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第二下颌角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角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下颌骨截骨术后产生第二下颌角伴下颌边缘不流畅或双侧不对称患者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8~40岁。通过CT行全头颅扫描,应用Mimics 13.0软件建立颅骨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截骨线,根据设计线进行二次截骨,并于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下颌骨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修复前、设计后及术后6个月时下颌角角度,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对称性及设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相符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15 d出现血肿,经口腔换药清洁、引流、加压包扎,术后2周B超下观察血肿已吸收,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颏突意外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39例患者的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左侧118.12°±18.08°、右侧114.60°± 16.01°改善至左侧121.28°±6.96°、右侧121.32°±5.88°,术前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4,P=0.045),术后6个月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529)。比较各例设计后下颌角角度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1),且患者均对第二下颌角及面型改善效果满意。

结论

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角,既可避免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及颏神经,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乳腺微钙化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行乳腺X线摄影发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 5类微钙化,且行乳腺MRI检查的84例患者。参照BI-RADS标准,对乳腺X线摄影和MR图像进行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2种检查方法诊断不同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类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胶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各种急性消化道动脉出血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消化道动脉出血接受组织胶栓塞治疗患者24例,包括上消化道出血14例、下消化道出血10例。栓塞剂为组织胶与碘油混合液。其中4例在外院行弹簧圈、颗粒栓塞治疗无效后应用组织胶栓塞治疗,其余20例均首先应用组织胶进行栓塞。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再出血率及栓塞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
期刊
碘是人体必需的基本元素之一,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在世界范围内,人群碘营养的监测一直备受关注。妊娠期这一特殊时期,适当的碘营养对母儿的健康尤为重要,不当的碘摄入可能会造成母儿甲状腺功能障碍,甚至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造成胎儿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准确的检测方法,规范的诊断标准,密切监测妊娠期妇女碘营养情况并进行合理干预是预防碘摄入不当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成角双L型截骨术矫正颧骨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唐都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颧骨截骨内推术的3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计算机辅助成角双L型截骨26例(计算机辅助组),年龄(28.4 ± 6.6)岁;常规手术9例(常规手术组),年龄(27.3 ± 4.8)岁。计算机辅助组患者行手术导板指引下成角双L型截骨,预弯钛板辅助颧骨
目的探讨下颌骨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下颌骨截骨的精确性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例,女性,27岁,应用三维打印技术,根据其头颅CT扫描数据制作5个同样的下颌骨模型。搭建下颌骨导航机器人系统,将头颅三维数据导入FaceGraph软件形成虚拟三维图像,并按照"理想截骨线"的标准预设截骨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局部表面特征,将其与虚拟三维图像进行配准;机械臂通过信号传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技术观察测量腭咽结构的可行性,并比较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腭咽结构的差异,用于指导腭裂修复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的6例成年男性腭裂修复术后患者(腭裂组),年龄18~26岁,平均21.8岁。招募6例皖北地区健康成年男性(正常组),年龄19~28岁,平均23.3岁。对2组测量对象进行语音检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