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益建造产生于制造业中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来源于日本丰田,首次由丰田提出,它是指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研究人员们不断地将精益生产引进生产效率低、工作条件恶劣、产品质量差的建筑业,即精益建造。
关键词:精益;建造;管理
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建筑不仅发展迅速,也愈发受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及地方政府都不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及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时间表。国家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主要在于其相对传统建造模式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生产率高等优点。目前,我国工业化建筑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比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及日本,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模式平均成本较传统现浇模式多出200~500元/m2,高额的成本让许多开发制造商在工业化领域迟疑不决,而造成工业化建筑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为产业工人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粗放管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就是通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降低工业化建筑成本。
我国建筑业协会定义精益建造为: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不断改进项目执行过程、降低成本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一个过程。学者羅静认为精益建造是以精益管理思想为指导,不断优化流程、消除浪费,不断提升建造质量的过程。
基于本文研究目的,本文将精益建造定义为: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精益思想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大满足客户的过程。
1.精益建造主要理论
(1)TFV理论
Koskela通过对精益生产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中的分析,整合生产转换理论(T)、流程理论(F)以及价值理论(V)三种理论,提出了TFV理论,奠定了建筑行业应用精益原则的开始。
生产转换理论是从转换的角度认为产品变为成品的转换的过程。该理论认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多个互相独立子任务,完成所有任务的过程就是转换的过程。它认为,所有的活动都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且都能够带来价值。
(2)流动理论(F)从流动的角度,它认为建造过程是一个转化、检查、移动和等待所组成的物质流。流动理论(F)重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管理科学化,关注工序的必要性,不必要的,越少越好。它将建造过程分转化和非转化工序。转化工序即通过生产将价值加入产品中的过程,属于增值活动,反之,非转化工序不创造价值,属于非增值活动。该理论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消灭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来消除浪费,即通过消除非转化工序,降低项目成本。
(3)价值理论(V),则认为建造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它要求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客户价值,要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要通过降低成本,降低客户支出。
2.精益建造下的成本管理
精益建造不仅可以优化建造流程,还可以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中。精益建造下的成本管理就是基于精益建造思想,结合项目特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最大的满足客户需要的管理过程。精益成本管理体系的管理是依据精益思想,运用精益建造工具结合现有成本管理方法产生的管理体系,它注重过程和价值管理,发展并完善了成本管理研究。
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的特征:①系统性。目标不仅是降低成本,还要注重客户,满足其需求,因此,成本管理模式应从高层管理视角分析,这样使得管理更加全面系统化。②前瞻性。管理前期就必须通过成本预测,规避后期可能出现的成本风险。③过程性。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是对产品从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的管理。④全面性。不仅包含各个管理人员,也包含参与建设的每个人员。
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的优势:①强调全体人员参与成本形成。它将成本分配到每个成员身上,并要求每个成员树立成本意识。②分配成本管理责任,并制定考核激励机制。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要求项目组织划分责任,进行成本的核算,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并进行监督及反馈,消除浪费。③加强成本信息共享。精益建造重视全供应链的管理及信息共享,进而降低成本,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较传统成本管理,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即重视项目内部的沟通,也重视企业间的沟通,降低浪费,也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
3.精益生产与建筑工业化的关系分析
传统浇筑式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远远不同于生产制造业,而工业化建筑具有制造业的可重复性,因此工业化建筑应用精益生产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两者都是对生产方式及管理的改进,因此,两者有很多相似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方式。建筑工业化是传统浇筑式建造方式用向构件生产工厂化、标准化、安装工业化转变的过程。建筑工业化实现方式是预制,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安装。由工厂生产标准化的预制构件,不仅发挥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优势,也可以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另外,它还可以与现场施工准备并行开展,远远高于传统串行施工。精益建造是通过强调客户价值,进行价值流管理,实行JIT生产准时制并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实现的,它以客户视角判断产品价值,通过分析并减少不增加价值的活动、零库存准时生产、5S现场管理、并行工程等手段,降低成本并不断对生产、建造流程进行改进、优化。
(2)质量要求。建筑业具有单件性、一次性、寿命长期性等特性,因此,工业化建筑对构件质量及安装质量的要求都非常高,工业化建筑要求建筑标准化、构配件工厂生产化,目的就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在精益生产中,字面意思“精”就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益”体现在成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精益思想不是仅单纯追求降低成本,还要追求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追求产品最优性价比、追求零不良。精益思想要求项目质量管理实行全面、全员、全流程等质量管理。
(3)目标。精益思想的宗旨是消灭浪费、创造价值、0缺陷交付;工业化建筑的目标也是节约劳动力、缩短工期、成本最低化、价值最大化,两者都是追求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价值最大化。
虽然,工业化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与制造业有着很多共同点,但是建筑业与制造业还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工业化建筑分构件生产阶段和施工阶段,区别于精益生产只有生产阶段,且前者施工阶段强调现场进行、且有一次性,因此,工业化建筑施工团队相对于精益生产人员存在不稳定性、流动性较大特征。
因此,可看出,工业化建筑与精益思想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之间仍有相互支撑关系,本文认为两者存在着共同的诉求,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4.精益建造对实际项目管理的改善
继1997年精益建造理论的主要创始人Ballard和Howell创建“精益建造协会(LCI)”,英国、美国、丹麦、芬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多个国家成立了精益建造协会,2010年中国成立“精益建造技术中心(LCTC),见表。精益建造理论与技术已经在全球广泛的实践与研究,并创造了不少的效益。实践已经证明了精益建造有效解决了原有项目管理遗留问题,使项目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各国通过精益建造的研究和使用的一系列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表2-4,也证明精益建造方法存在如下几点实际的好处:①提高建造效率,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工作,如装配式建筑比浇灌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②优化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支出;③降低成本,使项目开支控制在预算内;④提高安全指数,降低事故发生率;⑤降低库存,减少现场堆放,改善工作环境;⑥降低窝工率;⑦提高建造质量,如预制构件可以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了在建筑业应用从制造业的精益生产转变来的精益建造是可行的、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朱宾梅,刘晓君.基于精益建造下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三要素管理的新思维[J].建筑经济.2007(11):13-15.
[2]戴栋.精益建设理论及其实施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33-35.
[3]黄有亮.精益建设实施研究[J].建筑管理.2005(2):4-7.
关键词:精益;建造;管理
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建筑不仅发展迅速,也愈发受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及地方政府都不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及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时间表。国家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主要在于其相对传统建造模式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生产率高等优点。目前,我国工业化建筑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比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及日本,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模式平均成本较传统现浇模式多出200~500元/m2,高额的成本让许多开发制造商在工业化领域迟疑不决,而造成工业化建筑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为产业工人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粗放管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就是通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降低工业化建筑成本。
我国建筑业协会定义精益建造为: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不断改进项目执行过程、降低成本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一个过程。学者羅静认为精益建造是以精益管理思想为指导,不断优化流程、消除浪费,不断提升建造质量的过程。
基于本文研究目的,本文将精益建造定义为: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精益思想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大满足客户的过程。
1.精益建造主要理论
(1)TFV理论
Koskela通过对精益生产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中的分析,整合生产转换理论(T)、流程理论(F)以及价值理论(V)三种理论,提出了TFV理论,奠定了建筑行业应用精益原则的开始。
生产转换理论是从转换的角度认为产品变为成品的转换的过程。该理论认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多个互相独立子任务,完成所有任务的过程就是转换的过程。它认为,所有的活动都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且都能够带来价值。
(2)流动理论(F)从流动的角度,它认为建造过程是一个转化、检查、移动和等待所组成的物质流。流动理论(F)重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管理科学化,关注工序的必要性,不必要的,越少越好。它将建造过程分转化和非转化工序。转化工序即通过生产将价值加入产品中的过程,属于增值活动,反之,非转化工序不创造价值,属于非增值活动。该理论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消灭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来消除浪费,即通过消除非转化工序,降低项目成本。
(3)价值理论(V),则认为建造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它要求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客户价值,要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要通过降低成本,降低客户支出。
2.精益建造下的成本管理
精益建造不仅可以优化建造流程,还可以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中。精益建造下的成本管理就是基于精益建造思想,结合项目特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最大的满足客户需要的管理过程。精益成本管理体系的管理是依据精益思想,运用精益建造工具结合现有成本管理方法产生的管理体系,它注重过程和价值管理,发展并完善了成本管理研究。
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的特征:①系统性。目标不仅是降低成本,还要注重客户,满足其需求,因此,成本管理模式应从高层管理视角分析,这样使得管理更加全面系统化。②前瞻性。管理前期就必须通过成本预测,规避后期可能出现的成本风险。③过程性。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是对产品从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的管理。④全面性。不仅包含各个管理人员,也包含参与建设的每个人员。
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的优势:①强调全体人员参与成本形成。它将成本分配到每个成员身上,并要求每个成员树立成本意识。②分配成本管理责任,并制定考核激励机制。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要求项目组织划分责任,进行成本的核算,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并进行监督及反馈,消除浪费。③加强成本信息共享。精益建造重视全供应链的管理及信息共享,进而降低成本,精益建造下成本管理较传统成本管理,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即重视项目内部的沟通,也重视企业间的沟通,降低浪费,也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
3.精益生产与建筑工业化的关系分析
传统浇筑式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远远不同于生产制造业,而工业化建筑具有制造业的可重复性,因此工业化建筑应用精益生产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两者都是对生产方式及管理的改进,因此,两者有很多相似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方式。建筑工业化是传统浇筑式建造方式用向构件生产工厂化、标准化、安装工业化转变的过程。建筑工业化实现方式是预制,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安装。由工厂生产标准化的预制构件,不仅发挥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优势,也可以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另外,它还可以与现场施工准备并行开展,远远高于传统串行施工。精益建造是通过强调客户价值,进行价值流管理,实行JIT生产准时制并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实现的,它以客户视角判断产品价值,通过分析并减少不增加价值的活动、零库存准时生产、5S现场管理、并行工程等手段,降低成本并不断对生产、建造流程进行改进、优化。
(2)质量要求。建筑业具有单件性、一次性、寿命长期性等特性,因此,工业化建筑对构件质量及安装质量的要求都非常高,工业化建筑要求建筑标准化、构配件工厂生产化,目的就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在精益生产中,字面意思“精”就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益”体现在成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精益思想不是仅单纯追求降低成本,还要追求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追求产品最优性价比、追求零不良。精益思想要求项目质量管理实行全面、全员、全流程等质量管理。
(3)目标。精益思想的宗旨是消灭浪费、创造价值、0缺陷交付;工业化建筑的目标也是节约劳动力、缩短工期、成本最低化、价值最大化,两者都是追求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价值最大化。
虽然,工业化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与制造业有着很多共同点,但是建筑业与制造业还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工业化建筑分构件生产阶段和施工阶段,区别于精益生产只有生产阶段,且前者施工阶段强调现场进行、且有一次性,因此,工业化建筑施工团队相对于精益生产人员存在不稳定性、流动性较大特征。
因此,可看出,工业化建筑与精益思想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之间仍有相互支撑关系,本文认为两者存在着共同的诉求,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4.精益建造对实际项目管理的改善
继1997年精益建造理论的主要创始人Ballard和Howell创建“精益建造协会(LCI)”,英国、美国、丹麦、芬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多个国家成立了精益建造协会,2010年中国成立“精益建造技术中心(LCTC),见表。精益建造理论与技术已经在全球广泛的实践与研究,并创造了不少的效益。实践已经证明了精益建造有效解决了原有项目管理遗留问题,使项目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各国通过精益建造的研究和使用的一系列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表2-4,也证明精益建造方法存在如下几点实际的好处:①提高建造效率,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工作,如装配式建筑比浇灌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②优化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支出;③降低成本,使项目开支控制在预算内;④提高安全指数,降低事故发生率;⑤降低库存,减少现场堆放,改善工作环境;⑥降低窝工率;⑦提高建造质量,如预制构件可以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了在建筑业应用从制造业的精益生产转变来的精益建造是可行的、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朱宾梅,刘晓君.基于精益建造下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三要素管理的新思维[J].建筑经济.2007(11):13-15.
[2]戴栋.精益建设理论及其实施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33-35.
[3]黄有亮.精益建设实施研究[J].建筑管理.200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