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普通高校中武术课程展开探讨,围绕武术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普通高校如何更好地应用武术课,进行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充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中华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武术本身的一招一式,还在于一招一式之间所蕴含的“道”的思想,所呈现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高校开展武术课,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衔接阶段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缺失的补充,促使教学更加贴近民族文化,实现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 现状分析
现阶段普通高校无数武术教学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传统文化与武术课程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文化内涵的丢失现象,其二是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形式而缺乏了对于内容的强调。
1.1 文化丢失
武术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普通高校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工作时,会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现阶段的普通高校武术课程开展过程中,却存在明显的文化丢失现象,究其根本,是历史的忽视。高校对于武术课程的开发,仅仅停留对于武术表面,而忽視传承中人与事的传承,即对于历史的传承,进而导致武术课程空有其表而缺乏内在。
1.2 流于形式
在开展武术课程过程当中,还有另一重要问题,就是教学形式优于教学目标的情况,很多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都没有结合当下高校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发展情况与发展诉求,盲目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的主要内容也紧紧围绕诸如武术动作标准、动作技巧等内容展开,多以表演性质的武术招式为主要内容,缺乏了传统武术文化当中竞技元素的体现,武术课程与一般体育课程教学混为一谈,对于学生来说,就逐渐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对于武术背后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学习本身流于形式。
2 结合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文中对于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难发现,对于现阶段的武术课程的开展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将传统文化重新与课程相结合,形成有实质内容、有积极教学意义的教学课堂。
2.1 融入民族精神
传统武术所讲究的,不仅仅是武术本身,还包括道德、礼法、礼仪等等,这也是当下武术教学课程当中所匮乏的,因此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将原本传统武术中的民族精神重新在课堂当中激发出来,并对于学生形成引导教育。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在武术教学前,可以加入对于抱拳礼的学习,教师除了向学生示范和教学标准的抱拳礼动作外,还要讲明动作、姿势背后的涵义,让学生从中领略到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民族精神。为了更好地深化这一内容,教师甚至可以用抱拳礼来代替传统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师的现代化问候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弘扬武术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
2.2 强化体育属性
武术课程的开展,本质上还是为了通过教学来强身健体,因此,体育属性不能丢。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围绕实际学情,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来强化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体育属性,让学生感受到武术课程教学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方式,不一味强调单一的动作教学,而是融入更多的趣味化教学内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采用攻守对垒的竞技式教学活动行为,或者融入中医理论,扩宽延展教学内容,再或者通过武术本身的特点,讲解一些“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实际应用,以此来丰富教学活动本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转变教学目标
武术同样也是体育活动当中的一种,但也不仅仅是体育活动,因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以及丰富的理论内容,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就要转变思路,放弃传统的教学行为,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到实际中,可以通过诸如在运动会中加入武术表演项目或是通过报名武术竞赛,与其他院校形成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强化教学目标的落实。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发生转变,不再单一将武术作为体育运动中的一部分,而是给予其传统文化色彩,如增加理论课程,讲述一些武术相关的历史,或者对应影视作品的欣赏,如《叶问》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于普通高校的武术课程发展而言,还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视角来看,武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教学都是尤为必要的,这对于学生的正确三观树立与人格塑造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与传承也有一定的实用效果,而如何进一步落实,则还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学情基础上展开详细讨论。因此,望广大教育工作继续深入探讨,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中华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武术本身的一招一式,还在于一招一式之间所蕴含的“道”的思想,所呈现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高校开展武术课,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衔接阶段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缺失的补充,促使教学更加贴近民族文化,实现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 现状分析
现阶段普通高校无数武术教学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传统文化与武术课程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文化内涵的丢失现象,其二是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形式而缺乏了对于内容的强调。
1.1 文化丢失
武术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普通高校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工作时,会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现阶段的普通高校武术课程开展过程中,却存在明显的文化丢失现象,究其根本,是历史的忽视。高校对于武术课程的开发,仅仅停留对于武术表面,而忽視传承中人与事的传承,即对于历史的传承,进而导致武术课程空有其表而缺乏内在。
1.2 流于形式
在开展武术课程过程当中,还有另一重要问题,就是教学形式优于教学目标的情况,很多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都没有结合当下高校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发展情况与发展诉求,盲目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的主要内容也紧紧围绕诸如武术动作标准、动作技巧等内容展开,多以表演性质的武术招式为主要内容,缺乏了传统武术文化当中竞技元素的体现,武术课程与一般体育课程教学混为一谈,对于学生来说,就逐渐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对于武术背后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学习本身流于形式。
2 结合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文中对于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难发现,对于现阶段的武术课程的开展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将传统文化重新与课程相结合,形成有实质内容、有积极教学意义的教学课堂。
2.1 融入民族精神
传统武术所讲究的,不仅仅是武术本身,还包括道德、礼法、礼仪等等,这也是当下武术教学课程当中所匮乏的,因此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将原本传统武术中的民族精神重新在课堂当中激发出来,并对于学生形成引导教育。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在武术教学前,可以加入对于抱拳礼的学习,教师除了向学生示范和教学标准的抱拳礼动作外,还要讲明动作、姿势背后的涵义,让学生从中领略到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民族精神。为了更好地深化这一内容,教师甚至可以用抱拳礼来代替传统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师的现代化问候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弘扬武术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
2.2 强化体育属性
武术课程的开展,本质上还是为了通过教学来强身健体,因此,体育属性不能丢。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围绕实际学情,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来强化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体育属性,让学生感受到武术课程教学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方式,不一味强调单一的动作教学,而是融入更多的趣味化教学内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采用攻守对垒的竞技式教学活动行为,或者融入中医理论,扩宽延展教学内容,再或者通过武术本身的特点,讲解一些“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实际应用,以此来丰富教学活动本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转变教学目标
武术同样也是体育活动当中的一种,但也不仅仅是体育活动,因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以及丰富的理论内容,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就要转变思路,放弃传统的教学行为,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到实际中,可以通过诸如在运动会中加入武术表演项目或是通过报名武术竞赛,与其他院校形成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强化教学目标的落实。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发生转变,不再单一将武术作为体育运动中的一部分,而是给予其传统文化色彩,如增加理论课程,讲述一些武术相关的历史,或者对应影视作品的欣赏,如《叶问》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于普通高校的武术课程发展而言,还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视角来看,武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教学都是尤为必要的,这对于学生的正确三观树立与人格塑造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与传承也有一定的实用效果,而如何进一步落实,则还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学情基础上展开详细讨论。因此,望广大教育工作继续深入探讨,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