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品课中考专题复习课的精细化模式探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性考试。中考备考阶段的复习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考质量。在思想品德中考专题复习阶段,复习内容多,课时紧张,因此复习效率是关键。传统的专题复习课一般是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课堂上重练习轻讲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思考和反思的过程。这样简单粗放的专题复习课,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精细,如课前的教学准备预设不够充分,课堂中缺乏有效灵活的教学策略,课后练习设计不够精炼、针对性不强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
  基于此,在遵循《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和思想品德《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2012版)(以下简称《学标》)的要求,以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和《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为主要教学资源。笔者利用连续三年执教初三毕业班的有利条件,通过在专题复习课中构建精细化课堂,形成“精心预设布置,课堂中有效调整实施,课后适当补充延续”的专题复习课教学模式,把预设、生成、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精心”是态度——教学前的精心预设
  在中考备考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精心”的态度。在利用《指导书》进行专题复习时,要明确课堂复习目标,复习的重、难点。在叙写目标的时候,可学习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二维框架(如表1),考虑每一个专题的中考要求,来设计专题复习的具体教学目标。只有做到对每一个课时要达成的具体复习目标清晰明了,并根据复习目标分析教与学的任务,才能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教师关注目标的个性化设计是体现精细化教学的关键。目标明确后,应根据本校生源的总体情况以及《课标》、《学标》、中考指导书的要求,精心筛选典型代表性的习题,以利因材施教。精细化准备的有效落实,做到有的放矢,能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成本”。
  二、“精细”是过程——教与学有效调控的实施
  1. 重视基础落实。中考指导书的每个专题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这要求教师在熟悉专题所属教材的内容,关注当年相关的时政热点的同时,又要关注到学生复习的发展状态,调整每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教师按专题中每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专题知识网”。教师可根据生源状况,由教师或学生把专题中的知识点加以概括、归纳,将其重新构建成有序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对专题中各知识点的存储、记忆和提取。
  2. 关注能力培养。笔者在专题复习课中使用学案穿插形成性和诊断性的习题训练,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说题”能力。“说题”指是教师或学生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阐述对问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及依据,进而总结出经验性的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复习效率的一种有益尝试。
  思想品德专题复习课中,说题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问答题。在对选择题进行说题时,先要求学生说出题意,找准关键词,然后“以干求肢”,让学生说出用何种方法,如最佳选择法、排谬法、排异法等选出正确选项。如果学生出现错误选择,教师不急于纠正,可让其他同学发表不同意见,展开讨论,让学生回归到会考指导书中查找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师作点评总结,还可变换选项,实现“举一反三”的训练。
  问答题作为主观题,主要测试学生精确地回忆所学内容,靈活地组织材料,清楚地表达问题,深刻地了解问题实质的能力。问答题更是能“说”才能“写”,在对问答题进行说题时,笔者要求学生先说设问后说材料。不同类型的问答题有不同的设问,其答题要求也各有特点。如“是什么”类题不能用“为什么”类题的方式作答。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设问进行多次通读,让学生把握设问的含义,找准角度和关键词,帮助他们开启答题的正确模式。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人格是指人的完整的精神风貌.健康人格是做人的基础.面对21世纪国际竞争的形势,我们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健康人格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可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小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同时也具有反复性,教师须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培养、训练他们养成良好习惯。那么班主任该怎样开展养成教育,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做人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做起:  一、确立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纲领。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想让学生养成良好
国学经典是硬实的、过去的,学生是鲜活的、现代的。以往,国学经典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是普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煞费苦心,设计精妙,但是往往学生只是等待着接受知识的大餐,没有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国学经典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愿,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让经典学习和能力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两不误”?在国学经典课堂教学中推行小讲坛的形式,可让二者相得益彰。  一、教师为导,把握引领方向  1.
游戏教学解决了儿童“学与玩”的矛盾,它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强烈需要。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教学中,使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英语,那么学生会学得快记得牢。但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笔者发现了几个问题:过度频繁的游戏使课堂过度热闹,打乱教学计划;形式花俏的游戏,使学生在玩得高兴却把学习英语的事情抛诸脑后;难度大的游戏玩起来,学生的兴趣不浓难以开展。反思以上问题
2018年6-12月,我受南京医科大学海外师资培训项目资助,应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舒立克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伯莎·加西亚(Bertha Garcia)的邀请,赴加拿大开展了访问学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