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表演上之所以有深刻的内涵,从艺术美学角度讲,它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理想、所追求的艺术灵魂。通过对关于“美”的定义概括;美与真、善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马克思主义人文美学的部分观点三个部分进行阐述,来探究对美的本质的追求。
[关键词]统一 美学 艺术创作 形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610182-01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客观世界的美、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的全部领域。它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来研究其本质和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含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与中国文艺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从真、善、美的统一中来揭示人类认识的完整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作为思想的资源,来探索对美的本质的追求。
一、关于“美”的定义
“美”是什么?这是古人千百年来所追究的目的,他们各自根据对美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美的定义,每个人都能对此发表些看法。但任何一种关于“美”的定义,好像并没有完全让人折服,也因此出现了许多观点。例如在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毕达格拉斯学派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认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所以他们把美看成是和谐的结果。这种“美是和谐”的见解,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许多美学家仍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这个命题。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即有用”。最早表达出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说:“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这种观点表达了美与功用的相联系的一方面。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一书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同希庇阿斯关于美的对话。一次苏格拉底以讨教的形式向希庇阿斯发起诘难,对希庇阿斯所说的关于“美是什么”的解答观点进行反驳。最后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道出一句谚语:“美是难的。”这个 “美是难的”的判断确实道出了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的艰难和漫长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美”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定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劳动创造了美”。从而确定了“美”是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体。从上得知,美是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的,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背景中发展的,这也是美学的历史,突出了人的力量在“美”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美与真、善的关系
就“美”和人的关系而言,审美过程以不同的方式确证了人自身之“在”的自由本质。作为价值形态,美与真、善相互关联,后者从审美角度展示了“美”存在的具体性。这也体现出“人”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其中包含了文学艺术性和自然的本性。是文化和自然的统一体,二者彼此交融,双向积淀。
作为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形态,“美”并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现象,它与真、善相互关联。即: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合规律性”;善,是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的主观目的对客观现实的切合关系“合目的性”;美,是真与善的形象艺术的体现。“美”和“真”的关系,是在对“真”的追求当中,蕴含着“美”的作用,因为“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去显现真实。”。离开了表现过程中的真实性,便难以达到艺术的美。二者的统一,也就体现了“美”的合规律性。同样“美”和“善”也是相联系的。这是因为在实践当中,存在的完美包含着道德的完善。人格的“美”,便意味着德行的“善”;行为的“美”则表明达到了“善”的德行。从价值方面来看,存在的完美意味着合乎人的目的,即“善”的合目的性。因此,“美”融合“善”,“善”蕴含着“美”,二者是统一的形态。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美”与“真”、“善”三者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美”是“真”与“善”的形象的艺术体现,“美”的同时,也是“真”的和“善”的反映。同时,只有把“真”与“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这三者的统一,要在人们的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实现,就必须首先在实践主体的观念中得到贯彻和实现。
三、把握与时俱进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强调了社会与个人的统一。其美学的人学特色和人学理想,正是它能够与时俱进拥有勃勃生机的特征。就人的价值取向而言,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就是要强化人对于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真、善、美在观念中的统一,最终是通过实践活动而得到巩固和实现的。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是通过动机、方式与效果的内在统一性,在活动的发起、过程的推进中得到贯彻,并在活动的结果中得到表现和实现。从而提升人的价值和理想追求,最终也通向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结合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表演上力争做到真、善、美的统一,首先要挖掘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这里的前提是要有较广泛的知识,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感;其次,要培养自己善于创造美的个性。世界是人类以劳动创造的,“美”是用符合艺术规律及时代的先进思想观念去感染欣赏者,也是人们的智慧、才华和辛勤劳动的结晶。“真”和 “善”是要求我们必须在所创作、表演的作品中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人品;真、善、美的统一这艺术追求,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理想,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灵魂。郭沫若先生说过:“艺术有两种伟大的使命:统一人类的感情和提高个人的精神,使生活美化已经够有了不朽的价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人学理想,这也就要求我们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历史和现今证明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理想,也是艺术灵魂中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1卷 第68页,商务印书馆,1982.
[2]《郭沫若全集》,第204页,第15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关键词]统一 美学 艺术创作 形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610182-01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客观世界的美、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的全部领域。它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来研究其本质和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含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与中国文艺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从真、善、美的统一中来揭示人类认识的完整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作为思想的资源,来探索对美的本质的追求。
一、关于“美”的定义
“美”是什么?这是古人千百年来所追究的目的,他们各自根据对美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美的定义,每个人都能对此发表些看法。但任何一种关于“美”的定义,好像并没有完全让人折服,也因此出现了许多观点。例如在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毕达格拉斯学派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认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所以他们把美看成是和谐的结果。这种“美是和谐”的见解,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许多美学家仍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这个命题。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即有用”。最早表达出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说:“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这种观点表达了美与功用的相联系的一方面。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一书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同希庇阿斯关于美的对话。一次苏格拉底以讨教的形式向希庇阿斯发起诘难,对希庇阿斯所说的关于“美是什么”的解答观点进行反驳。最后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道出一句谚语:“美是难的。”这个 “美是难的”的判断确实道出了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的艰难和漫长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美”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定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劳动创造了美”。从而确定了“美”是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体。从上得知,美是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的,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背景中发展的,这也是美学的历史,突出了人的力量在“美”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美与真、善的关系
就“美”和人的关系而言,审美过程以不同的方式确证了人自身之“在”的自由本质。作为价值形态,美与真、善相互关联,后者从审美角度展示了“美”存在的具体性。这也体现出“人”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其中包含了文学艺术性和自然的本性。是文化和自然的统一体,二者彼此交融,双向积淀。
作为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形态,“美”并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现象,它与真、善相互关联。即: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合规律性”;善,是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的主观目的对客观现实的切合关系“合目的性”;美,是真与善的形象艺术的体现。“美”和“真”的关系,是在对“真”的追求当中,蕴含着“美”的作用,因为“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去显现真实。”。离开了表现过程中的真实性,便难以达到艺术的美。二者的统一,也就体现了“美”的合规律性。同样“美”和“善”也是相联系的。这是因为在实践当中,存在的完美包含着道德的完善。人格的“美”,便意味着德行的“善”;行为的“美”则表明达到了“善”的德行。从价值方面来看,存在的完美意味着合乎人的目的,即“善”的合目的性。因此,“美”融合“善”,“善”蕴含着“美”,二者是统一的形态。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美”与“真”、“善”三者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美”是“真”与“善”的形象的艺术体现,“美”的同时,也是“真”的和“善”的反映。同时,只有把“真”与“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这三者的统一,要在人们的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实现,就必须首先在实践主体的观念中得到贯彻和实现。
三、把握与时俱进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强调了社会与个人的统一。其美学的人学特色和人学理想,正是它能够与时俱进拥有勃勃生机的特征。就人的价值取向而言,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就是要强化人对于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真、善、美在观念中的统一,最终是通过实践活动而得到巩固和实现的。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是通过动机、方式与效果的内在统一性,在活动的发起、过程的推进中得到贯彻,并在活动的结果中得到表现和实现。从而提升人的价值和理想追求,最终也通向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结合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表演上力争做到真、善、美的统一,首先要挖掘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这里的前提是要有较广泛的知识,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感;其次,要培养自己善于创造美的个性。世界是人类以劳动创造的,“美”是用符合艺术规律及时代的先进思想观念去感染欣赏者,也是人们的智慧、才华和辛勤劳动的结晶。“真”和 “善”是要求我们必须在所创作、表演的作品中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人品;真、善、美的统一这艺术追求,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理想,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灵魂。郭沫若先生说过:“艺术有两种伟大的使命:统一人类的感情和提高个人的精神,使生活美化已经够有了不朽的价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人学理想,这也就要求我们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历史和现今证明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理想,也是艺术灵魂中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1卷 第68页,商务印书馆,1982.
[2]《郭沫若全集》,第204页,第15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