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科学课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已离不开以因特网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其主要特点之一是知识点开放性很强。而信息技术以图片、影音深深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使用实物投影、多媒体计算机,能让科学课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好处
  (一)让静止的教学内容活起来
  动画片能很强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对动画片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办法使呆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让孩子们动起来,带着兴趣积极地去探究学习。
  在讲“热胀冷缩”一课时,我通过课件来展示热胀冷缩的变化,比起课本上静止的图片,效果显而易见。利用电子教室在每个小组的电脑上设计一个程序,学生电脑上开始会显示这些文字:水为什么不烧开就会往外溢。“你想知道水是怎么回事的吗?”我适时地发问“如果你想知道就移动一下手中的鼠标吧。”学生不由自主地移动鼠标,鼠标无论移到哪个角落,都在下面紧紧跟着一句话:点我吧,你会明白的。孩子们的好奇之心更加急迫。他们按提示点下去,发现屏幕很快出现了两个画面,一个是壶烧开了冒着热气,水溢出来;另一幅是壶还未烧开却也向外溢。小鼠标又出现:继续看,再次点我吧。这时课件中出现王红和李明的对话,王红说:“第二幅动画不对,只有水开了才会溢出水来。”李明说:“两幅动画都对,水没开时也会有水溢出来。”至此,引起了学生思考,提升了学生兴趣。利用课件演示,不仅克服了条件限制,而且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既好看,又能增长知识,兴趣特别高。这是传统课堂中所不具备的。
  (二)抛弃空洞的讲解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寻找答案
  要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科学课上,仅靠教师制作课件来讲课是不够的。学生每个小组都有电脑,所以应该让学生真正地明白如何运用因特网去搜集想要的知识。
  我在讲“热胀冷缩”一课时,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很多介绍热胀冷缩这方面知识的网址。课堂上,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关于热胀冷缩的网址都出示在投影上,并告诉他们如何自己从网上找想要的资料。然后以小组形式上网找资料,哪个小组找到资料后要及时分享给其他组。这样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网上查找资料,开始会很乱,一会儿这个学生这儿出问题了,一会儿那个学生那儿不会操作了。我于是采取小组同学互帮互助,不会的请会的同学解决问题。这样过了没一会儿,教室里慢慢安静下来了,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盯着电脑,小手控制着鼠标不停地动着、点着。多种多样的资料被孩子们搜寻到,这是我的第一次尝试,尽管有所拖堂,而且有部分学生搜集的资料偏离课本重点,但这样的尝试我还是认为是值得的。学生不仅学会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利用网络这种工具和手段去搜集资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助我实现了这一点。
  二、我们通常在以下情况中使用信息技术才能达到有效的整合
  (一)当讲解课本中的难点时使用信息技术
  例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透明与不透明”一课中,通过模拟影子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影子随光源移动的变化规律。这一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实验的话,因为是白天所以效果不好。因此,我们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打破了时间上的局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将枯燥的知识化为动态的画面,帮助学生达到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顺利地解开困惑与不解,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与愉快。
  (二)当实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出结果时使用信息技术
  如,在三年级“凤仙花”教学中,认识凤仙花的种子从发芽到长成苗、开花、结果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将这一漫长的过程快速生动地进行展示,还可以将画面重复、快放、慢放、放大。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三)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离得较远时使用信息技术
  如,三年级下册“畅想通信”一课,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无法看到和摸到。对未来通信,学生充满好奇又觉得不易理解,非常神秘,如果按内容照本宣科地讲下去,肯定是枯燥无味。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浏览网站的方法探究地去学习,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获得和处理来提高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未来通信探索的浓厚兴趣。
  (四)在学生思维转换困难时使用信息技术
  在六年级“奇妙身体”这一课,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身体的外部特征进而试着想象出自己身体中内部的大致结构。如果只凭想象,因为学生的思维转换困难,所以学生的感悟是无法透彻的。此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让学生顺利地感知身体内部的结构,知道消化、呼吸、循环与运输功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科学课上应用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无法感知、缺乏兴趣、困惑不解、知识不足等问题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徐兰高铁又称徐兰客运专线,是中国中长期铁路规划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一横”,由郑徐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西宝客运专线、宝兰客运专线组成,长约1400公里,全线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