融机构会为了自身利益的获取而不断承担高风险的贷款压力减少贷款的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便可以大幅度增加其信贷风险。此外,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利率也同样自由化,利率自由化使得金融机构取消了对其的利率限制,逐渐由市场来主导利率,但是市场是多边的,利率的变动很难被預测到,这也使得国内银行的利率风险被逐步加大。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银行面临着更多外资银行的挤压,引入外资则意味着汇率风险的产生,这也逐渐加大了国内银行的稳健经营。
(2)银行内部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提到的外部影响因素之外,内部影响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第一,中小银行的贷款质量。贷款质量在银行绩效指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银行体系健康程度的一项重要体现。不良的贷款关系则是影响银行稳定发展的关键内容。不良贷款对于银行财务状况的恶化、银行资金周转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最终导致银行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结果,这也是很多金融危机中出现的较为主要的现象。
第二,银行的资金充足性是银行经营的重要基础。资本充足率可以有效地保障储户和中小投资者的基本资金,也是银行系统中风险减少以及稳定性增加的重要因素,可以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说,资本充足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抵御风险从而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
第三,流动性大小。商业银行经营需要遵循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原则。其中,流动性占据着极其关键的地位,一旦资金流动性较高,银行会出现丧失盈利的机会,而当流动性过低时,则很容易加大其影响结果,甚至直接加剧全球市场危机。2008年所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严重的流动性问题而导致,最终使得数家商业银行破产,甚至引发了银行商业体系的崩溃。因此,如果银行无法掌握合理的流动性,则也会成为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
3.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可行性措施和对策
第一,加强中小银行经营转型,逐步提升实体经济水平。从上述包商银行被接管案例中可以了解到,监管层维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维系金融稳定性的诚意与信念,也需要意识到防范银行金融风险也是银行逐步转型并实现稳健性经营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基于金融科技来帮助中小银行的进一步转型,以人工智能等特征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可以帮助银行改变其经验的业态,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在人力质量以及资金规模等多方面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很难直接与大银行进行竞争,但是在金融科技的支撑下可以帮助减少与大型银行之间的差距,发展金融科技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小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新的发展路线。另一方面,银行还需要着重民营小微企业的扶持,服务新经济领域的趋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银行应当集中发展当地的地方经济,定位好小微企业,提升企业的实体经济能力。
第二,利用关联交易以及合并重组可以帮助强化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打击各类监管套利行为,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营。银行自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其资金实力、经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监管部门如果不加强对其的管控,则很容易因小失大,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的崩盘。因此,在监管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中小银行逐步发行次级债券,以此来不断补足资本金,从而增强中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强化民营企业的控股,以及关联交易行为的管控,维护国家金融的稳定与安全。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于我国现有银行业的持续进步有着较大的帮助。
第三,梳理中小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政府需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来提供政策支持,从而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中小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需要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理念,一方面要改变传统中小银行是政府后备军的观念,减少因GDP的需求而不断施压于中小银行,减少不正当的干预行为,避免大量的信贷关系流入市场,确保稳健有序的投资顺序,减少地方政府的硬性债务。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鼓励中小银行利用战略投资等方式来补充其流动资金,减少因资金准备不足或者覆盖率有限等关系而无法达到盈利目的,在确保能够满足监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配合中国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出现严重信用风险的中小银行所采取的相关监管措施,防止区域性金融风险愈演愈烈,最终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行为,是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逐渐产生的。目前,国内外关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做了详细研究,也使得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成为全球国际化背景中的重要课题。对于起家于西北地区的包商银行,虽然十几年的经营获取了不错的成绩,拥有着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与管理体系,但是由于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而引发了其后续被接管事件。商业银行的经营离不开政府以及民营企业的支持,但同时银行应当建立完备的风险防范预案,应对随时而来的风险,才能更好地维系其健康运营。上文以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案例作为基础,探讨目前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对于丰富现有管理经营内容以及提升银行业的发展能力有着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关田田.从包商银行被接管案例探讨我国中小银行金融风险防控[J].财富时代,2020.
[2]邱宜干.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深层原因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
[3]彭莉喻,思慧.从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探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之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4]王瑾.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稳健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5]朱宏春.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支持新经济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J].金融世界,2019(12):22-23.
[6]马广奇,王瑾.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稳健性研究[J].征信,2018,36(10):58-64.
[7]王磊磊.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7.
[8]张健华.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促进中小银行稳健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9.
作者简介:夏静芝(1999- ),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本科,研究方向:商业银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稳健性经营;包商银行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目前,观之我国的融资体系结构,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直接融资为辅。从资金来源看,银行在其间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主体,以其特殊的地位和职能,所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商业银行自出现以来,便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种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风险依旧不容小觑。防范风险,维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更是一场持久战。然而,现阶段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银行利润率增长速度放缓、不良贷款占比不断上升等问题层出不穷。究其成因,不难发现商业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推出的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未能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基于这些,商业银行要想持续稳健经营,关键在于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保持必需的“流动性”,从而获得最大的盈利。结合包商银行被接管的个例,不仅揭示了中小银行在当前背景下经营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也反映了其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这引得各商业银行深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本文将会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经营的应用进行阐述,在帮助丰富现有的研究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此外,文章在研究过程中还会结合包商银行的运作实例来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期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放的深入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当下时代背景中银行稳健经营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搜集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经验成果,对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理论基础做了大量的了解,以此为基础,从而确定正确的对策路径。
(2)案例分析法
文章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切入包商银行事件的案例对其背后成因及影响进行分析,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包商银行经营中的问题,通过借鉴其反面经验,推广运用于整个商业银行领域。
(3)图表分析法
利用统计图表的方式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问题,并从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便于清晰地得出相关结论。
二、包商银行事件概述
1.包商銀行经营模式
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内蒙古成立,其总部位于包头市。在2019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由于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问题,为了保障存款人以及其他用户的合法权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其实施接管措施。
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引起了剧烈的影响,其被接管的主要原因是股权问题引发的经营风险,根据监管部门披露的信息,而这其中包商银行最大的股东是明天集团,持有89%的股份,由于大股东违法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且无力偿还导致预期,造成了银行严重的风险问题。而包商银行在2018年的财报中并未披露这一问题,可见银行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问题。
根据披露的数据来看,包商银行各项数据都承担着较重的压力,比如盈利水平方面,其营业收入的增速与净利润同比增速从2014年的25.5%以及22.1%下降到2017年的0.5%与-13.9%,而资本充足率不足将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其正常经营。
2.包商银行事件成因
从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数据中可以了解到,中小银行目前经营中造成的原因,主要可以梳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小银行由于本身实力资金基础差,部分银行的资金充足率以及拨备覆盖率非常低,甚至会低于相应的监管要求,使得其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在过去四五年的发展中,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要求中,对银行的资金充足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原先的12.56%上涨到14.65%。而大型银行的资金实力上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会拉大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
第二,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初步很大程度需要依赖于同业市场发行等方式来进行融资,一旦金融市场的资本成本进一步提升,则其流动性风险也会因此加大。流动性风险越大,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则会造成较大的威胁。银行的生存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好银行的资金流动率,很可能会加剧银行经营水平的困难。
第三,银行业市场日趋白热化,优质客户的大“蛋糕”被大银行垄断,中小银行的本土特色使其客户群体局限于地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地方政府推荐的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处于不断下降中,银行业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第四,金融科技的投入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被优化,中小银行的投入不足以及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则很容易导致银行转型无法顺利进行。在市场大力革新的背景下,大型银行十分重视金融科技的应用,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被投入到银行的经营中,而中小银行由于资金上的匮乏,导致其金融科技投入不足,与大型银行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此外,部分中小银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盲目跟风和冒进思想,在各个方面与大型银行开展竞争,却忽视了自身机构属性和业务特色,导致经营出现重大偏差。
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分析
1.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面临的困境
困境在于银行间同业市场的获取,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市场波动、经济增长有限等局面,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便会大大增加。比如在锦州银行董事会股东由于包商银行虽然这可能只是个例,但也能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对上述案例事件的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当地政府的干预不当导致中小银行信用风险丛生。中小银行多由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而来,与当地政府联系密切。中小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减少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则不利于其后续的发展。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小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小微企业正处于走下坡的状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贷款不良率的上升,最终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剧,不利于其后续的发展。
第二,中小银行对股东关联企业的授信风险与其自身风险相互交织,从而使得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容易形成共振风险。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倡导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民营资本逐步卷入金融行业之后,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使得中小银行的经验管理不断被多方势力所挟持,逐步形成以多个派系为代表的金融集团。民营企业在介入到银行日常经营中之后,利用关联交易等形式来操纵银行对股东关联企业减低授信门槛,造成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风险交叉的现象,从而引发中小企业的信用危机。
第三,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突出,从而导致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下降。在银行日常经验中,中小银行由于流动性压力等问题而考虑通过多方联系引进战略投资来维持银行的生存。此外,中小银行由于风控理念薄弱以及技术支撑不足,使得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其风险管理水平有限,与大型银行依然差距明显,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2.影响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因素
(1)银行外部影响因素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可以对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经营产生着较大的作用,当宏观经济不理想的时候,市场环境往往会存在经济衰退、结构失调等情况,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便无法被有效实施,从而导致了银行的经营危机。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日常的经验,而之所以宏观经济存在不稳定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政策不佳而导致的。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泡沫等的影响导致日本银行危机的阐述,因此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业的发展。
其次,金融自由化趋势。金融自由化旨在放宽市场管制,逐步实现利率自由化,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业务的开放。市场管制被放开,让银行乐意逐步进入其不熟悉且全新的行业中,部分的金融机构会为了自身利益的获取而不断承担高风险的贷款压力减少贷款的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便可以大幅度增加其信贷风险。此外,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利率也同样自由化,利率自由化使得金融机构取消了对其的利率限制,逐渐由市场来主导利率,但是市场是多边的,利率的变动很难被預测到,这也使得国内银行的利率风险被逐步加大。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银行面临着更多外资银行的挤压,引入外资则意味着汇率风险的产生,这也逐渐加大了国内银行的稳健经营。
(2)银行内部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提到的外部影响因素之外,内部影响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第一,中小银行的贷款质量。贷款质量在银行绩效指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银行体系健康程度的一项重要体现。不良的贷款关系则是影响银行稳定发展的关键内容。不良贷款对于银行财务状况的恶化、银行资金周转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最终导致银行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结果,这也是很多金融危机中出现的较为主要的现象。
第二,银行的资金充足性是银行经营的重要基础。资本充足率可以有效地保障储户和中小投资者的基本资金,也是银行系统中风险减少以及稳定性增加的重要因素,可以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说,资本充足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抵御风险从而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
第三,流动性大小。商业银行经营需要遵循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原则。其中,流动性占据着极其关键的地位,一旦资金流动性较高,银行会出现丧失盈利的机会,而当流动性过低时,则很容易加大其影响结果,甚至直接加剧全球市场危机。2008年所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严重的流动性问题而导致,最终使得数家商业银行破产,甚至引发了银行商业体系的崩溃。因此,如果银行无法掌握合理的流动性,则也会成为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
3.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可行性措施和对策
第一,加强中小银行经营转型,逐步提升实体经济水平。从上述包商银行被接管案例中可以了解到,监管层维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维系金融稳定性的诚意与信念,也需要意识到防范银行金融风险也是银行逐步转型并实现稳健性经营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基于金融科技来帮助中小银行的进一步转型,以人工智能等特征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可以帮助银行改变其经验的业态,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在人力质量以及资金规模等多方面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很难直接与大银行进行竞争,但是在金融科技的支撑下可以帮助减少与大型银行之间的差距,发展金融科技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小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新的发展路线。另一方面,银行还需要着重民营小微企业的扶持,服务新经济领域的趋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银行应当集中发展当地的地方经济,定位好小微企业,提升企业的实体经济能力。
第二,利用关联交易以及合并重组可以帮助强化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打击各类监管套利行为,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营。银行自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其资金实力、经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监管部门如果不加强对其的管控,则很容易因小失大,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的崩盘。因此,在监管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中小银行逐步发行次级债券,以此来不断补足资本金,从而增强中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强化民营企业的控股,以及关联交易行为的管控,维护国家金融的稳定与安全。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于我国现有银行业的持续进步有着较大的帮助。
第三,梳理中小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政府需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来提供政策支持,从而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中小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需要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理念,一方面要改变传统中小银行是政府后备军的观念,减少因GDP的需求而不断施压于中小银行,减少不正当的干预行为,避免大量的信贷关系流入市场,确保稳健有序的投资顺序,减少地方政府的硬性债务。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鼓励中小银行利用战略投资等方式来补充其流动资金,减少因资金准备不足或者覆盖率有限等关系而无法达到盈利目的,在确保能够满足监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配合中国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出现严重信用风险的中小银行所采取的相关监管措施,防止区域性金融风险愈演愈烈,最终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行为,是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逐渐产生的。目前,国内外关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做了详细研究,也使得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成为全球国际化背景中的重要课题。对于起家于西北地区的包商银行,虽然十几年的经营获取了不错的成绩,拥有着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与管理体系,但是由于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而引发了其后续被接管事件。商业银行的经营离不开政府以及民营企业的支持,但同时银行应当建立完备的风险防范预案,应对随时而来的风险,才能更好地维系其健康运营。上文以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案例作为基础,探讨目前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对于丰富现有管理经营内容以及提升银行业的发展能力有着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关田田.从包商银行被接管案例探讨我国中小银行金融风险防控[J].财富时代,2020.
[2]邱宜干.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深层原因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
[3]彭莉喻,思慧.从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探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之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4]王瑾.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稳健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5]朱宏春.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支持新经济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J].金融世界,2019(12):22-23.
[6]马广奇,王瑾.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稳健性研究[J].征信,2018,36(10):58-64.
[7]王磊磊.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7.
[8]张健华.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促进中小银行稳健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9.
作者简介:夏静芝(1999- ),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本科,研究方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