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笔下曾诞生多少美满,他们却从不缺少直面现实的勇气;而无论经历过多少不幸,他们也从未消磨彼此间的深信与不疑。
很多人对于爱的启蒙,可能都是从《安徒生童话》开始的。在这本书里,有着生命最初的感动,有着关于爱情最为美好的想象,还有字里行间流淌的脉脉温情。这本书最著名的译作者,便是叶君健。与他的文学成就相比,他与夫人苑茵鲜为人知的爱情,同样美得宛如童话。
相识:山河破碎时
“九一八事变”后,大片国土沦陷,一些年轻的学子不甘沦为亡国奴,奔走求学。从东北到重庆,穿梭过枪炮与烽烟,苑茵就是在这个时候,抵达了重庆。
在东北流亡学生救济总署的资助下,苑茵考取了战时迁至重庆的复旦大学,并成为中共地下党的一员。
在校园里,苑茵从不乏追求者,其中不少来自官宦人家,出身显赫家庭。但是这些从不能打动她的芳心。
就在这时候,叶君健走入了她的视线。叶君健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自小家境贫寒。凭着勤奋努力,19岁就考入了武汉大学。之后积极地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坚定地支持共产党。在他们相识的那年,叶君健刚刚结束了数年的逃亡,来到复旦任教。
两个本应相距千里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信仰与爱好,跨越了滔天战火,走入了彼此的生活。1942年10月25日,他们在重庆举行了婚礼,200多名文艺界人士到场祝贺,老舍担任了主婚人。婚礼虽然简朴,但温馨又热闹,一时被传为佳话。
分离:千里寄相思
结婚一年后,他们的长子出生。少年夫妻,正是浓情蜜意时。可就在这时,二战渐趋白热化,英美准备开辟第二战场,希望可以邀请一位无党籍的中国知识分子,前往英国进行反战宣传。因为出众的学识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叶君健成为受邀的不二人选。
战争隔开了两人,鸿雁万里无消息,唯有明月寄相思。他们一个在战时的中国,寄身在一家银行工作,日夜想念着万里之外的丈夫;一个在英国演讲六百余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对抗法西斯的勇气。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当中横亘着狼烟炮火,但苑茵知道,他们的爱从没有因为这些而停止。
分别已然令人心碎,就在这时,厄运又一次陡然降临。
叶君健去英国之前,苑茵已经怀上了二儿子。等到儿子出生之后,叶君健已经身在英国,杳无音讯。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又乖巧可爱,苑茵出门上班时,他就趴在窗边,安心等着母亲回来。但那一天,苑茵回家时,孩子刚好站在窗边的书桌上,被开门时的锁声一惊,从打开的窗户上跌下了四楼。苑茵虽及时将其送往医院,但还是没有能够留住二儿子的生命。
二儿子的去世令苑茵悲痛欲绝,这个孩子从生到死,都没能见到父亲。她在狭小的寓所里翻看着丈夫从前的只言片语,一次次痛哭失声。但在眼泪流干之后,她还是一次次地告诉自己要振作,因为她要等着深爱的丈夫回来。
归来:一片月明中
经历了6年的分别,叶君健终于从英国回来。
在这6年时间里,叶君健的名声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他不仅出版了八本关于中国的英文长篇小说,还有著作被英国书会推荐为1947年的“最佳作品”。1949年8月,叶君健作为远东唯一的作家代表,参加由社会主义国家发起,在波兰召开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会上,他在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当即决定放弃英国剑桥大学给他的职位,回到新中国。
高薪厚禄,也不抵家国情愫。面对睽违6年的丈夫,苑茵一时间百感交集。想诉说别后种种,那些死别与生离,却发现自己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而叶君健也拥着深爱的妻子,不停地安慰着,只期望她心底的伤痕能够被时间与爱抹平。
因为长期的劳累,苑茵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叶君健自责之余,积极带她求医问药。在他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苑茵的病情渐渐好转。1年后,他们的第三个孩子降生。
1957年,叶君健与苑茵搬到了北海旁恭俭胡同的一个小院里。一家人著書论道,莳花弄草,日子其乐融融。
相守:执手共偕老
叶君健不仅翻译了大量著作,还长期担任《中国文学》英文版、法文版的主编。他学识渊博,笔力苍劲,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一边写作,一边承担外事工作;而苑茵作为复旦毕业的才女,同样写得一手好文章。两人在经过了战乱、分离与病痛之后,终于可以相依相伴,读书写作,养育着孩子成长。有时候叶君健新作了一篇文字,苑茵还会为他的文章配一幅画,题几行字,堪称是珠联璧合。
在那个小院里,每一分每一秒,对于苑茵来说都显得尤为珍贵,一切都美好得令她不敢置信。
叶君健身上有着古代士大夫的影子,为文为人均是一丝不苟。有时不满意便要增删数次,文稿上也是各种圈画,修改得密密麻麻。旁人难以看懂,出版社有时也难以辨认,这时候,唯有苑茵有这样的耐心与默契,将他的稿子一一誊清,并加以修改润色。对于她而言,叶君健是丈夫,是师长,亦是可以坐而论道的知音。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两人相辅相成。
1992年,一向康健的叶君健突然查出罹患癌症,医生断言其活不过三个月。这个晴天霹雳击中了幸福的一家人,叶君健一度感到绝望,但苑茵还是以难以想象的坚忍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带着叶君健四处辗转,寻医问药,就像当年叶君健为她做的那样。也许上天被她的诚心所感动,在苑茵的悉心照料下,叶君健的病情奇迹般地开始好转。
在《安徒生童话》里,有许多的一见钟情,却并非全然出乎爱情;有许多的圆满结局,却从不涉及柴米油盐与死别生离。而对于故事外的叶君健与苑茵而言,无论笔下曾诞生多少美满,他们却从不缺少直面现实的勇气;而无论经历过多少不幸,他们也从未消磨彼此之间的深信与不疑。爱是初见时的心动,是相知之后的坚守,更是灵魂的彼此契合。只因有爱,他们才得以捱过这漫长的岁月。50多年的风风雨雨,可以消弭激情,但只会让深沉而厚重的爱意,如同狂沙吹尽后留下的黄金,沉埋在时间静默的河底。
很多人对于爱的启蒙,可能都是从《安徒生童话》开始的。在这本书里,有着生命最初的感动,有着关于爱情最为美好的想象,还有字里行间流淌的脉脉温情。这本书最著名的译作者,便是叶君健。与他的文学成就相比,他与夫人苑茵鲜为人知的爱情,同样美得宛如童话。
相识:山河破碎时
“九一八事变”后,大片国土沦陷,一些年轻的学子不甘沦为亡国奴,奔走求学。从东北到重庆,穿梭过枪炮与烽烟,苑茵就是在这个时候,抵达了重庆。
在东北流亡学生救济总署的资助下,苑茵考取了战时迁至重庆的复旦大学,并成为中共地下党的一员。
在校园里,苑茵从不乏追求者,其中不少来自官宦人家,出身显赫家庭。但是这些从不能打动她的芳心。
就在这时候,叶君健走入了她的视线。叶君健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自小家境贫寒。凭着勤奋努力,19岁就考入了武汉大学。之后积极地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坚定地支持共产党。在他们相识的那年,叶君健刚刚结束了数年的逃亡,来到复旦任教。
两个本应相距千里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信仰与爱好,跨越了滔天战火,走入了彼此的生活。1942年10月25日,他们在重庆举行了婚礼,200多名文艺界人士到场祝贺,老舍担任了主婚人。婚礼虽然简朴,但温馨又热闹,一时被传为佳话。
分离:千里寄相思
结婚一年后,他们的长子出生。少年夫妻,正是浓情蜜意时。可就在这时,二战渐趋白热化,英美准备开辟第二战场,希望可以邀请一位无党籍的中国知识分子,前往英国进行反战宣传。因为出众的学识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叶君健成为受邀的不二人选。
战争隔开了两人,鸿雁万里无消息,唯有明月寄相思。他们一个在战时的中国,寄身在一家银行工作,日夜想念着万里之外的丈夫;一个在英国演讲六百余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对抗法西斯的勇气。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当中横亘着狼烟炮火,但苑茵知道,他们的爱从没有因为这些而停止。
分别已然令人心碎,就在这时,厄运又一次陡然降临。
叶君健去英国之前,苑茵已经怀上了二儿子。等到儿子出生之后,叶君健已经身在英国,杳无音讯。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又乖巧可爱,苑茵出门上班时,他就趴在窗边,安心等着母亲回来。但那一天,苑茵回家时,孩子刚好站在窗边的书桌上,被开门时的锁声一惊,从打开的窗户上跌下了四楼。苑茵虽及时将其送往医院,但还是没有能够留住二儿子的生命。
二儿子的去世令苑茵悲痛欲绝,这个孩子从生到死,都没能见到父亲。她在狭小的寓所里翻看着丈夫从前的只言片语,一次次痛哭失声。但在眼泪流干之后,她还是一次次地告诉自己要振作,因为她要等着深爱的丈夫回来。
归来:一片月明中
经历了6年的分别,叶君健终于从英国回来。
在这6年时间里,叶君健的名声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他不仅出版了八本关于中国的英文长篇小说,还有著作被英国书会推荐为1947年的“最佳作品”。1949年8月,叶君健作为远东唯一的作家代表,参加由社会主义国家发起,在波兰召开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会上,他在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当即决定放弃英国剑桥大学给他的职位,回到新中国。
高薪厚禄,也不抵家国情愫。面对睽违6年的丈夫,苑茵一时间百感交集。想诉说别后种种,那些死别与生离,却发现自己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而叶君健也拥着深爱的妻子,不停地安慰着,只期望她心底的伤痕能够被时间与爱抹平。
因为长期的劳累,苑茵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叶君健自责之余,积极带她求医问药。在他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苑茵的病情渐渐好转。1年后,他们的第三个孩子降生。
1957年,叶君健与苑茵搬到了北海旁恭俭胡同的一个小院里。一家人著書论道,莳花弄草,日子其乐融融。
相守:执手共偕老
叶君健不仅翻译了大量著作,还长期担任《中国文学》英文版、法文版的主编。他学识渊博,笔力苍劲,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一边写作,一边承担外事工作;而苑茵作为复旦毕业的才女,同样写得一手好文章。两人在经过了战乱、分离与病痛之后,终于可以相依相伴,读书写作,养育着孩子成长。有时候叶君健新作了一篇文字,苑茵还会为他的文章配一幅画,题几行字,堪称是珠联璧合。
在那个小院里,每一分每一秒,对于苑茵来说都显得尤为珍贵,一切都美好得令她不敢置信。
叶君健身上有着古代士大夫的影子,为文为人均是一丝不苟。有时不满意便要增删数次,文稿上也是各种圈画,修改得密密麻麻。旁人难以看懂,出版社有时也难以辨认,这时候,唯有苑茵有这样的耐心与默契,将他的稿子一一誊清,并加以修改润色。对于她而言,叶君健是丈夫,是师长,亦是可以坐而论道的知音。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两人相辅相成。
1992年,一向康健的叶君健突然查出罹患癌症,医生断言其活不过三个月。这个晴天霹雳击中了幸福的一家人,叶君健一度感到绝望,但苑茵还是以难以想象的坚忍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带着叶君健四处辗转,寻医问药,就像当年叶君健为她做的那样。也许上天被她的诚心所感动,在苑茵的悉心照料下,叶君健的病情奇迹般地开始好转。
在《安徒生童话》里,有许多的一见钟情,却并非全然出乎爱情;有许多的圆满结局,却从不涉及柴米油盐与死别生离。而对于故事外的叶君健与苑茵而言,无论笔下曾诞生多少美满,他们却从不缺少直面现实的勇气;而无论经历过多少不幸,他们也从未消磨彼此之间的深信与不疑。爱是初见时的心动,是相知之后的坚守,更是灵魂的彼此契合。只因有爱,他们才得以捱过这漫长的岁月。50多年的风风雨雨,可以消弭激情,但只会让深沉而厚重的爱意,如同狂沙吹尽后留下的黄金,沉埋在时间静默的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