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7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围绝经期妇女于月经第一天始给予10mg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小(t=4.41,P<0.001;t=3.70,P<0.001)。两组治疗6个月内肝肾功均无明显异常。87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69例患者月经未复潮,有效率79.31%。结论: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有效,是临床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思路。
[关键词] 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属于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约20%[1],具有激素依赖性。我院于2008年3月~2010年9月对87例处于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妇女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87例妇女均经B超、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单发。87例患者年龄44~51岁,平均年龄(47.6±3.1)岁。所有患者入组治疗前6个月内均无激素用药史,并进行诊断性性刮宫证实患者子宫内膜无恶性病变,且排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患患者。
1.2治疗方法 87例患者均于月经第1天始,每天晚餐后1小时给予上海华联生产的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202)口服治疗,剂量10mg,连续口服6个月。治疗期间每月监测患者肝肾功一次。
1.3观察项目 ①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子宫肌瘤进行B超检查,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②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月经情况。停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月经复潮情况。③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治疗6个月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小(t=4.41,P<0.001;t=3.70,P<0.001)。
2.2月经情况 治疗期间87例患者均发生闭经,且当月闭经者50例,占57.47%,有3例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7天后血止,在其此期间患者未间断用药。87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69例患者月经未复潮,且均年龄在47岁以上,有效率为79.31%。
2.3不良反应 87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后出现疲乏无力者45例,头晕者17例,便秘者15例,色素沉着者10例。治疗6个月后以上不良反应均存在,但无加重。两组治疗6个月内肝肾功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一般认为子宫肌瘤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2],且雌激素是引起子宫肌瘤生长的最主要原因。但据有关文献[3]报道,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作用重大,其可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分裂,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肌瘤生长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所用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甾体类药物,其可与孕酮受体高亲和力结合,并引起孕酮受体构型变化,转录、翻译受阻,进而使孕酮受体数量降低[4],阻断其与孕激素结合、抑制肌瘤生长[5]。同时其还有使子宫动脉血流量减少、子宫内膜变薄、萎缩等作用[6]。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低剂量(10mg)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中的应用疗效。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87例围绝经期妇女每日口服10mg米非司酮连续治疗6个月后,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小(t=4.41,P<0.001;t=3.70,P<0.001)。87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69例患者月经未复潮,有效率为79.31%。这提示我们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应用小剂量(10mg)米非司酮治疗可使患者肌瘤体积缩小而达到保守治疗目的。米非司酮还具有抗糖皮质激素作用,故本研究中87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后出现了疲乏无力、头晕、便秘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均较轻,且治疗6个月后未见加重。
综上述,笔者可认为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有效,是临床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姚立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2):2703-2704.
[2]岳天孚.子宫肌瘤的性激素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9):520
[3]耿爱芝,王振峰,李艳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285-286.
[4]惠群,靳家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层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2);79-81.
[5]李卫平,严隽鸿,杜其德,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32.
[6]吴伟英.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11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111
[关键词] 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属于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约20%[1],具有激素依赖性。我院于2008年3月~2010年9月对87例处于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妇女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87例妇女均经B超、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单发。87例患者年龄44~51岁,平均年龄(47.6±3.1)岁。所有患者入组治疗前6个月内均无激素用药史,并进行诊断性性刮宫证实患者子宫内膜无恶性病变,且排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患患者。
1.2治疗方法 87例患者均于月经第1天始,每天晚餐后1小时给予上海华联生产的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202)口服治疗,剂量10mg,连续口服6个月。治疗期间每月监测患者肝肾功一次。
1.3观察项目 ①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子宫肌瘤进行B超检查,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②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月经情况。停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月经复潮情况。③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治疗6个月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小(t=4.41,P<0.001;t=3.70,P<0.001)。
2.2月经情况 治疗期间87例患者均发生闭经,且当月闭经者50例,占57.47%,有3例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7天后血止,在其此期间患者未间断用药。87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69例患者月经未复潮,且均年龄在47岁以上,有效率为79.31%。
2.3不良反应 87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后出现疲乏无力者45例,头晕者17例,便秘者15例,色素沉着者10例。治疗6个月后以上不良反应均存在,但无加重。两组治疗6个月内肝肾功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一般认为子宫肌瘤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2],且雌激素是引起子宫肌瘤生长的最主要原因。但据有关文献[3]报道,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作用重大,其可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分裂,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肌瘤生长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所用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甾体类药物,其可与孕酮受体高亲和力结合,并引起孕酮受体构型变化,转录、翻译受阻,进而使孕酮受体数量降低[4],阻断其与孕激素结合、抑制肌瘤生长[5]。同时其还有使子宫动脉血流量减少、子宫内膜变薄、萎缩等作用[6]。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低剂量(10mg)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中的应用疗效。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87例围绝经期妇女每日口服10mg米非司酮连续治疗6个月后,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小(t=4.41,P<0.001;t=3.70,P<0.001)。87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69例患者月经未复潮,有效率为79.31%。这提示我们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应用小剂量(10mg)米非司酮治疗可使患者肌瘤体积缩小而达到保守治疗目的。米非司酮还具有抗糖皮质激素作用,故本研究中87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后出现了疲乏无力、头晕、便秘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均较轻,且治疗6个月后未见加重。
综上述,笔者可认为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有效,是临床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姚立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2):2703-2704.
[2]岳天孚.子宫肌瘤的性激素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9):520
[3]耿爱芝,王振峰,李艳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285-286.
[4]惠群,靳家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层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2);79-81.
[5]李卫平,严隽鸿,杜其德,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32.
[6]吴伟英.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11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111