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关键词】识字;渗透;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渗透”就是要让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要结合紧密,要在阅读中自然地进行识字教学,要把识字写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在处理上要尽量做到无痕,不要破坏阅读的境界,不能让识字写字教学显得突兀。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能做到既不破坏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又能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写字训练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在理解有困难时渗透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字或一些不常用的字在教学时就要有充分的预设,当学生难以理解或学有困难时,可以相机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位老師在执教人教版语文第四册《雷雨》这课时,她预设到文中的“垂”字学生学习时会有困难,所以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老师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感悟雷雨前风大这一景象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对于句子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垂”字,老师采用的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先找出字卡,让孩子读准字音,接着启发孩子思考:你觉得“垂”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再结合图片直观感受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样子,理解了“垂”的意思,再用“垂”字说一句话,最后把“垂”字送到田字格里去。
多么扎实而又灵动的识字教学!如果说识字是基础,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倾吐积蓄,同时也是一种将识字与阅读,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
二、在重难点处渗透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卧薪尝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越王勾践在吴国遭受到了巨大的耻辱。我抓住了“奴仆”这个词语大做文章,首先出示句子: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学生读后,我发现学生“奴仆”这个词语读得不够正确,因为这个词语都是第二声,学生很容易读错。在正音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你们见过奴仆吗?奴仆是干什么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认为“奴仆”就是“下人、佣人”的意思,其实这个理解不完全正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奴仆”的含义,我出示了“仆”的古文字,并把这个字拆分成三部分:(辛,刑具,代表看管奴隶),(双手兜着),(装垃圾的粪箕),表示奴隶在被人看管下端屎端尿,造字本义:为主人端屎端尿的奴隶。了解了“奴仆”的本义,学生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勾践这样一个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为他的对手端屎端尿,真是受尽了屈辱。”“假如勾践不这样做的话,也许吴王就会杀了他,现在我才真正地理解了‘万般无奈’的意思!”“我还以为奴仆的任务就是打扫打扫卫生,为主人干干粗活,没想到奴仆过得居然是非人的生活。”……我又适时地补充:“勾践为了获取吴王的信任,有一次还亲自尝了吴王的大便,以此来判断他得了什么病……”
每个汉字都只是一个枯燥的符号,教师赋予这个符号生命,汉字才会迸发出活力。而只有当学生对字词的意思有了正确的理解,课堂上的思维才会活跃,想象才会合理,对文本的理解也才会更加深刻。
三、在文眼处渗透
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推敲》这课时,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画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敲”和“推”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也许此时的回答并不是那么正确,但我尊重他们的想法,因为这样的理解是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而来的。
接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以此来体会月夜的宁静;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猜测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还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感悟了“推敲”的含义,再来让他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语,相信此时的写更是理解的写、是顿悟的写。
四、在易错时渗透
对于一些字形极易混淆的字,我们更要舍得花工夫,从生字到词语再到短文,敏锐地细致地捕捉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搭建合适的桥梁,沟通三者之间的关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鼓励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进行全新的识字旅程。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争论的故事》这课主要讲了“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而发生了争辩。”“辩”字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学生也非常容易写错。
为了让学生能分清“辩”的一系列形近字,我先从字义入手:“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学生通过读课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又结合它的字义,说出了自己的发现:“辩”字的中间是个言字旁,因为争辩要说话,所以“辩”字的中间是个“讠”。接着我范写了“辩”字,再让学生找一找“辩”的形近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你会编一句小儿歌,帮助同学们分清它们吗?“有瓜是花瓣”“点撇分辨清”“小辫丝线扎”“辩论要说话”……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自己学会了编儿歌,书写时也就很少再发生错误了。
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识字;渗透;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渗透”就是要让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要结合紧密,要在阅读中自然地进行识字教学,要把识字写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在处理上要尽量做到无痕,不要破坏阅读的境界,不能让识字写字教学显得突兀。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能做到既不破坏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又能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写字训练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在理解有困难时渗透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字或一些不常用的字在教学时就要有充分的预设,当学生难以理解或学有困难时,可以相机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位老師在执教人教版语文第四册《雷雨》这课时,她预设到文中的“垂”字学生学习时会有困难,所以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老师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感悟雷雨前风大这一景象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对于句子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垂”字,老师采用的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先找出字卡,让孩子读准字音,接着启发孩子思考:你觉得“垂”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再结合图片直观感受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样子,理解了“垂”的意思,再用“垂”字说一句话,最后把“垂”字送到田字格里去。
多么扎实而又灵动的识字教学!如果说识字是基础,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倾吐积蓄,同时也是一种将识字与阅读,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
二、在重难点处渗透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卧薪尝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越王勾践在吴国遭受到了巨大的耻辱。我抓住了“奴仆”这个词语大做文章,首先出示句子: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学生读后,我发现学生“奴仆”这个词语读得不够正确,因为这个词语都是第二声,学生很容易读错。在正音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你们见过奴仆吗?奴仆是干什么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认为“奴仆”就是“下人、佣人”的意思,其实这个理解不完全正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奴仆”的含义,我出示了“仆”的古文字,并把这个字拆分成三部分:(辛,刑具,代表看管奴隶),(双手兜着),(装垃圾的粪箕),表示奴隶在被人看管下端屎端尿,造字本义:为主人端屎端尿的奴隶。了解了“奴仆”的本义,学生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勾践这样一个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为他的对手端屎端尿,真是受尽了屈辱。”“假如勾践不这样做的话,也许吴王就会杀了他,现在我才真正地理解了‘万般无奈’的意思!”“我还以为奴仆的任务就是打扫打扫卫生,为主人干干粗活,没想到奴仆过得居然是非人的生活。”……我又适时地补充:“勾践为了获取吴王的信任,有一次还亲自尝了吴王的大便,以此来判断他得了什么病……”
每个汉字都只是一个枯燥的符号,教师赋予这个符号生命,汉字才会迸发出活力。而只有当学生对字词的意思有了正确的理解,课堂上的思维才会活跃,想象才会合理,对文本的理解也才会更加深刻。
三、在文眼处渗透
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推敲》这课时,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画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敲”和“推”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也许此时的回答并不是那么正确,但我尊重他们的想法,因为这样的理解是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而来的。
接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以此来体会月夜的宁静;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猜测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还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感悟了“推敲”的含义,再来让他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语,相信此时的写更是理解的写、是顿悟的写。
四、在易错时渗透
对于一些字形极易混淆的字,我们更要舍得花工夫,从生字到词语再到短文,敏锐地细致地捕捉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搭建合适的桥梁,沟通三者之间的关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鼓励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进行全新的识字旅程。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争论的故事》这课主要讲了“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而发生了争辩。”“辩”字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学生也非常容易写错。
为了让学生能分清“辩”的一系列形近字,我先从字义入手:“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学生通过读课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又结合它的字义,说出了自己的发现:“辩”字的中间是个言字旁,因为争辩要说话,所以“辩”字的中间是个“讠”。接着我范写了“辩”字,再让学生找一找“辩”的形近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你会编一句小儿歌,帮助同学们分清它们吗?“有瓜是花瓣”“点撇分辨清”“小辫丝线扎”“辩论要说话”……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自己学会了编儿歌,书写时也就很少再发生错误了。
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