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知”的问题,让学生在析事明理中求“真知”;二是解决“信”的问题,让学生在感悟认同中求“真信”;三是解决“行”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求“真用”。
【关键词】培育 真知 真信 真用 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既是实现高校人才培育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一、坚持知识传授与释疑解惑相结合,让大学生在析事明理中求“真知”
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理论魅力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教学中做到“三个突出”,着力解决“三类问题”,即非马克思主义影响造成的理想信念问题、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现实思想问题、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带来的思想方法问题。
一是突出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内容的完整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涉及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等学科中,都可以研究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如何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理想、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因此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按照“一门为主、突出重点、有机结合、自然渗透、抓住根本、指导全局”的原则,把高校政治理论课乃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课程整合成一个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整内容体系,既形成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只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让大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整内容,才能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从而最终自觉践行这一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突出回答解决大学生关注的热难点问题。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现实生活、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起来,回答解决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大学生就业、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一以及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等问题。教学中,我们要紧扣大学生关注的这些问题,在着力释疑解惑中形成“带着问题来、针对问题教、装着成果回”的教研学互动链,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和教学实施的着力点。将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引入课堂,通过研讨辩论、对抗辩论、集中答疑、热点问题大家谈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展开交锋,对一些重大理论观点达成共识。
三是突出科学立场观点方法的掌握运用。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思想和行为,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为此,我们在培育工作中要密切关注思想政治领域的新动态,切实把搞清“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融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回答解决非马克思主义影响造成的理想信念问题。例如,针对西亚北非政局动荡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一些模糊认识,我们要从美国所推行的“大中东战略”和阿拉伯国家民族发展历史出发,展开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既要看到这些国家国内历史问题积累的根源,又要看到西方势力别有用心的战略企图,联系这些国家政局动荡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认清西方输出民主价值观是假,利益分赃是真,帮助大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引导他们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筑牢抵御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侵蚀渗透的思想防线。
二、坚持思想共识与情感共鸣相结合,让大学生在感悟认同中求“真信”
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多元,情感丰富多变,但普遍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苦难辉煌历史缺乏深刻理解,对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缺乏清醒认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我们要遵循认识规律,在讲清理论的基础上,突出用史实和现实教育学生,在启迪思想中达成共识、在情感共鸣中筑牢根基。
一是搞好传统教育培育信念。高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历史人文资源,注重整合用好各类传统教育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革命旧址为点,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线,构建以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中心、校内与周边资源相配套的培育大课堂,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课堂向校外延伸,向实践延伸。通过在红土地上搞教育、在革命遗址寻根源,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亲近感,对国家的使命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我们在进行传统教育中,就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教学活动等机会,把学生带到方志敏烈士墓前诵读《清贫》、《可爱的中国》,让大学生亲身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矢志不渝的忠诚,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激发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朴素思想感情。通过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走红色之路、砺红色青春”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信念。
二是讲好辉煌成就增进认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巨大成就、建国六十多年来的辉煌历程,是培育核心价值观鲜活的实证材料。因此,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过程中,要把这些鲜活的素材引入课堂,融入教学。如,在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购买“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国崛起”、“旗帜”等多媒体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并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感悟中认识到我国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不动摇,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此外,为增强教学说服力,还可以把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搬到改革发展前沿阵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邀请在国家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来校给大学生讲述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从而使大学生在实境感悟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三是树好师表形象言传身教。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政治理论教师必须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师表形象、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授课艺术讲好政治理论课,做到言传身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影响感召学生。只有真懂,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讲到位;只有真信,才能对大学生产生感染力;只有真用,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给大学生树立榜样,产生典型的示范效应。
三、坚持价值引导与躬身践行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求“真用”
高校在培育过程中要主动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拓展延伸培育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融入社会实践,外化为行为自觉,让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端正价值追求、激发成才动力、提高能力素质。
一是在校内搭建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躬身践行。充分利用第一、第二课堂,努力探索与实践教学、专业学习、学科竞赛、技能评比、科技发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将学习型社会实践活动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创业意识。要指导学生社团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指导他们开展一些有感召力、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社团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与校园实践有机结合。要用好学生中的先进典型资源,请学生中的优秀代表走上讲台,与学生面对面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找到努力方向。针对大学生中贪图安逸、不愿去艰苦地区、不想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反映,要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开展“职业与事业”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才能有所成就,基层平凡的岗位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励学生到基层广阔舞台去实现人生价值。要用考评激励机制牵引学生,改革高校政治理论课单纯考知识的理论课程考试模式,把学生现实表现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进入课程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
二是组织参加校外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素质。校外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帮助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特别是引导他们深入社会田野,了解社情民情,关注社会动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如,鼓励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贫困地区义务支教活动、“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平等、光荣的观念,提升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要努力争取和借助社会力量,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社会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共建合作,逐步建立起一批“知行”统一的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和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完善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措施,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计划,制订规划和配套文件。总之,要打造好平台,营造好环境,创造好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在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过程中,我们只有遵循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内在规律,着眼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大学生思想反映的新特点,坚持“知识传授与释疑解惑相结合、思想共识与情感共鸣相结合、价值引导与躬身践行相结合”,做到“知、信、行”的辩证统一,才能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纪安玲.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2.
[2]周建平,梁文慧,喻小红,蒋强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简介:姚军营,南昌陆军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邮编:330000
陈静,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专职辅导员,工学硕士研究生,邮编:330000
【关键词】培育 真知 真信 真用 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既是实现高校人才培育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一、坚持知识传授与释疑解惑相结合,让大学生在析事明理中求“真知”
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理论魅力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教学中做到“三个突出”,着力解决“三类问题”,即非马克思主义影响造成的理想信念问题、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现实思想问题、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带来的思想方法问题。
一是突出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内容的完整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涉及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等学科中,都可以研究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如何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理想、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因此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按照“一门为主、突出重点、有机结合、自然渗透、抓住根本、指导全局”的原则,把高校政治理论课乃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课程整合成一个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整内容体系,既形成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只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让大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整内容,才能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从而最终自觉践行这一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突出回答解决大学生关注的热难点问题。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现实生活、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起来,回答解决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大学生就业、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一以及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等问题。教学中,我们要紧扣大学生关注的这些问题,在着力释疑解惑中形成“带着问题来、针对问题教、装着成果回”的教研学互动链,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和教学实施的着力点。将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引入课堂,通过研讨辩论、对抗辩论、集中答疑、热点问题大家谈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展开交锋,对一些重大理论观点达成共识。
三是突出科学立场观点方法的掌握运用。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思想和行为,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为此,我们在培育工作中要密切关注思想政治领域的新动态,切实把搞清“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融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回答解决非马克思主义影响造成的理想信念问题。例如,针对西亚北非政局动荡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一些模糊认识,我们要从美国所推行的“大中东战略”和阿拉伯国家民族发展历史出发,展开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既要看到这些国家国内历史问题积累的根源,又要看到西方势力别有用心的战略企图,联系这些国家政局动荡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认清西方输出民主价值观是假,利益分赃是真,帮助大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引导他们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筑牢抵御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侵蚀渗透的思想防线。
二、坚持思想共识与情感共鸣相结合,让大学生在感悟认同中求“真信”
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多元,情感丰富多变,但普遍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苦难辉煌历史缺乏深刻理解,对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缺乏清醒认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我们要遵循认识规律,在讲清理论的基础上,突出用史实和现实教育学生,在启迪思想中达成共识、在情感共鸣中筑牢根基。
一是搞好传统教育培育信念。高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历史人文资源,注重整合用好各类传统教育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革命旧址为点,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线,构建以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中心、校内与周边资源相配套的培育大课堂,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课堂向校外延伸,向实践延伸。通过在红土地上搞教育、在革命遗址寻根源,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亲近感,对国家的使命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我们在进行传统教育中,就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教学活动等机会,把学生带到方志敏烈士墓前诵读《清贫》、《可爱的中国》,让大学生亲身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矢志不渝的忠诚,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激发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朴素思想感情。通过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走红色之路、砺红色青春”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信念。
二是讲好辉煌成就增进认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巨大成就、建国六十多年来的辉煌历程,是培育核心价值观鲜活的实证材料。因此,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过程中,要把这些鲜活的素材引入课堂,融入教学。如,在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购买“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国崛起”、“旗帜”等多媒体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并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感悟中认识到我国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不动摇,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此外,为增强教学说服力,还可以把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搬到改革发展前沿阵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邀请在国家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来校给大学生讲述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从而使大学生在实境感悟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三是树好师表形象言传身教。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政治理论教师必须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师表形象、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授课艺术讲好政治理论课,做到言传身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影响感召学生。只有真懂,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讲到位;只有真信,才能对大学生产生感染力;只有真用,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给大学生树立榜样,产生典型的示范效应。
三、坚持价值引导与躬身践行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求“真用”
高校在培育过程中要主动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拓展延伸培育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融入社会实践,外化为行为自觉,让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端正价值追求、激发成才动力、提高能力素质。
一是在校内搭建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躬身践行。充分利用第一、第二课堂,努力探索与实践教学、专业学习、学科竞赛、技能评比、科技发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将学习型社会实践活动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创业意识。要指导学生社团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指导他们开展一些有感召力、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社团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与校园实践有机结合。要用好学生中的先进典型资源,请学生中的优秀代表走上讲台,与学生面对面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找到努力方向。针对大学生中贪图安逸、不愿去艰苦地区、不想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反映,要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开展“职业与事业”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才能有所成就,基层平凡的岗位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励学生到基层广阔舞台去实现人生价值。要用考评激励机制牵引学生,改革高校政治理论课单纯考知识的理论课程考试模式,把学生现实表现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进入课程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
二是组织参加校外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素质。校外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帮助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特别是引导他们深入社会田野,了解社情民情,关注社会动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如,鼓励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贫困地区义务支教活动、“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平等、光荣的观念,提升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要努力争取和借助社会力量,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社会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共建合作,逐步建立起一批“知行”统一的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和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完善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措施,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计划,制订规划和配套文件。总之,要打造好平台,营造好环境,创造好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在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过程中,我们只有遵循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内在规律,着眼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大学生思想反映的新特点,坚持“知识传授与释疑解惑相结合、思想共识与情感共鸣相结合、价值引导与躬身践行相结合”,做到“知、信、行”的辩证统一,才能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纪安玲.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2.
[2]周建平,梁文慧,喻小红,蒋强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简介:姚军营,南昌陆军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邮编:330000
陈静,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专职辅导员,工学硕士研究生,邮编: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