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悔捐”行为辨析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面临供体不足的问题,但造血干细胞供者的临阵反悔对准备受捐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造成了更大的危害。研究发现,登记捐献者冷静后权衡得失;面对捐献时产生恐惧;家人意见不一,有人强烈反对;医疗设备临时故障是“悔捐”的原因。为此,需要采取对欲捐者充分告知后仍坚持捐献的方可捐献登记;合理补偿,对供体捐献意愿的降低进行抵消;尊重家庭成员意愿,共同决策等措施,以有效减控“悔捐”,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好地发展。
其他文献
自2013年8月29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美国癌症研究所专家建议以“上皮起源的惰性病变”代替某些疾病的癌症诊断以来,已引起多国学者的关注.本刊于2017年首次发表
期刊
旨在通过几种惰性淋巴瘤亚型的介绍,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增加临床对这组病变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医疗。该组肿瘤包括B细胞及NK/T细胞起源淋巴瘤,其中B细胞起源肿瘤包括:儿童滤泡性淋巴瘤、十二指肠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慢性炎症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胃肠道NK/T细胞增生性病变包括: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NK细胞肠病和淋巴瘤样胃病。这些淋巴瘤仅手术局部切除即可,随访观察发现可长期生存。
通过梳理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对人体挑战试验风险与社会效益的伦理讨论,以及相关伦理观点在近代随着科技及社会需求变化的演变,探讨科研伦理理念和全球临床研究需求共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