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环节就现状来说,有待改进。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希望与广大教师、学者共同分享、探讨。
一、常识铺垫,提高学习层次
文学常识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不同主要在于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发展环境不同所导致。要真正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义,不仅要认清、看懂其字面含义,还应从作者的背景、情感、地位等方面出发进行想象、思考,以期通过换位模式达到理解的最高效化。笔者认为,进行古诗文学常识的教学并非简单向学生陈列相关知识与故事即可达到目的,而应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体验为基础进行渲染式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望岳》时,若学生未能从全局视角上认识作者、理解背景,则在理解古诗蓬勃朝气、壮志凌云的情感表达上存在缺陷。对此,教师应做好课前的常识铺垫教学,将杜甫的背景分为个人背景、社会背景两个层次展开教学;其中,为了解决文学常识学习的枯燥特征,教学的形式可参照探究式策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相关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自学,并分别在课堂上以演讲方式分享。做好文学常识铺垫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层次。
二、情感启发,引导心灵共鸣
古典诗歌是一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形式,是传统也是精髓;作为一种文学方式,古诗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与韵律,与当代文学表达习惯具有较大差异。心理学家指出,人的交往过程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中包括了交往对象和交往情境。如果我们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处于对方的情绪状态中,悲喜同步,即建立了与他人共鸣的情境。这种现象就是“情境同一性”。古诗是古人在那时那景有感而发的文学结晶,一首古诗的字、词间不仅包括诗人的个人特色和喜好,更与诗人的背景、经历,以及诗人当时身处的社会特点等因素息息相关。运用好“情境同一性”原理,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与古诗背景相一致的情境,使得学生能从诗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与诗人背景相匹配的行为模式,并由此而与诗人产生共鸣。例如,在《赤壁》一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将古诗情感内化进而引起共鸣,教师可采用符合学生现阶段认识水平的策略,如“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设计情境,将自己与唐朝时杜牧的处境相结合置于杜牧的所见——折戟,顺着他的思绪又回顾更久远的历史,从而发出感叹。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杜牧”,恰好将学生的感情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达到了情境同一性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完成情感启发。
三、创新鉴赏,延伸诗歌影响
创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同样如此。古典诗歌虽然是传统的文化产物,但其形式、情感、所发挥的价值却是因人而具备与时俱进的特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普及任务,还应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效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平台完成创新教学目的。例如,在上文提到的“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中,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评价,以班级或年纪等小范围可控群体为基础,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或论坛讨论小组,并经学生同意将其作品进行在线共享,由此激发其创作热情;其次,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开展话题讨论,邀请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与评价的过程中;当每一首古诗词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相应总结,尤其对部分学生新奇、创新、有价值的想法进行点评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研究的信心与热情。创新需要以时代化工具为依托,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特征,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的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既要完成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任务,更要为学生深层次的发展做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结合古诗与学生的各自特色与契合点,尤其注重情感启发,从而达到在完成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的教学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向玲.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370-371.
[2]涂汉明.对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的尝试[J].读与写,2015(24):191-192.
[3]李红英.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J].速读,2015(05):102.
[4]王向龙.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撷谈[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11):105.
田静,教师,现居江苏丰县。
一、常识铺垫,提高学习层次
文学常识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不同主要在于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发展环境不同所导致。要真正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义,不仅要认清、看懂其字面含义,还应从作者的背景、情感、地位等方面出发进行想象、思考,以期通过换位模式达到理解的最高效化。笔者认为,进行古诗文学常识的教学并非简单向学生陈列相关知识与故事即可达到目的,而应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体验为基础进行渲染式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望岳》时,若学生未能从全局视角上认识作者、理解背景,则在理解古诗蓬勃朝气、壮志凌云的情感表达上存在缺陷。对此,教师应做好课前的常识铺垫教学,将杜甫的背景分为个人背景、社会背景两个层次展开教学;其中,为了解决文学常识学习的枯燥特征,教学的形式可参照探究式策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相关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自学,并分别在课堂上以演讲方式分享。做好文学常识铺垫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层次。
二、情感启发,引导心灵共鸣
古典诗歌是一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形式,是传统也是精髓;作为一种文学方式,古诗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与韵律,与当代文学表达习惯具有较大差异。心理学家指出,人的交往过程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中包括了交往对象和交往情境。如果我们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处于对方的情绪状态中,悲喜同步,即建立了与他人共鸣的情境。这种现象就是“情境同一性”。古诗是古人在那时那景有感而发的文学结晶,一首古诗的字、词间不仅包括诗人的个人特色和喜好,更与诗人的背景、经历,以及诗人当时身处的社会特点等因素息息相关。运用好“情境同一性”原理,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与古诗背景相一致的情境,使得学生能从诗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与诗人背景相匹配的行为模式,并由此而与诗人产生共鸣。例如,在《赤壁》一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将古诗情感内化进而引起共鸣,教师可采用符合学生现阶段认识水平的策略,如“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设计情境,将自己与唐朝时杜牧的处境相结合置于杜牧的所见——折戟,顺着他的思绪又回顾更久远的历史,从而发出感叹。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杜牧”,恰好将学生的感情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达到了情境同一性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完成情感启发。
三、创新鉴赏,延伸诗歌影响
创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同样如此。古典诗歌虽然是传统的文化产物,但其形式、情感、所发挥的价值却是因人而具备与时俱进的特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普及任务,还应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效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平台完成创新教学目的。例如,在上文提到的“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中,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评价,以班级或年纪等小范围可控群体为基础,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或论坛讨论小组,并经学生同意将其作品进行在线共享,由此激发其创作热情;其次,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开展话题讨论,邀请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与评价的过程中;当每一首古诗词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相应总结,尤其对部分学生新奇、创新、有价值的想法进行点评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研究的信心与热情。创新需要以时代化工具为依托,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特征,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的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既要完成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任务,更要为学生深层次的发展做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结合古诗与学生的各自特色与契合点,尤其注重情感启发,从而达到在完成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的教学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向玲.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370-371.
[2]涂汉明.对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的尝试[J].读与写,2015(24):191-192.
[3]李红英.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J].速读,2015(05):102.
[4]王向龙.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撷谈[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11):105.
田静,教师,现居江苏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